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29篇
  免费   152篇
  国内免费   201篇
林业   364篇
农学   183篇
基础科学   140篇
  68篇
综合类   1534篇
农作物   208篇
水产渔业   312篇
畜牧兽医   490篇
园艺   105篇
植物保护   378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119篇
  2015年   168篇
  2014年   192篇
  2013年   191篇
  2012年   257篇
  2011年   276篇
  2010年   214篇
  2009年   214篇
  2008年   187篇
  2007年   152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147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135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107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6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麦条锈病我国小麦生产上的最主要的病害,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最经济有效环保的措施。2014—2017年,先后对16份四川省小麦生产品种在甘肃陇南不同生态区的甘谷试验站和汪川良种场两地进行自然诱发鉴定,评价其抗病性。结果发现,所有供试品种均表现感病,川农10号等5份材料具有慢条锈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冠形对油茶穗条生长的影响,筛选出油茶采穗圃的最适修剪冠形,为提高穗条产量和质量、营建优质高效油茶采穗圃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8年生油茶品种'铁城一号'为试验材料,以不修剪的树体为对照,研究平头形、圆头形、圆锥形3种冠形的修剪处理对油茶穗条生长及质量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圆锥形树冠可以显著提高油茶穗条产量,平均单株穗条数和单位冠幅面积穗条产量分别提高了25.6%和37.3%,圆头形树冠穗条产量较对照有一定提高,但效果不显著,平头形树冠对提高穗条产量没有作用。与对照相比,圆头形树冠可以显著提高油茶穗条质量,其穗条长度和单穗条有效芽数分别提高了31.4%和22.6%,穗条直径、单穗条总芽数和单株有效芽数出现不同幅度增加,节间距更为合理,穗芽利用率更高。平头形树冠对提高油茶穗条质量有一定的作用,但效果并不显著。圆锥形冠形对提高穗条质量没有作用。不同冠形的油茶树冠不同位置穗条的生长状况存在差异。圆头形和平头形树冠外围穗条数量显著多于内围,与对照一致,且外围穗条数量比对照显著提高63.7%和58.7%。圆锥形树冠内围穗条数量多于外围,与对照相反,内围的穗条数量比对照显著增加77.2%,外围穗条数量较对照有所减少。油茶穗条长度、穗条直径、单穗条总芽数和单穗条有效芽数各指标间互为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节间距与穗条长度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在平头形、圆头形、圆锥形3种油茶修剪冠形中,圆头形是'铁城一号'油茶采穗圃较为理想的采穗冠形。  相似文献   
3.
基于实际生产需要,本文总结了枫香无性系采穗圃营建技术,能为生产实践方便快捷地提供大量的优质穗条,旨在解决大量获取枫香穗条不易、穗条质量不佳、繁殖系数低等问题,以提高枫香优良无性系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4.
复合高效配方药剂对甘蔗褐条病防控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防控甘蔗褐条病的复合高效配方药剂及精准施药技术,选用多菌灵、苯菌灵、百菌清、嘧菌脂、吡唑醚菌脂、苯甲嘧菌酯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 g+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500 g+磷酸二氢钾2400 g+农用增效助剂300 mL)/hm2、(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 g+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500 g+磷酸二氢钾2400 g+农用增效助剂300 mL)/hm2和(25%吡唑醚菌脂悬浮剂600 mL+磷酸二氢钾2400 g+农用增效助剂300 mL)/hm2等3个配方药剂对甘蔗褐条病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其病指均在14.02以下,防效均达84.41%以上。本研究显示3个配方药剂是防控甘蔗褐条病理想的复合高效配方药剂,可在7—8月人工和无人机飞防叶面喷施,7~10天喷1次,连喷2次。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纳米酶免疫层析试纸条(Nanozyme Immuno-chromatographic Strip Assay, NISA)检测玉米褪绿斑驳病毒方法。【方法】采用双抗夹心法,将纳米酶标记的鼠抗体IgG与McmV结合后,再与硝酸纤维素膜质控线上的鼠抗体结合,二氨基联苯胺(Diaminobenzidine, DAB)滴加显色。【结果】采用研制的NISA和反转录PCR法(RT-PCR)对玉米褪绿斑驳病毒梯度稀释的研磨液进行检测,灵敏度分别为10-7和10-5;用其他4种病毒作对照进行特异性实验,无交叉反应;用该试纸条对供试样品进行检测,并以RT-PCR方法及基因测序方法对检测结果进行验证,三者检测结果一致。【结论】该试纸条检测McmV的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用于科研、农业生产单位和口岸机构对McmV的检测。  相似文献   
6.
在综合现有对于沉水樟扦插效果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就穗条规格、促生根剂处理、扦插基质成分等因素开展沉水樟的扦插育苗效果研究,其中,穗条规格主要选取穗条剪取的部位、长度、切口型和径级等因素,促生根剂处理方式中主要选取促生根剂类型、浓度、浸泡时间等因素。结果表明,沉水樟扦插选取穗条规格的最优组合是剪取上部当年生6~10cm长,径级为0.5~0.7cm的穗条,双削方式剪切后扦插;促生根剂采用浓度为100mg·L-1的ABT-1#浸泡16h的扦插效果最佳;扦插基质的选择泥炭土优于其他基质。  相似文献   
7.
环境因子对中肋骨条藻生长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温度、光照和磷酸盐及其交互作用对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生长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每个环境因子设置3个水平[温度:17、23、29℃;光照:80、120、160μmol photons/(m~2·s);磷酸盐:0.1、1、10μmol/L],考虑环境因子间的两两交互作用,采用L18(3~7)正交实验表安排室内培养实验,研究中肋骨条藻叶绿素a浓度和光合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3因素3水平的实验中,中肋骨条藻在10μmol/L磷酸盐浓度下叶绿素a峰值能达到较高水平,其中最优环境因子水平组合为23℃、120μmol photons/(m~2·s)、10μmol/L。在培养期间,磷酸盐浓度对中肋骨条藻叶绿素a峰值造成极其显著的影响(P0.01),温度、光照及两两间的交互作用未对叶绿素a峰值造成显著影响(P0.05)。中肋骨条藻在10μmol/L磷酸盐浓度下光合活性更高,但光能利用效率α并未随磷酸盐浓度表现出明显差异。当中肋骨条藻处于10μmol/L和1μmol/L磷酸盐浓度时,光照对最大量子产量F_v/F_m造成显著影响(P0.05);10μmol/L磷酸盐浓度下,F_v/F_m在80和120μmol photons/(m~2·s)光强下较高;在1μmol/L磷酸盐浓度下,F_v/F_m在120μmol photons/(m~2·s)光强下最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克隆大刺鳅(Mastacembelus armatus)促黄体生成素(LH)基因及明确其表达规律,为进一步阐明LH基因在大刺鳅性腺发育过程中的生理功能及揭示大刺鳅的生殖调控机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RACE克隆大刺鳅LH基因cDNA全长序列,从GenBank中选择硬骨鱼类、两栖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等物种的LH氨基酸序列,通过ClustalX 2.1进行氨基酸序列比对,以MEGA 6.0中的邻接法(NJ)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分析大刺鳅LH基因在不同组织及不同性腺发育期的表达情况.[结果]大刺鳅LH基因cDNA序列全长799 bp,包括224 bp的5'非编码区(5'-UTR)、131 bp的3'非编码区(3'-UTR)和444 bp的开放阅读框(ORF),共编码147个氨基酸残基,第1~22位氨基酸残基组成其信号肽区域.大刺鳅LH氨基酸序列C-末端区域高度保守,但N-末端区域与其他硬骨鱼类、两栖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存在明显差异.大刺鳅LH氨基酸序列与其他鱼类的LH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较高,其中与黄鳝(Monopterus albus)的亲缘关系最近.大刺鳅LH基因在其脑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在其他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P<0.05);在卵巢、心脏、肝脏和精巢中的相对表达量次之;大刺鳅LH基因在不同发育期卵巢和精巢中的表达变化趋势一致,从II期开始其相对表达量随之增加,至V期时达峰值.[结论]大刺鳅LH氨基酸序列具有高度保守区域,其基因在各组织中广泛表达,尤其在脑组织和性腺中具有较高表达量,提示LH的靶基因可能在脑—垂体—性腺轴上,参与大刺鳅的性腺发育调控,主要促进卵母细胞和精子成熟并刺激排卵或排精.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探讨线粒体COI基因作为DNA条形码在鳅科鱼类物种鉴定中的有效性及在系统进化关系分析中的适用性,对鳅科鱼类3亚科18属61种共358条线粒体COI基因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61种鳅科鱼类的种内和种间的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010和0.162,种间平均遗传距离是种内平均遗传距离的16.2倍。鳅科鱼类遗传距离在种内、种间重叠较少,能形成一定的DNA条形码间隙。ABGD分类把61个物种划分为66个OTUs,OTUs的划分与距离法基本一致。系统聚类中,有6组鱼类物种个体间相互混杂,不能按各自的物种聚类,有4个物种分化成明显的两支,46个物种能按各自的形态学分类分别聚成单支。南鳅属、花鳅属、似鳞头鳅属、瘦身鳅属和泥鳅属中部分物种没有按其形态学分类的属聚在一起。沙鳅亚科能形成单系,但条鳅亚科和花鳅亚科不能形成单系。在研究中,COI条形码可以鉴定鳅科鱼类75.41%的物种,另外,COI条形码也能够明确大多鳅科鱼类属和亚科的分类地位,研究结果可为鳅科鱼类的物种鉴定和系统分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使用RT-PCR方法从吉林省疑似感染胡葱黄条病毒(Shallot yellow stripe virus,SYSV)的分蘖洋葱(毛葱)叶片中获得了SYSV吉林毛葱分离物SYSV-JL(MN607702)的全基因组序列。SYSV-JL的全长序列为10?427 nt,与GenBank已登录的3条SYSV全长或近全长序列在多个基因上保持着较高的序列一致性,但在P1基因上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一致性较低,分别为69.5%~84.2%和60.9%~76.9%,进一步通过变异分析发现,P1基因包含369个变异位点,表现出较为明显的高变异特征。系统发育分析显示,不同SYSV分离物具有较为明显的地区差异,SYSV-JL分离物与多个中国分离物系统发育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