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204篇 |
免费 | 1123篇 |
国内免费 | 167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3467篇 |
农学 | 199篇 |
基础科学 | 327篇 |
900篇 | |
综合类 | 4052篇 |
农作物 | 105篇 |
水产渔业 | 367篇 |
畜牧兽医 | 2274篇 |
园艺 | 524篇 |
植物保护 | 27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87篇 |
2024年 | 158篇 |
2023年 | 300篇 |
2022年 | 368篇 |
2021年 | 466篇 |
2020年 | 501篇 |
2019年 | 456篇 |
2018年 | 214篇 |
2017年 | 357篇 |
2016年 | 479篇 |
2015年 | 517篇 |
2014年 | 778篇 |
2013年 | 784篇 |
2012年 | 908篇 |
2011年 | 775篇 |
2010年 | 724篇 |
2009年 | 724篇 |
2008年 | 685篇 |
2007年 | 627篇 |
2006年 | 506篇 |
2005年 | 395篇 |
2004年 | 346篇 |
2003年 | 230篇 |
2002年 | 199篇 |
2001年 | 152篇 |
2000年 | 124篇 |
1999年 | 70篇 |
1998年 | 86篇 |
1997年 | 88篇 |
1996年 | 81篇 |
1995年 | 65篇 |
1994年 | 52篇 |
1993年 | 37篇 |
1992年 | 29篇 |
1991年 | 29篇 |
1990年 | 25篇 |
1989年 | 44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5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57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随着农村经济蓬勃发展,思想观念的改变,蚕桑承包责任制不断地完善,规模经营不断地扩大,蚕桑生产原有推广的技术有些不大适应,突出的有六个问题,现提出加以探讨.一、品种布局纯栽湖桑还是以湖桑为主适当搭配本地良种桑的问题湖桑是湖州、嘉兴、杭州等地的桑树由于自然选择和人工选育形成的地方桑树品种.解放后,经过50年代科技人员的搜集整理,湖桑大约有50多个品种.60年代和70年代,经浙江省农科院蚕桑所科技人员的筛选和培育,确定桐乡青、荷叶白、团头荷叶白、湖桑197作为四大良种进行推广.这些品种确 相似文献
3.
夏季 《山西农业:致富科技版》2005,(1):41-42
家畜常因久卧湿地受风寒或使役后流汗遇雨以及劳累后暴饮冷水等,而引起肌腱关节等组织的感觉神经末梢疼痛性疾病,通称为“风湿症”。患风湿症的家畜,一般疼痛呈间歇性发作,有转移性,可因运动过度而加重、因天暖而减轻,严重者兼患鼻炎,淌流清涕。呈肌肉风湿时,患畜突然发作,肌肉 相似文献
4.
5.
鸡毒支原体(MG)能够引起鸡群慢性呼吸道疾病,导致饲料转化率降低,产蛋下降及净膛鸡的降级。从鸡群中根除病原的经典方法为血清学检测或/和隔离饲养。由于该病主要通过种蛋垂直传播,因此如何消除种群的感染至关重要。然而并不是每一种检测方法对于检测鸡群是否感染都经济适用。本试验旨在应用快速凝集试验(SA)和市售的两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诊断试剂盒对感染鸡群所产鸡蛋及孵化后代抗体的检测效果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6.
7.
传染性法氏囊病超强毒株的存在导致传染性法氏囊病时有发生。为了预防超强毒株引起的传染性法氏囊病,在黄羽肉鸡中多使用中强毒力的传染性法氏囊病活疫苗,但这一类疫苗会影响雏鸡免疫系统的发育,导致免疫抑制现象。HVT+IBD二联疫苗(威力克)是梅里亚公司生产的一种新型疫苗,是将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主要免疫保护抗原VP2基因插入火鸡疱疹病毒HVT中获得的载体疫苗,1日龄皮下注射免疫之后.可以同时预防鸡马立克氏病和传染性法氏囊病。本研究探讨了这种新型疫苗对黄羽肉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免疫保护效果,综合实验室免疫试验结果和田间免疫试验结果,威力克免疫对黄羽肉鸡法氏囊发育不会造成损伤;威力克免疫组在21d时IBD抗体水平高于法倍灵免疫组,特别是在21~28d时尤其如此。实验结果表明,威力克免疫能为黄羽肉鸡提供更好的免疫保护,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结合我市生猪“瘦肉精”抽检实际情况,本人从检测试剂盒和试纸的选择、酶联法及金标法的两者的检测原理和结合运用基础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我市用金标法和酶联法检测相结合在“瘦肉精”监管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9.
对ELISA方法的类型及近年来在方法的改进方面作了简要的叙述,并列举了1974~1988年各国学者用ELISA诊断口蹄疫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0.
三周龄以内的雏番鸭常由雏番鸭细小病毒和小鹅瘟病毒引起的疫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自1985年以来,在福建、广东、广西、浙江、江西、江苏、山东等省先后发生流行,对养番鸭业危害极大。1988年国内一些学者进行番鸭细小病毒分离与防治研究。法国学者报道了1989年在法国两个地区爆发雏番鸭细小病毒病,并从病群中分离到NX3和GM两个毒株进行部分特性的研究,数年来,在流行的疫区应用小鹅瘟免疫血清和活疫苗进行免疫有保护率。在此基础上,我们于1991年从患病雏番鸭分离到一株病毒(代号为M91),进行与GPV之间的相关性和差异性研究,为本病的防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