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2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8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为了探究复配修饰后,可变电荷类型的红壤与恒电荷土壤对苯酚的吸附差异,以红壤作为供试土样,在两性表面活性剂BS-12(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修饰的基础上,以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DTAB(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复配修饰制备两性-阳离子复配修饰红壤,采用批处理法研究在单一苯酚及Cd2+复合条件下供试土样对苯酚的吸附效果,并分析不同修饰比例、温度、离子强度和pH的影响。结果表明,DTAB复配修饰增强了BS-12两性修饰红壤对苯酚的吸附能力,单一苯酚表现出在总修饰比例小于150%CEC时吸附量随着修饰比例的增加而递增;各修饰土对苯酚的吸附具有增温负效应;苯酚吸附量随着pH的升高而降低;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大,苯酚单一处理时供试土样对苯酚吸附量减少,但苯酚和Cd2+复合处理时,则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Henry模型能较好地拟合各修饰红壤对苯酚吸附的等温吸附数据,吸附以分配机制为主;供试土样对苯酚的吸附属于自发的物理吸附过程。复配修饰红壤的苯酚吸附量低于恒电荷土壤,其黏土矿物成分决定的低CEC是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葎草(Humulus scandens)幼苗对盐胁迫响应的生理生化性别差异,测定了不同盐(NaCl)浓度(0、100、200、300mmol·L~(-1))下雌雄植株的单叶面积、气体交换参数、叶水势、叶绿素荧光、叶绿素含量、过氧化氢酶(CAT)和丙二醛(MDA)含量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NaCl胁迫后葎草雌雄幼苗的叶干重、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胞间CO_2浓度(C_i)、蒸腾速率(T_r)、叶水势(ψ_w)和CAT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而气孔限制值(L_s)和MDA逐渐上升,其单叶面积则先升后降。随着NaCl胁迫的递增,雌株的最小荧光(F_o)呈先升后降的变化,最大荧光(_Fm)、可变荧光(F_v)、PSⅡ潜在活性(F_v/F_o)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则逐渐递增,光化学淬灭系数(qP)和叶绿素含量却逐渐递减;从总体上看,雄株的表现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Fm和Fv、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和F_v/F_o也呈上升趋势,qN和qP却呈下降趋势,而叶绿素含量却先升后降。因此,NaCl胁迫影响了葎草雌雄幼苗的单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气体交换、CAT和MDA含量等生理生化特征,但雌雄幼苗对NaCl胁迫的响应存在差异。与雄株相比,雌株对NaCl胁迫更耐受。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在科技飞速发展、知识获取便捷和网络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互联网+"时代也进入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互联网+时代的环境教育也深受人们的关注。分析了"互联网+"教育、"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环境教育的现状,提出了环境教育的畅想及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木本植物通过树木固定、挥发和吸收重金属污染物等方式起到对土壤重金属的修复作用,有处理量大、受气候影响微弱等优点,主要表现在对重金属的耐受力和吸收性能等方面。本文概括了木本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修复树种的筛选以及修复技术的综合运用,分析了木本植物对重金属的耐受性和吸收蓄积能力的差异,探讨了如何根据现有技术和条件利用木本植物的优势,提高其对重金属的耐受性和蓄积能力,并针对现阶段研究存在的不足提出建议,包括重点研究方向、资源的回收利用、技术的引进和综合运用,以期为修复树种的筛选、提高木本植物对重金属的耐受力和吸收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井水灌溉温度低导致北方寒地水稻水肥利用效率差和产量低的问题,以"垦稻24"(主茎叶片数11叶)为材料,于2015—2016年在黑龙江省八五二农场进行井水增温灌溉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提高井水灌溉温度对寒地水稻植株形态特征、光合特性、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均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与井水常温灌溉模式相比,井水增温灌溉模式明显促进了水稻植株的生长与根系的下扎,分别使水稻叶面积指数、单株不定根数、根系总根长、总表面积及总体积提高了14.7%、14.5%、11.6%、33.1%、17.0%;井水增温灌溉模式显著增强了齐穗期的光合作用,分别使水稻光合速率和净光合速率提高19.5%和22.2%;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和纯收入,使穗粒数和理论产量增加11.1%、25.6%,实收产量增加4.8%,平均年纯收入达6 749.6元/hm~2,增收13.98%;同时井水增温灌溉模式显著提高了水稻的水肥利用效率,使水分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籽粒吸收氮量、产谷利用效率及氮收获指数分别提高了8.5%、5.4%、9.2%、4.9%、3.8%。而井水直灌模式造成水稻秧苗发生冷水害问题,导致水稻发育迟缓,显著抑制了水稻形态特征、光合特性、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井水增温灌溉为本研究的最佳增温灌溉模式,也是适合在我国北方推广的水稻节水节肥丰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在重金属胁迫下,不同用量(0,1%,4%,8%)生物炭与间作望江南(Cassia occidentalis)对土壤碳氮养分、刨花润楠(Machilus pauhoi)及望江南株高、生物量和根系形态的影响,研究生物炭与间作联合对刨花润楠促生增效效应,以刨花润楠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室内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在Cd,Cr和Zn胁迫土壤中,间作望江南对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不显著,生物炭则显著增加了土壤碳氮含量及碳氮比,且随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生物炭与间作互作对两种植物生长前期的株高影响不明显,但随生长期的延长,各处理间两种植物的长势差异均逐渐显现,不同用量生物炭处理下望江南株高间差异不显著,但与对照相比,均显著增加。同时,施加生物炭有助于根系形态的发育及干物质积累,相比于单作下对照(CK),间作与生物炭(T_3)复合处理下刨花润楠根系和地上部干重分别增加了81.48%和122.52%,与不施炭相比,各生物炭处理下,望江南根系和地上部干重增幅分别为27.12%~39.63%和17.19%~19.03%;生物炭显著增加了望江南及刨花润楠根系各形态参数,与单作相比,间作下刨花润楠根系形态参数也略有增加,但影响不显著。生物炭与间作互作比各自单一处理对植物的促生增效作用更明显。该研究为轻度污染区植被造林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柔毛淫羊藿的光合生理生长特性及其对移栽环境的适应性,为合理开发与人工种植柔毛淫羊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移栽柔毛淫羊藿的光合生理特征进行测定,并分析其生理生长特性与移栽环境间的关系。[结果]叶绿素含量在移栽淫羊藿植株之间差异不显著;柔毛淫羊藿的净光合速率为1.68~3.39μmol CO2/(m2·s),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的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相关性分析表明,柔毛淫羊藿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空气湿度、蒸腾速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其与水分利用效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在柔毛淫羊藿的移栽种植中,可通过遮阴或雾灌等方法来解决移栽环境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不同有机材料覆盖对土壤保水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有机材料覆盖对土壤水分蒸发量、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并筛选出保水效果最佳的材料。[方法]以木片、树皮及经过堆腐的园林废弃物为研究对象,进行模拟蒸发及桶装控制试验。[结果]不同粒径的园林废弃物覆盖均能降低土壤水分日蒸发量,日蒸发量从大到小依次为CK,3~5 cm粒径(M_3)、0~1 cm粒径(M_1)、1~3 cm粒径(M_2)。在连续蒸发14 d后,M_2,M_1,M_3和CK的土壤水分累积蒸发量分别为193.0,269.5,304.0和1 037.0 g,与CK相比,分别减少了81.4%,74.0%,70.7%;不同有机材料覆盖均能提高土壤含水量。除了雨季之外,不同土层土壤含水量从高到低依次表现为:木片覆盖(M_4)树皮覆盖(M_5)1~3 cm粒径园林废弃物覆盖(M_2)CK。土壤含水量的年变化整体呈现出双峰趋势,一年中4—5月含水量较低,6—8月含水量较高,不同土层土壤含水量的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M_4,M_5,M_2和CK的0—40 cm土层土壤年平均含水量分别为32.9%,30.3%,27.4%,26.8%。[结论]木片为保水效果最好的有机材料,其次是树皮和园林废弃物。  相似文献   
9.
张富斌  王健  杨坤  高欣  曾燏 《水产学报》2022,46(9):1593-1603
摘要:为提高人们对淡水有毒鱼类的认知、增强公众的防范意识、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也为有毒鱼类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本研究初步构建了有毒鱼类风险评估体系,并对嘉陵江已知的18种有毒鱼类展开应用探索。该风险评估体系从有毒鱼类毒性属性、群体属性以及社会属性展开,共包括3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和26个三级指标。通过对各有毒鱼类的各指标赋值,其后,根据各指标已确定的权重,从而得出各有毒鱼类的风险评估值,确定其风险等级。结果显示,在嘉陵江已知的18种有毒鱼类中,有4种被界定为高风险有毒鱼类,包括草鱼、鲤、鲇以及鳜,其余14种皆为中风险有毒鱼类。卡方检验(χ2)结果表明,嘉陵江不同风险等级有毒鱼类在食性类别、分布水层、分布范围及繁殖特征上差异不显著(P>0.05)。该评估体系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但限于对有毒鱼类的认知,本评估体系难免存在不足,未来应当加强对有毒鱼类的研究,以不断地完善该评估体系。本研究加强了人们对于有毒鱼类的了解,为有毒鱼类的科学管理提供了支撑,同时,也为下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研究嘉陵江中游鱼类资源时空动态特征,了解变化过程及影响因素,提出嘉陵江鱼类资源保护的建议和措施,同时为长江上游及其支流的鱼类资源保护提供基础数据。运用Biosonics DT-X分裂波束科学回声探测仪于2018年7月(夏)、10月(秋)以及2019年1月(冬)、4月(春)对嘉陵江中游蓬安段金溪航电工程干流江段进行了水声学探测,并辅以常规渔获物调查。共采集到鱼类6科38种,其中蛇鮈、鲫、银飘鱼、黄尾鲴等中小型鱼类在数量上占优;鱼类密度分别为春季(0.8296±0.43)、夏季(0.8705±0.38 )、秋季(0.5082±0.25)、冬季(0.3939±0.13)尾/m3;鱼体平均目标强度分别为春季(-63.15±5.03)、夏季(-52.85±14.45)、秋季(-46.42±15.85)、冬季(-44.77±15.28 )dB;鱼体平均重量分别为春季0.03、夏季1.08 、秋季11.19 、冬季20.40 g/尾;鱼类资源量分别为春季0.4096、夏季0.2907 、秋季0.3919 、冬季0.5622 kg/m3;坝下鱼类密度显著高于坝上(F=12.67,P<0.05);坝上(F=7.02,P<0.05)和坝下(F=19.99,P<0.05)3个水层之间的鱼类密度差异显著,中层鱼类密度显著高于上层和下层(P<0.05),且总体上夏季各水层的鱼类密度要高于其他季节。后续研究应加强对该江段鱼类资源的动态监测,并重点探讨引起鱼类资源动态变化的关键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