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48篇
  免费   655篇
  国内免费   523篇
林业   296篇
农学   616篇
基础科学   136篇
  2056篇
综合类   4732篇
农作物   480篇
水产渔业   333篇
畜牧兽医   1783篇
园艺   318篇
植物保护   276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87篇
  2022年   279篇
  2021年   287篇
  2020年   263篇
  2019年   289篇
  2018年   180篇
  2017年   272篇
  2016年   351篇
  2015年   363篇
  2014年   478篇
  2013年   457篇
  2012年   623篇
  2011年   648篇
  2010年   585篇
  2009年   595篇
  2008年   627篇
  2007年   523篇
  2006年   446篇
  2005年   461篇
  2004年   316篇
  2003年   317篇
  2002年   251篇
  2001年   242篇
  2000年   223篇
  1999年   221篇
  1998年   175篇
  1997年   181篇
  1996年   178篇
  1995年   177篇
  1994年   150篇
  1993年   144篇
  1992年   118篇
  1991年   138篇
  1990年   97篇
  1989年   104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6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6篇
  1956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肥料对作物养分吸收及农田氮流失的影响。  方法  利用水稻Oryza sativa -白菜Brassica pekinensis 轮作田间小区试验, 设置不施肥(ck)、纯化肥(FP)、半替代有机肥(50%有机肥替代,CM)、炭基肥(CC)4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下水稻和白菜产量,作物氮吸收量和氮径流损失量的变化。  结果  与ck相比,施肥条件下水稻产量显著增加了33.5%~42.5%(P<0.05),白菜产量显著增加了26.0%~31.8%(P<0.05),水稻氮吸收量显著提高了41.9%~57.4%(P<0.05),吸收量显著提高了22.8%~41.7%(P<0.05),但3种施肥间没有显著差异。与ck相比,3种施肥条件下白菜氮吸收量提高了33.8%~53.6%,CM处理显著高于其他(P<0.05),吸收量提高了163.5%~267.8%,增幅从大到小依次为FP、CM、CC、ck,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稻季3种施肥处理的氮径流流失量为13.49~15.32和2.19~2.61 kg·hm?2,径流率为3.5%~4.2%和2.0%~2.4%,菜季氮流失量为6.33~6.82和0.35~0.44 kg·hm?2,径流率为1.3%~1.6%和0.1%~0.4%,不同施肥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  结论  相同养分当量情况下,纯化肥、半替代有机肥、炭基肥对稻菜种植模式氮养分吸收及径流流失无影响。图3表4参25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气候变化对宁夏引黄灌区大豆氮钾养分吸收利用和产量的影响,利用田间大气自动增温设备研究不同增温处理(0、0.5、1.0、1.5、2.0℃)下大豆不同生育期植株干重、不同器官氮钾含量、植株累积量和产量等.结果表明,增温0~2.0℃有利于大豆干物质累积、提高不同器官氮钾含量和植株累积量;大豆百粒重随着增温梯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单株结荚数量随着增温梯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最终导致大豆产量、收获系数和氮钾利用效率降低.  相似文献   
3.
磷肥和钾肥不同配施方式对其养分在土壤中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采用单点源滴灌试验方法,模拟滴灌条件下(P)、钾(K)肥作为基肥一次施入和随水分施入两种不同的配施方式下速效P、K含量在土壤中的时空分布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对于可溶性较好的、钾肥作为基肥施入土壤后,均随着滴灌水的下渗运移而发生迁移,速效的高值区出现在湿润区的边缘附近,速效钾则比较均匀的分布在湿润区内;随水分施肥,仅在湿润区深度20cm,水平方向15cm以内的土层发生积累。在施加肥总量一致时,随水分施入土壤速效含量的最大值明显高于作为基肥施入的最大值;随水分施钾肥,速效钾在土壤中的分布也趋于均匀,但是在滴水点附近形成高值区,且随水分施钾肥可在一定程度上减缓速效钾在土壤中的迁移速度。  相似文献   
4.
LRR-RLK是类受体蛋白激酶RLK家族中最大的亚家族,在调控植物非生物胁迫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解析水稻LRR-RLK成员LP7(LOC_Os05g24010)在耐低胁迫中的作用,从水稻品种日本晴中克隆了LP7全长序列,分析其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研究其组织表达模式、亚细胞定位及低胁迫下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LP7基因全长2 832 bp,编码943个氨基酸,LP7蛋白具有典型的LRR-RLK成员特征,LP7蛋白与玉米中的同源蛋白NP_001131018同源性比较高,同源性高达77%。组织表达模式分析表明,LP7基因在根、茎、叶等组织中均表达,在叶中表达量最高。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LP7蛋白定位于细胞膜上。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LP7基因受低胁迫诱导表达,其表达量较正常培养条件下增加15倍。初步推测该基因可能在水稻响应低胁迫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不同氮、、钾用量对小麦冠层不同层次光截获和干物质分配的影响,以济麦22为供试材料,设置F0(不施肥)、F1(N 180 kg·hm-2,P2O5 75 kg·hm-2,K2O 60 kg·hm-2)、F2(N 225 kg·hm-2,P2O5 120 kg·hm-2,K2O 105 kg·hm-2)和F3(N 270 kg·hm-2,P2O5 165 kg·hm-2,K2O 105 kg·hm-2)4个施肥量处理,比较分析开花后不同氮、、钾用量对小麦叶面积指数、冠层不同层次光截获特性和成熟期干物质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F1处理下叶面积指数显著高于F0处理,而与F2和F3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开花后15 d,F1处理下小麦冠层不同层次及总PAR截获率和截获量均显著高于F0处理,而与F2和F3处理间无显著差异。F1处理下成熟期干物质在小麦冠层不同层次营养器官中的分配量、籽粒中的分配量及总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F0处理,而与F2和F3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成熟期干物质在小麦冠层不同层次营养器官和籽粒中的分配量以及总干物质积累量与冠层上层(顶部至株高2/3)、中层(株高2/3至株高1/3)和总PAR截获率均呈显著正相关。F1处理(N 180 kg·hm-2,P2O5 75 kg·hm-2,K2O 60 kg·hm-2)为本试验条件下的最优处理。  相似文献   
6.
华北地区夏玉米生产中磷素利用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评估当前中国华北地区夏玉米生产中的素利用效率和影响因素,促进肥资源高效利用和降低损失和污染,本研究通过收集1980年以来公开发表的夏玉米田间试验的文献,对华北地区夏玉米肥试验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获得了夏玉米的籽粒与秸秆产量及其比例,以及施量与籽粒和秸秆含量的关系模型。研究发现,随着施量的增加,土壤-夏玉米作物系统的素表观盈亏量呈线性增加,在施达到75 kg/hm 2时,素表观盈亏量为0。华北地区的夏玉米肥平均利用效率约为15%;增加氮肥施用量以及与合理配施有利于提高肥利用效率。整体上,夏玉米对酸二铵的利用效率高于过酸钙;有机肥和化肥配施可以有效提高肥利用效率。夏玉米‘天泰60’品种的肥利用效率最高。在华北地区夏玉米生产中,选用酸二铵以及适合的氮肥水平、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可以提高肥利用效率,降低肥损失和环境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7.
研究结果表明,控氮减稳钾的处理在株高上与常规施肥相比较减少1.3cm,在基本苗数、平方米穴数、单株分蘖与常规施肥相同,平方米茎数比常规施肥高0.2株/穴;穗粒数方面比常规施肥高0.2粒;在结实率方面与常规施肥相比低0.2个百分点;千粒重与常规施肥相同为25.9g;平方米穗数比常规施肥多1穗。控氮减稳钾施肥的处理公顷产量为9975kg,与常规施肥十分接近,达到了减肥稳产的目的,实现公顷节本增效180元以上,建议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磷石膏对盐碱地改良效果及对玉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石膏改良盐碱地效果及对玉米农艺性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产量以施入石膏3 000 kg/hm2处理最高,为10 881.63 kg/hm2,较不施石膏处理增产4.96%,但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施入石膏后改善土壤质量的效果显著,可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0.1~7.4 g/kg、速效氮5~26 mg/kg、有效1~2 mg/kg、速效钾含量8~32mg/kg。可显著降低耕层pH 0.04~0.46。脱盐效果明显,施入石膏3000~4500 kg/hm2的处理,水溶性盐的含量降低到了1 g/kg以下。通过土壤脱盐,释放出了土壤中被固定的各种养分,提高了土壤中有机质、速效氮、有效、速效钾的含量,达到改良风沙土盐碱地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强化生物除系统因其除效率高而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但在此系统内聚菌(PAOs)和聚糖菌(GAOs)之间的竞争又常常导致其除效果恶化。基于国内外学者对强化生物除系统中微生物竞争的研究成果,总结了进水碳比、温度、碳源和p H对PAOs和GAOs竞争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碳比条件下PAOs处于优势地位,系统除稳定性更高,温度低于20℃时PAOs处于竞争优势,系统除效果更好,p H为7. 0~8. 0有利于PAOs,丙酸作为碳源时能使PAOs在与GAOs的竞争中占优势而获得较高的除率。  相似文献   
10.
农田汇水河道水生植物原位净化工程处理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水生植物原位净化工程处理效果,于2017年5—11月,在江苏省泗洪县四河乡的农田汇水河道,利用水葫芦和绿狐尾藻构建组合生态浮床,沿着水流方向设置4个水质采样点,每月监测水体基本理化指标,主要包括水温(T)、酸碱度(pH)、溶解氧(DO)、总氮(TN)、总(TP)、化学需氧量(COD_(Cr))、悬浮物(SS),分析河段水质沿程变化;在试验开始时、每次采收时监测单位面积植物生物量,干物质含量与氮含量,计算植物氮富集量。结果显示:植物种养后,沿程各采样点数据对比,水体pH值逐渐趋于中性;各采样时间数据对比,水体DO浓度呈升高趋势。在植物旺盛生长期(7—10月),组合生态浮床对河段水体TN、TP、COD和SS的沿程总消减率分别为50.41%~78.00%、44.62%~73.33%、46.15%~57.82%和33.33%~52.38%,其中最高值出现在8月。按照有效试验周期180 d(5—10月)计算,水葫芦的氮、去除量分别约为0.76 g·m~(-2)·d~(-1)和0.09 g·m~(-2)·d~(-1);绿狐尾藻的氮、去除量分别约为1.17 g·m~(-2)·d~(-1)和0.08 g·m~(-2)·d~(-1)。除了植物自身的吸收作用,根系微生物降解作用在污染物净化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农田汇水河道原位净化工程中,水葫芦与绿狐尾藻组合生态浮床大幅消减水体氮浓度,有效降解有机物及拦截颗粒物,对于缓解下游水域富营养化问题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