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篇
基础科学   3篇
  4篇
综合类   31篇
水产渔业   33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利用油酸酰胺进行野外围隔原位除藻试验。结果表明,在整个试验周期内(31 d),投放油酸酰胺后水体叶绿素a含量均低于对照,而水体透明度均高于对照;投放油酸酰胺后的第1~10 d,水体氨氮含量较对照有所降低,但是在第10 d以后与对照相比无明显差异;投放油酸酰胺后,水体总磷含量在第3~17 d低于对照,到第31 d时却高于对照。水体微囊藻毒素检测结果显示,投放油酸酰胺对水体微囊藻毒素含量没有明显影响。这说明油酸酰胺能有效解除蓝藻水华危机,是一种具有除藻应用潜力的杀藻物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选用微生物制剂治理富营养化水体是水产养殖的一个新方向,其中以芽孢杆菌调控蓝藻水华应用最广。但通过几年的养殖实践笔者发现芽孢杆菌对蓝藻水华的调控效果越来越不明显,主要表现在:1)对铜绿微囊藻、念珠藻、鱼腥藻种的蓝藻水华调控非常差。一些池塘藻类组成未出现明显变化,甚至基本无效果。2)对蓝纤维藻、颤藻、螺旋藻种虽然初期调节效果较好(表现为蓝藻水华减少,隐、硅、绿、  相似文献   
4.
冯业强  夏品华  张明时 《安徽农业科学》2011,(11):6733-6734,6740
[目的]分析红枫湖水库的富营养化和蓝藻水华问题。[方法]通过室内外调查研究,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红枫湖水质、水生生态系统、底泥污染特征以及蓝藻水华发生规律进行全面分析。[结果]红枫湖全湖处于中富营养到重富营养状态,水质为Ⅴ~劣Ⅴ类;湖泊底质蓄积了大量的营养盐,是水库富营养化的重大污染源;水生生态系统退化,易形成蓝藻水华。[结论]红枫湖的污染治理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5.
2011年2月11日临城镇西陂村村民游利舟报告,他座落在西陂村沙下塘池塘所养殖的鱼类10多天来成批次地持续死亡,要求我站派员调查作技术分析。现将调查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韦未  郭凤清 《北京农业》2012,(18):212-214
湖泊富营养化依然是我国目前以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重大水环境问题.研究蓝藻水华的形成机制,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环境意义.对近20年来国内外对蓝藻的研究状况做一个总结,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2009年5~10月间采集太湖3个位点的水样,分析水体理化因子和微囊藻毒素的含量及种类。在整个采样周期,3个位点的胞外微囊藻毒素含量变化范围为ND(未检出,<0.02μg/L)至0.67μg/L,只检测到MC-RR和MC-LR两种微囊藻毒素;胞内微囊藻毒素含量变化范围为ND~53.34μg/L,MC-RR和MC-LR是主要的微囊藻毒素种类,在2009年10月的2号位点水体检测到多达6种微囊藻毒素。CODMn和叶绿素a与水体中胞内微囊藻毒素含量呈现显著正相关。在不同采样位点,胞内、胞外微囊藻毒素与理化因子的关系不完全相同,应根据不同区域开展环境条件对太湖水体中胞内、胞外微囊藻毒素含量影响的评估。  相似文献   
8.
《水产养殖》2013,(7):33
近年来有关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响应的研究发现,全球或区域气候变化对蓝藻水华的发生具有促进作用,并与湖泊水体富营养化叠加,共同促进了蓝藻水华强度的增加。已有研究主要基于蓝藻的生理特性分析,认为全球变化导致的温度升高有利于蓝藻的生长,而野外观测往往不能充分支持温度升高促进蓝藻水华发生的观点,因此亟需深入揭示气候变暖导致蓝藻水华强度扩张的机制以解释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利用加压使蓝藻细胞内伪空胞破裂,藻细胞因失去浮力而下沉的原理开发了一些控藻技术,如加压控藻船、深井加压控藻等,已应用于缓解富营养化水体表面的蓝藻水华堆聚问题。但对加压后下沉蓝藻的去向及其可能导致的水质生态风险尚缺乏研究。为探讨加压后微囊藻的生长变化及其对水质的影响,本文研究了加压对微囊藻的伪空胞、细胞形态、群体粒径、光合活性、漂浮率的影响,并比较了未加压和加压微囊藻在有光和无光条件下的生长差异。结果表明,在0.7 MPa、30 s加压条件下,漂浮在水体表面的微囊藻群体在加压后迅速下沉,漂浮率由95%下降至1.99%;藻细胞内的伪空胞破裂,藻细胞变形萎缩,群体粒径变小,光合活性下降,但细胞膜未破损。未加压和加压后的藻样在有光与无光条件下培养的第3天,加压下沉的藻在光照条件下有17.91%重新上浮至水体表面,并且其光合活性逐渐恢复。透射电镜结果显示上浮藻细胞内有伪空胞重新生成;同时反转录PCR结果表明,实验第3天光照加压处理组伪空胞gvpA和gvpC基因表达较其他实验组显著上调,也表明细胞进行了伪空胞合成过程。所有处理组水体中溶解性总氮(Dissolved Total Nitrogen,DTN)含量在前3天无明显变化,但3天之后均不断上升;且加压后水体中DTN含量在无光条件下比有光条件下更高。综上所述,加压控藻技术能使水体表面的水华微囊藻迅速下沉,减少表层水华;但下沉的微囊藻在有光条件下3天内能部分重新上浮,而在无光条件下更易衰亡释放有机物导致水体DTN含量增加。建议宜及时清除加压后下沉的蓝藻,避免蓝藻再次上浮形成水华,防止水质恶化。  相似文献   
10.
湖南镇水库浮游生物及其影响因子的典范对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6年至2007年间调查了蓝藻(Cyanophyta)暴发水体——湖南镇水库的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变化,研究了其与环境参数之间的关系。调查期间,共鉴定出浮游植物96种(属),浮游动物73种(属)。单位水体浮游植物平均细胞数量变化于0.49×106~16.71×106L-1之间,浮游动物则变化于8~3548L-1之间。春、夏季螺旋鱼腥藻(Anabaena sporoides)水华持续数月,水体表层细胞密度高达2.28×108L-1,进入秋季后其优势逐渐被颤藻属(Oscillatoria)蓝藻取代。典范对应分析显示,浮游植物的季节演替规律与螺旋鱼腥藻数量、总溶解固形物(TDS)和透明度(SD)存在较高的相关性,浮游动物演替主要与溶解在水中的微囊藻(Microcystis)毒素(EMC)、营养盐和螺旋鱼腥藻数量相关。由于高水平营养盐的存在,上行效应无法有效限制蓝藻的发生,水华蓝藻以其数量优势改变了水体理化条件,成为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的潜在因素,而营养盐可能通过主导可食藻类的生长,间接影响浮游动物的动态。将水华蓝藻数量及藻毒素浓度作为环境因子进行多元分析,分别提高了对浮游植物、动物群落的解释15.6%和25.8%,说明水华蓝藻和藻毒素的存在对浮游生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具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