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1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31篇
林业   168篇
农学   117篇
基础科学   43篇
  115篇
综合类   523篇
农作物   40篇
水产渔业   133篇
畜牧兽医   93篇
园艺   107篇
植物保护   2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123篇
  2011年   205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气候变暖对我国乃至世界小麦育种和生产有很大影响。为了研究我国不同生态麦区小麦品种(系)农艺性状适应气候变化调控机理,本研究以黄淮冬麦区北片和南片及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的20个当前大面积推的小麦品种、新审定品种和新选育品系为试验材料,在黄淮冬麦区北片河北省石家庄市种植,在返青期前对其抗旱抗冻性、根冠比和叶片干重与鲜重比进行调查;收获后对株高、穗长、穗下节间长、分蘖数、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单株生物量、单株粒重、经济系数等10个农艺性状进行了考种和相关、聚类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麦区小麦品种(系)苗期的抗旱抗冻性为黄淮冬麦区北片黄淮冬麦区南片长江中下游冬麦区。三大生态麦区的单株粒重与分蘖数、穗粒数、单株生物量、经济系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黄淮冬麦区南片和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呈显著和极显著的农艺性状相对较多,说明这两个生态麦区的品种有很大的相似性;但不同生态麦区其他农艺性状正负相关各有一定差异。在欧氏距离20处,20个小麦品种(系)被聚类为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和黄淮冬麦区南片品种(系)(第Ⅰ类)及黄淮冬麦区北片品种(系)(第Ⅱ类)两个大的生态型;在欧氏距离6处,Ⅰ类又分为分别以‘百农207’‘济麦22’和‘西农979’为代表的3个亚类,Ⅱ类是以‘长旱58’为代表。产量、穗长、株高和经济系数4个主成分因子对10个农艺性状表现型变异累计贡献率为76.39%。‘济麦22’等黄淮冬麦区北片的品种(系)综合得分在前20株中占95%。以上研究结果为小麦适应气候变暖育种和引种示范推广提供了重要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2.
刘玉兵  刘明月 《花卉》2020,(10):273-274
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少雨。最冷月平均气温不低于0℃,最热月平均气温高于22℃,且该地区人群食用辣椒量较大。因此大棚辣椒栽培可分为以下三种模式:春提早栽培,秋延后栽培和长季节栽培(越夏修剪再生、越冬修剪再生),以此来满足长江流域地区人群对辣椒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表层土壤大团聚体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土壤大团聚体含量能表征土壤结构稳定性,反映土壤结构变化趋势。本研究在辽河干流中下游流域主要沙化区分析湿地、林地、农田和草地4种土地利用方式对0-20cm土层土壤大团聚体(0.25 mm)含量和稳定性的影响,及各粒径大团聚体的空间异质性,并进行空间插值模拟其分布。结果显示,农田土壤团聚体破坏率最大,达到46.98%,林地最小,为26.36%;依据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团聚体颗粒平均重量直径和几何平均直径,评价土壤结构稳定性强弱为湿地林地农田草地;4种土地利用导致土壤大团聚体稳定性差异显著(P0.05),湿地和草地之间的差异性最显著;湿地土壤结构相对最好,其次是林地和农田,草地相对最差。本研究结果可为辽河干流流域土地沙化程度评价及分区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种子世界》2014,(1):51-52
<正>水稻审定编号:国审稻2013001品种名称:株两优35选育单位:中国水稻研究所品种来源:株1S×中早35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早稻种植,全生育期113.5d,比对照株两优819长1.7d。株高89.0cm,穗长18.5cm,有效穗数330万穗/hm2,每穗总粒数111.9粒,结实率82.6%,千粒重26.1g。抗瘟病综合指数3.4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7级,白背飞虱7级;中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褐稻虱和白背飞虱。产量表现:2012年参加早籼早中熟组生产试验,平  相似文献   
5.
《种子科技》2014,(3):55-56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33.2 d,比对照II优838短0.8 d。株高116.7 cm,穗长23.4 cm,有效穗数16.4万穗/667 m2,每穗总粒数185.7粒,结实率80.9%,千粒重26.8 g。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5.7级,稻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7级;高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7.1%,长宽比2.9,垩白粒率35%,垩白度4.3%,胶稠度76 mm,直链淀粉含量16.4%。  相似文献   
6.
《种子科技》2014,(4):54-55
科优16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3016 选育单位:福建省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科丰A×南恢16 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30.4 d,比对照Ⅱ优838短3.8 d。株高119.4 cm,穗长25.4 cm,每667 m^2有效穗数17.2万穗,每穗总粒数160.9粒,结实率80.2%,千粒重28.1 g。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4.0级,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黄河中下游地区1951-2010年25个气象站观测资料,使用EOF、小波分析等方法对黄河中下游地区降水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地域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用标准化降水指标、降水距平百分率分析了降水量的年、季变化规律进行了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黄河中下游的降水量变化以全区一致性变化为主要特征,即同时增强或同时减弱;降水量第二特征向量南北部与中部呈反向变化关系,第三特征向量大体表现为北正南负的反位相变化,第四特征向量除少部分地区外其他地区变化一致。降水量的变化周期主要是2~3a,准6a的及10~11a的显著周期。  相似文献   
8.
固始县小麦属长江中下游冬麦豫南稻麦轮作区。近两年,笔者根据本区农业综合条件,对生产上应用的小麦栽培技术进行精练、创新,整理出一套高产、优质,简明易行的规范化操作技术并应用于生产.小麦单产由通常的300kg/667m^2提高到450~500kg/667m^2,达到了增产禹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农家顾问》2011,(4):8-8
根据农业部3月中旬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的意见》,2015年水稻的种植机械化水平将力争达到45%,收获机械化水平达到80%。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单季稻区率先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  相似文献   
10.
<正>2010年12月5~6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全国植保科研、教学和推广单位的100多名专家,会商了2011年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根据病虫越冬基数、2010年冬季至2011年夏季气候趋势预测和主要农作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