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1篇
农学   9篇
  1篇
综合类   31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13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0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金属污染在土壤中具有长期、隐蔽和不可逆三性特点,花生是地下结实作物,对重金属的富集更为明显,明确花生重金属富集特征,探讨适宜的防控对策,对于生产安全优质花生,从而保障我国食用油安全以及增加出口创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探究花生重金属富集特征,对重金属防控机制及花生重金属防控措施进行了综述,提出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方法综合利用进行土壤重金属修复是花生重金属防控的有效途径,并对后续花生重金属的防控研究与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山东农业科学》2019,(9):144-150
在典型棕壤地块开展耕作试验,研究大花生品种(鲁花11、花育22和中花24)和小花生品种(BL、花育39和日本花生)的产量和品质对免耕、耕翻20 cm(以下简称耕翻)、耕翻20 cm+起垄8.5 cm(以下简称耕翻起垄)的响应差异,探究不同耕作方式下花生产量与品质特性及籽粒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小花生品种对耕作方式的响应有显著差异,小花生对不同耕作方式的响应不显著,但免耕与耕翻起垄相比显著降低大花生产量。耕翻起垄处理下,以大花生产量较高,鲁花11单产(指666.7m~2产量,下同)最高为366.3 kg,小花生BL各耕作方式下单产为148.5~170.7 kg,总体低于其它品种。花生蛋白质产量和产油率,同一品种不同处理在小花生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大花生则表现为耕翻起垄处理显著高于免耕,且同一处理不同品种总体以鲁花11、日本花生表现较高,BL最低。花生蛋白质含量与含油率呈极显著负相关,蛋白质含量每增加1%,含油率下降0.67%。同一品种的花生出米率、百粒重,在三种耕作处理下除中花24、花育39外均没有显著差异,出米率和百粒重以大花生较高,BL最低。相关分析表明,花生单产与产油量、蛋白质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与蛋白质含量、含油率、出米率、百粒重呈曲线关系,即在花生单产低于300 kg时籽粒蛋白质含量、百粒重、出米率均总体随着产量增加而呈显著增加趋势,含油率则呈下降趋势,超过此产量临界值时均维持在一定水平或略低。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短蛸(Octopus ocellatus)的性选择行为,本研究利用14个多态性微卫星标记,对3个母本、176个子代及17个候选父本进行亲权鉴定,对3个家系中有子代和无子代雄蛸、子代比例高和子代比例低的雄蛸的各形态参数进行t检验,并对子代比例高和子代比例低的父本与母本的遗传相似性与遗传距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短蛸为多雌多雄的交配模式,为真正意义的雌性混交动物;雄蛸有无子代与其形态参数无相关性;子代比例与父本的形态大小参数无关,而与父母本的遗传相似性和遗传距离有关,父母本遗传相似性越高,遗传距离越小,后代比例越高。本研究为揭示短蛸交配前后的性选择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也为海洋头足类动物的性选择机制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4.
探究了单环刺螠(Urechis unicinctus)幼体(平均体重(1.468±0.222)g)肠道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的测定方法、操作步骤、注意事项。蛋白酶测定采用Folin-酚法,其中建立的酪氨酸回归方程为y=15.487x-0.092 3(决定系数R~2=0.999 2);淀粉酶测定采用淀粉-碘比色法,以0.08%的淀粉溶液为底物。脂肪酶测定采用聚乙烯醇橄榄油乳化液水解法(NaOH滴定法)。结果表明,单环刺螠幼体肠道蛋白酶活力、淀粉酶、脂肪酶活力分别为29.350±2.592、10.600±0.844、(5.266±0.224)U/mg prot。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不同施用方式和浓度下,海藻发酵液对樱桃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var.cerasiforme Alef)生长发育和果实品质的影响。采用叶面喷施和根部浇灌两种施肥方式分别设置梯度,以清水为空白对照,壳寡糖肥料添加剂成品为阳性对照,对生长和产量、叶绿素及果实营养成分的相关指标进行了检测。在叶面喷施的施肥方式下,与空白对照相比,生长和产量方面,300倍稀释处理组的海藻发酵液对果形指数、单株产量的影响显著,与阳性对照效果相仿;100倍和300倍稀释处理组的海藻发酵液对叶面积显著增加;其余各处理组对单果鲜重/干重和单株果数影响不显著。叶绿素方面,各处理组的叶绿素含量均显著增加;果实营养成分方面,100倍和300倍稀释处理组的可溶性蛋白、抗坏血酸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增加,其中300倍稀释处理组效果最佳;其余各处理组对可溶性糖增加不显著。根部浇灌的施肥方式下,与空白对照相比,生长和产量方面,仅100倍稀释处理组的叶面积、单果鲜重/干重、单株产量提升明显,其余处理组均无明显差异;叶绿素和果实营养成分的各项指标普遍只有100倍处理组提升显著。综上,海藻发酵液在樱桃番茄中的最佳施用方式为叶面喷施,最佳浓度为300倍稀释。  相似文献   
6.
滨麦(Leymus mollis)是小麦的野生近缘种,具有良好的耐盐抗旱和抗病虫害的能力,是小麦遗传育种的良好资源。为了深入了解和挖掘滨麦的基因信息和优异资源,本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生长于滨海沙地的野生滨麦的叶片转录组进行了深度测序并组装,对得到的所有Unigene进行COG、GO和KEGG分类和功能注释,对Na+转运相关蛋白基因和氧化胁迫响应基因进行了挖掘,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qRT-PCR)对随机选取的12个基因的表达模式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转录组测序共获得112 846条Unigene,其中的59 380条得到功能注释,占总数的52.62%。COG分类结果表明,15 786条Unigene归属于25个类别。GO分类结果表明,20 350条Unigene被注释到三个大类中,其中,属于“生物学过程”的Unigene数量最多,占总数的43.56%。KEGG分析结果表明,18 550条Unigene得到注释,共涉及到128条代谢途径。其中,含Unigene数量最多的类别是“代谢通路”,涉及到的Unigene占总数的27.86%。“植物病原互作”和“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途径”涉及的Unigene数量也较多,分别为1 367条和861条。对Na+转运相关蛋白基因和氧化胁迫响应基因进行挖掘,发现了15条注释为Na+/H+反向转运蛋白的Unigene和175条响应氧化胁迫的Unigene。随机选取的12个基因的qRT-PCR结果与转录组测序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出一株各种农艺性状均表现优良的菌株,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对收集的12个("鲁大秀珍1号"(LD1)、"高邮秀珍菇18号"(GY18)、"高邮秀珍菇16号"(GY16)、"高邮秀珍菇163号"(GY163)、"华中秀珍菇3号"(HZ3)、"华中秀珍菇5号"(HZ5)、"华中夏秀灵"(HZ夏)、"华中秀珍菇845号"(HZ845)、"绵阳灰色秀珍菇"(MY灰)、"绵阳白色秀珍菇"(MY白)、"三明秀珍菇"(SM)、"新宇秀丽1号"(XY秀1))具代表性、来源不同的秀珍菇菌株的菌丝生长情况、抗性、出菇情况、生物转化率及子实体综合性状等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鲁大秀珍1号"菌丝生长情况良好、发菌速度最快(0.67cm·d-1)、污染率低(1%)、出菇齐、生物转化率高(99.3%),子实体综合性状表现良好,可以考虑在当地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8.
以野生黄伞菌株为试验菌株,经过人工驯化,获得昆野黄伞04-1菌株,对该菌株采用菌袋覆土仿野生栽培和日光温棚菌袋覆土与蔬菜立体栽培2种模式,开展其优质高产标准化栽培体系的优化研究。结果表明,驯化成功的昆野黄伞04-1菌株的生产性能优于已有的栽培用菌株丹东黄伞818,菌袋覆土仿野生栽培模式和日光温棚菌袋覆土与蔬菜立体栽培模式的生物学效率均高于当地菇农已有模式的生物学效率,其中以日光温棚菌袋覆土与蔬菜立体栽培的生物学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6种中药材的水提物和醇提物对牛樟芝(Antrodia camphorata)液态发酵过程中菌丝体生长和胞内三萜类成分产量的影响。将不同中药的水提物和醇提物分别加入到发酵基础培养基中,培养20 d后测定牛樟芝菌丝体生物量和胞内三萜含量。结果表明,除了薏苡仁水提物添加浓度在0.6%时,对牛樟芝生长有抑制作用,其他中药水提物对牛樟芝生长均有促进作用。枸杞水提物对牛樟芝生长和胞内三萜的产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陈皮和当归醇提物在高浓度时对牛樟芝菌丝体生长和胞内三萜的产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连翘醇提物对牛樟芝胞内三萜物质的产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是对照组的4.5倍。  相似文献   
10.
[目的]优化紫球藻细胞原生质体制备条件。[方法]利用Box-Benhnken的中心组合实验设计,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实验设计。[结果]得到二次回归方程:Y=55.10+5.19X1-0.075X_2+1.76X_3-0.85X_1X_2-3.13X_1X_3-4.20X_2X_3-9.09X_1~2-6.66X_2~2-7.49X_3~2,确定了混合酶浓度(X1)、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比例(X2)和pH(X3)三因素对紫球藻原生质体制备率(Y)的组合效应,得到了混合酶浓度2.2%、纤维素酶与果胶酶体积比2∶3、pH 7、渗透压稳定剂为0.2mol·L-1 KCl、30℃下轻微振荡、酶解6h的最优制备条件,在此条件下得到68.5%的原生质体制备率。[结论]本研究提高了紫球藻原生质体的制备率,能够满足后续基因工程和遗传育种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