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2.
武汉南湖浮游轮虫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年4次采样,在武汉南湖5个采样点共计鉴定出浮游轮虫22个种,主要优势种类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针簇多肢轮虫Polyarthra trigla、长三肢轮虫F ilina longiseta和暗小异尾轮虫Trichocerca pu-silla,均为富营养湖泊的指示种。轮虫季节变动明显,密度由高到低为:秋季2 987 ind./L,夏季1 440 ind./L,春季1 130 ind./L,冬季903 ind./L;生物量则依次为秋季1.04 mg/L、夏季0.50 mg/L、春季0.40 mg/L、冬季0.32 mg/L。轮虫的水平分布均匀,Ⅰ、Ⅱ、Ⅲ、Ⅳ、Ⅴ站年平均密度依次为1 729、1 575、1 617、1 588和1 567 ind./L;生物量依次为0.61、0.55、0.57、0.56和0.55 mg/L。轮虫的Margalef多样性指数较低,在1.31~2.12之间。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武汉南湖四季原生动物的群落结构。5个采样点共鉴定出原生动物20种,主要优势种类是放射太阳虫(Actinophrys sol)、大弹跳虫(Halteria grandinella)、急游虫(Strombidium viride)和河流筒壳虫(Titinnidium fluviatile)。原生动物季节变动明显,密度由高到低分别为:夏季最大28 867 ind./L,秋季24 667ind./L,春季24 400 ind./L,冬季最小为20 667 ind./L;生物量则依次为1.44、1.23、1.22、1.01 mg/L。5个调查站点原生动物周年平均密度由高到低依次为:Ⅱ站26 250 ind./L、Ⅳ站25 750 ind./L、I站25 667 ind./L、Ⅲ站22 583 ind./L和Ⅴ站22 500 ind./L;生物量依次为1.31、1.29、1.28、1.13和1.12mg/L。 相似文献
4.
5.
南湖水质肥沃,浮游植物丰富,尤其是兰绿藻类,特别是微囊藻占有百分八十。这一优势过去未能得到很好的利用。尼罗罗非鱼食性广、生长快、产量高,又能较好地利用兰绿藻类。为此,我们于1982年采用网箱饲养尼罗罗非鱼以发挥南潮水体的优势,提高鱼类产最及经济效益,为今后的渔业增产探讨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汉寿县国营南湖渔场内分场有哑河大水面4600多亩。去年,这个渔场采取综合养殖措施,出水鲜鱼5000担,亩产110斤,比上年增长一倍,为大水面养鱼夺高产,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7.
8.
9.
1988年我们在国营沅江市榨南湖渔场7亩水面的池塘中进行了“池塘培育大规格鱼种高产技术的试验”,试验自1988年6月18日开始,经272天的饲养和越冬管理,于1989年3月20日起捕,共起水春片鱼种45411尾,3792.4公斤,亩平6486尾,541.76公斤。其中生产自鲢2143尾,750公斤;鳙鱼种21100尾,1550公斤;鲤鱼668尾,417.4公斤;草鱼种21500尾,1075公斤,亩平153.6公斤, 相似文献
10.
在南湖主施氯化铵,辅投磷酸二氢钾、牛粪、沼气渣、菜饼等进行养鱼试验,1991 ̄1992年共新增鲜鱼237t,新增产值90.3万元,新增利税53.4万元,投资收益率147.1%。氯化铵能促进鲢、鳙快速生长,有防治鱼病、降低成本之效,适合在大水面施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