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的温度和盐度组合,温度和光照强度组合对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氮、磷吸收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述3个环境因子对鼠尾藻氮、磷吸收速率均有显著影响.其中,温度和盐度对鼠尾藻氮、磷吸收速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二者交互作用也极显著(P<0.01).在盐度20、温度25℃条件下和盐度30、温度30℃条件下,鼠尾藻对氮有较高吸收速率,分别为11.26μmol/[g(dw)·h]和11.01 μmol/[g(dw)·h];在盐度40、温度15~30℃范围内对磷的吸收速率较大,达到1.5μmol/[g(dw)·h]以上.温度和光照对鼠尾藻氮、磷吸收速率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二者交互作用极显著(P<0.01).在温度15℃和光照强度140~180μE/(m2·s)以及温度20~25℃和光照强度60~100 μE/(m2·s)条件下,鼠尾藻对氮有较高吸收速率,均在9.60 μmol/[g(dw)·h]以上;在温度25℃和光照强度60μE(m2·s)条件下,鼠尾藻对磷的吸收速率达到最大,为1.30 μmol/[g(dw)·h].本研究结果表明,鼠尾藻总体上对水体中的氮、磷均具有较高的吸收速率,且能较好地同时吸收NH4+-N和NO3--N,显示了它对海水环境中营养盐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2.
绿色巴夫藻培养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研究了温度、光照强度、光照时间、酸碱度和相对密度对绿色巴夫藻生长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色巴夫藻在水环境pH6 0~9 5、相对密度1 005~1 020的范围内都能生长,pH6 5、相对密度1 015条件下生长率最高;温度在5~35℃范围内都能生长,20~30℃为适宜温度;光照强度在1000~10000Lx范围内都能生长,4000Lx为最适光照强度。光照强度<1000Lx时,绿色巴夫藻的生长速率与光照时间成正比。 相似文献
3.
对体长(15±0.5)cm、体重(145±0.5)g的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在15 W、25 W4、0 W、60 W白炽灯下以及黑暗条件下(对照组)的行为特性进行观察,同时分析刺参对混凝土制立方体礁(30 cm×30 cm×30 cm)和塔形礁(底面30 cm×30 cm,高30 cm)的行为反应。结果显示,(1)在光照条件下人工礁模型的集参效果与其产生的光学阴影有关;(2)刺参比较适宜在光照度为10 lx以下的光照环境中生活;(3)2种礁60 W和40 W处理组的平均聚集率(MAR)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25 W处理组的MAR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处理组之间,立方体礁的15W和25 W处理组与60 W处理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塔形礁的15 W与60 W处理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相同条件下,2种礁MAR的差异不显著(P>0.05)。4种灯源对2种礁MAR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60 W、40 W、25 W1、5 W。[中国水产科学,2006,13(1):20-27] 相似文献
4.
我国日本对虾的养殖业发展历史并不长,有关日本对虾虾苗对环境因子适应性的研究报道较为有限。在育苗和养殖中,环境因子直接影响虾苗成活率和生产效益。为此,本文试图通过参考有限的相关资料,自己设计实验,在实验室利用人工模拟水域环境条件下,就日本对虾虾苗对若干环境因子(如光照强度、温度、盐度、溶解氧、pH值等)进行适应性研究,揭示其适应性规律,为日本对虾虾苗培育和养殖生产技术提供粗浅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6.
利用脉冲振幅调制叶绿素荧光仪对不同光照和温度条件下长石莼(缘管浒苔)光合作用和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长石莼(缘管浒苔)在25 ℃和72 μmol/(m2·s)条件下,其Fv/Fm、Fm、Fv和α值最高,分别高达0.74、4 567、3 406和0.305,低于该点为光不饱和,高于该点为光抑制,偏离越大,下降越显著(P<0.01),其中在5 ℃和35 ℃时最小,分别是25 ℃最高值的32.24%~64.88%和22.99%~53.44%;光强为18 μmol/(m2·s)和216 μmol/(m2·s)时最小,其Fv/Fm、Fm、Fv和α值分别是25 ℃和72 μmol/(m2·s)条件下最高值的44.94%~82.62%和51.82%~76.72%。F0变化不太明显,5~30 ℃为先上升后下降或再上升变化趋势,35 ℃为先下降后上升变化趋势。拟合参数α显示,长石莼(缘管浒苔)在达到光饱和点前通过增加光能吸收来增强光合作用,在光抑制后则迅速减少。rETRmaxDuncan检验表明,高温/低温和高光强对长石莼(缘管浒苔)光合作用影响显著(P<0.01)。总体上看,长石莼(缘管浒苔)光合作用和生长适宜条件为15~25 ℃和54~72 μmol/(m2·s),过高或过低均不适宜。且温度排序为25>20>15>30>10>5>35 ℃,光照强度排序为72>54/108>36/162>18/216 μmol/(m2·s)。 相似文献
7.
对水产养殖中的主要饵料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 (Droop) Hibberd)进行了5×3×2析因试验,培养液NO-3-N水平分别设置为0、3、6、12、24 mg/L,光照强度分别为22.9 μmol/(m2·s)、43.2 μmol/(m2·s)、80.4 μmol/(m2·s),更新率分别为10%和25%,研究了光、氮和半连续培养更新率对微绿球藻生长、采收量的影响.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NO-3-N水平、光照强度、更新率及其交互作用对细胞密度、生长率和采收量的影响均存在显著差异(P<0.001),以更新率影响最大,其次是光照强度,影响最弱为NO-3-N水平.更新率25%时,平均细胞密度(753.2×104/mL)显著低于10%更新率下的细胞密度(1 737.5×104/mL),但平均生长率和采收量都显著高于更新率10%时的生长率和采收量,分别为0.349/d和4.69×108/d.在光照强度22.9 μmol/(m2·s)下,细胞密度、生长率和采收量都显著低于其他组,其最大值均在80.4 μmol/(m2·s)光照强度组,该组细胞密度、生长率和采收量分别为1 721.1×104/mL、0.283/d和6.51/×108/d.在不同NO-3-N水平处理下,不添加NO-3-N时的细胞密度、生长率和采收量都最低,3 mg/L时次之,6 mg/L以上组(包括6 mg/L组)最高.研究结果还表明,更新率增加时,不仅光衰减变小,生长率随之变大,而且培养液中NO-3-N浓度也随之增加,从而促进了光、氮间的平衡利用,使采收量相应增加;但更新率增加细胞密度下降.显然,更新率是影响采收量的最主要因素,且存在一个最适更新率使采收量最大,这些结果对微藻半连续培养的合理更新与科学施肥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以盐碱池塘优势微藻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实验方法,研究不同温度(20℃,25℃,30℃)和光照强度(2000 lx,4000 lx,6000 lx)组合条件下两种微藻对水环境pH 的影响。结果显示,处于对数生长期的铜绿微囊藻和小球藻均能使水环境 pH 上升。在本实验范围内,不同温度和光照强度组合条件下,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均能使水环境pH显著上升至9.50以上,在温度25℃、光照强度2000 lx条件下,藻密度达最大值1.1×107 cells/mL,水环境pH也达到峰值10.83;小球藻生长亦能使水环境pH的上升,并随温度升高、光照强度增强而增大,在温度30℃、光照强度6000 lx条件下,藻密度达最大值8.1×106cells/mL,水环境pH也达到峰值7.73。通过ANCOVA分析,水环境pH和藻细胞密度呈正相线性相关,铜绿微囊藻水环境pH和藻细胞密度相关系数R2=0.904,小球藻水环境pH和藻细胞密度相关系数R2=0.903。与小球藻相比,同等藻密度的铜绿微囊藻更易使水环境pH显著上升(P<0.01),是池塘养殖水体pH偏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研究旨在通过控制藻相方式进行水环境调控,从而防止池塘pH偏高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光照强度(0,200,800,1 500,3 500 lx)对三疣梭子蟹耗氧率、排氨率、肌肉中乳酸含量、血淋巴能源物质及己糖激酶(HK)、丙酮酸激酶(PK)、琥珀酸脱氢酶(SDH)和乳酸脱氢酶(LDH)4种呼吸代谢酶活力的影响。结果发现,5种光照强度下,三疣梭子蟹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有显著差异,200~1 500 lx下,蟹的耗氧率显著高于0和3 500 lx处理组(P<0.05);1 500 lx下,蟹的排氨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P<0.05);光照强度对三疣梭子蟹血淋巴中的总蛋白含量产生显著影响(P<0.05),但对氧氮比和血淋巴中的其他能源物质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光照强度对三疣梭子蟹的肌肉乳酸含量产生显著影响(P<0.05),1 500 lx下,蟹肌肉乳酸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P<0.05),说明该光照强度对蟹机体的胁迫小;1 500 lx光照下,蟹的HK和PK活力处在较高水平,表明机体糖酵解速率较高,产生更多的能量;SDH的活力处在较高水平,LDH处在较低水平,表明蟹的有氧代谢能力高,有利于蟹的持续运动。研究表明,1 500 lx光照下,三疣梭子蟹机体受到的胁迫小,整体代谢水平较高,是工厂化养殖较为理想的光照参数。 相似文献
10.
分别测定了在不同温度(18、23、28、33、38℃)、不同盐度(13、18、23、28、33、38)和不同光强(3000、6000、9000、12000 lx)的培养条件下,异枝江蓠藻体的相对生长速率和生化组分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异枝江蓠适合生长温度为23-33℃,在此温度范围,藻体具有较高的相对生长速率(RGR),其藻胆蛋白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较高,过氧化物酶(POD)的活力较低。异枝江蓠适合生长的盐度为18-28,异枝江蓠对低盐的耐受能力高于高盐,6000 lx是异枝江蓠的最适生长光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