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25篇 |
免费 | 504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80篇 |
农学 | 59篇 |
基础科学 | 48篇 |
136篇 | |
综合类 | 652篇 |
农作物 | 26篇 |
水产渔业 | 292篇 |
畜牧兽医 | 103篇 |
园艺 | 70篇 |
植物保护 | 63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9篇 |
2022年 | 80篇 |
2021年 | 74篇 |
2020年 | 94篇 |
2019年 | 67篇 |
2018年 | 52篇 |
2017年 | 77篇 |
2016年 | 74篇 |
2015年 | 78篇 |
2014年 | 86篇 |
2013年 | 103篇 |
2012年 | 100篇 |
2011年 | 111篇 |
2010年 | 101篇 |
2009年 | 114篇 |
2008年 | 104篇 |
2007年 | 75篇 |
2006年 | 55篇 |
2005年 | 41篇 |
2004年 | 26篇 |
2003年 | 11篇 |
2002年 | 17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3 毫秒
1.
东海区短鳄齿鱼数量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根据2005年东海区(26°30′~35°00′N、121°00′~127°00′E)渔业资源监测底拖网调查资料,结合广义相加模型(GAM)方法分析了东海区短鳄齿鱼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水深、水温、盐度与数量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东海区短鳄齿鱼主要分布区域为:28°00′~30°00′N、123°00′~126°30′E;生物量季节变化明显,以秋季(9月)最高,春季(4月)最低;短鳄齿鱼适宜水深、温度、盐度范围分别为70~110 m、17~23℃、34.3~35.2。结合东海海流分布特点,初步推断短鳄齿鱼为暖水性海洋小型鱼类,其生物量分布和季节变化受台湾暖流影响。 相似文献
2.
以盐碱化湖泊和池塘水进行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 Boone,1931)幼虾生长试验,探讨碱水环境对虾体重生长速度与Ca2 、Mg2 、Ca2 Mg2 质量浓度及(1/2Ca2 )/(1/2 Mg2 )的关系,为碱水水域养殖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碱度为10.32~38.50 mmol/L、盐度1.02~3.34g/L、pH 8.5~9.5的水环境中,体长为10~20 mm的幼虾饲养27 d的体重生长速度为(0.95 0.18)mg/d,存活率(47.5±14.5)%.不同水环境存活率差异显著(P<0.01),体重生长速度差别不明显(P>0.05).体重生长速度与环境因子问的相关性不明显.通过驯化提高幼虾对水环境的综合适应能力,是碱水水域养殖对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塑料大棚内的光照强度、气温、地温、CO2浓度及氮肥施量5个环境因子5水平的处理组合对春季早熟苋菜栽培营养品质与外观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苋菜体内硝酸盐含量由低到高的次序为AB>C>D>E,其中VC含量后4者比处理A分别减少了11.7%,18.4%,31.3%和32.4%,在处理A、B内,随氮肥水平提高VC含量增加,其余处理氮水平间变化不大。花青素含量分别减少了18.6%,23.5%,39.2%和52.9%,在各处理内随氮水平提高而增加,变化幅度较大。不同处理粗纤维和还原糖含量变化呈现相同趋势:B>A>C>D>E,但不同氮水平间变化趋势两者相反。光照强度显著或极显著地影响各品质指标的变化,是春季大棚早熟苋菜栽培能否获得优质的首要因子。综合评判各环境因子组合,B组(0网1膜,平均光强17 800 lx,地温21.2℃,气温23.5℃和CO2浓度1 500μmol/mol)在施氮水平为N5(300 kg/hm2)时,可以实现苋菜的优质栽培。 相似文献
4.
5.
6.
自然环境变动对北部湾渔业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根据1949~1985年广西渔获量、捕捞努力量,以及降雨、风速和盐度等统计资料,分析了自然环境的变动对广西渔获量年际变化的影响,由于捕捞努力量的难以转换性,采取以时间系列代替捕捞努力量的变动,并建立了渔获量对时间序列和环境变量的回归模型,以此来反映北部湾渔业资源的变动情况。分析结果表明,渔获量波动与时间序列显著相关,还与广东沿岸平均降雨量、北部湾沿岸平均降雨量、涠洲岛盐度以及香港季候风等环境因素显著相关。包含时间序列和环境变量的渔获量模型的回归系数为0·93,其置信水平达到99%以上。研究的结果说明,除捕捞因素外,环境因素的变动对北部湾渔业资源的波动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使用便携式光合系统仪LI-6400测定西藏川滇高山栎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川滇高山栎的净光合速率在11:00点左右达到最大值,然后逐渐下降,到20:00左右净光合速率降到0以下,转入暗呼吸.从川滇高山栎的日进程可以看出,叶片出现明显的"午睡"现象.在温度(15.5±2)℃,大气CO2浓度386.5 μmol/mol和相对湿度48%±5%的条件下,光补偿点为22μmol/(m2·s)左右,光饱和点在1 029μmol/(m2·s)左右.在大气CO2浓度为381.5μmol/mol,相对湿度为48%±5%,光强800 μmol/(m2·s)的情况下,15~30℃川滇高山栎的净光合速率都是比较高的. 相似文献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