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2篇
水产渔业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了研究急性氨氮胁迫对锦绣龙虾(Panulirus ornatus)抗氧化系统及氨氮代谢机制的影响,通过设置对照[(0.24±0.07) mg/L]、低浓度[(1.04±0.08) mg/L]、中浓度[(9.75±0.21) mg/L]和高浓度[(19.87±0.46) mg/L]氨氮胁迫方法对锦绣龙虾进行48 h急性实验,测定鳃与肝胰腺中抗氧化及氨氮代谢酶的活性,同时测定相关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氨氮胁迫下锦绣龙虾鳃和肝胰腺组织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SOD)活力有不同程度的升高,6~12 h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浓度组胁迫48 h时T-AOC、SOD活力则均被抑制;过氧化脂质(LPO)含量随胁迫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48 h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氨代谢相关酶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脱氢酶(GDH)、谷草转氨酶(GOT)、黄嘌呤氧化还原酶(XOD)的酶活在氨氮胁迫下与对照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调,表明其共同参与离子氨的代谢转运。肝胰腺中GDH、GOT基因表达量在12~24 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鳃组织中变化趋势基本相同。由此可见,不同浓度的氨氮胁迫会对锦绣龙虾抗氧化酶活性造成不同程度的诱导;锦绣龙虾主要通过在肝胰腺GS、GDH等代谢相关酶的共同作用下合成无毒的谷氨酰胺以避免氨在体内过量积累。本研究结果可为锦绣龙虾氨解毒代谢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培育具有优良性状的石斑鱼新品种,利用杂交育种技术开展以驼背鲈(Chromileptes altivelis)为母本、蓝身大斑石斑鱼(Epinephelus tukula)为父本的杂交育种试验。借助人工授精技术,同时以驼背鲈作为对照,利用显微镜(Nikon E200)以及解剖镜(Olympus)对杂交子代以及驼背鲈的胚胎发育和生长状况进行观察、测量与比较。结果显示,在水温27℃、盐度30、pH 8.1,微流水、微充气的条件下,杂交子代受精卵经历24 h 50 min完成胚胎发育,驼背鲈为25 h 8 min。胚后发育经历前期仔鱼(0~3日龄)、后期仔鱼(4~40日龄)、稚鱼期(41~60日龄)和幼鱼期(61日龄以后)4个时期完成变态发育。至330日龄时杂交子代与驼背鲈全长分别为(23.57±0.94)cm、(18.35±0.72)cm,体质量分别为(220.5±25.3)g、(142.6±0.58)g,杂交子代生长速度快,全长与体质量分别是驼背鲈的1.28与1.55倍;与驼背鲈在外部形态上相比,杂交子代体型细长,头部较大,体表有无序分布的黑色圆斑纹,各部分鳍小。通过对杂交子代胚胎发育及仔稚幼鱼发育的跟踪观察,发现驼背鲈(♀)×蓝身大斑石斑鱼(♂)远缘杂交组合是可行的,而且杂交子代具有生长速度快的杂交优势,为石斑鱼远缘杂交和石斑鱼新品种的培育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评估基因型鉴定芯片在育种群体构建中的应用价值,实验对凡纳滨对虾3个群体(EE、PP和SS)进行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HPND)副溶血弧菌(VpAHPND)侵染实验,利用自主研发的40K SNP液相芯片“黄海芯1号”获得146尾个体的基因型信息,对群体遗传背景进行了系统调查并估算了AHPND抗性遗传力。VpAHPND浸染实验结果显示,不同群体间存在抗病差异,PP群体的存活性能比EE和SS群体分别高出12.9%和11.6%。利用质控后的38 148个SNP信息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群体内同一个家系的个体首先聚在一起,进而同属一个群体的多个家系聚在一起。主成分和遗传结构分析显示,可以准确地将146尾个体划分为3个组,与系统进化树聚类结果一致。遗传多样性分析显示,3个群体的观测杂合度(Ho)平均值为0.25~0.29,多态信息含量(PIC)平均值为0.20~0.23,上述遗传参数达到极显著水平。3个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11~0.21,存在中高度遗传分化。基因组近交分析表明,EE、PP和SS...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