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6篇
综合类   4篇
水产渔业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1.
为探究新琼寡糖对多头月季切花的保鲜效应,以蒸馏水和10 g/L蔗糖为对照,添加100 mg/L新琼寡糖为处理液,对多头切花月季“爱丽丝”进行瓶插保鲜处理,并测定瓶插期间的花径、鲜重、水分平衡和瓶插寿命等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100 mg/L新琼寡糖处理对切花月季“爱丽丝”花径增大效果最明显,其花径最大值为3.96 cm,瓶插寿命最长且为14.33 d,当达到呼吸高峰时的鲜重变化率为108.10%,在维持水分平衡方面最佳。100 mg/L新琼寡糖处理可以用于多头月季切花保鲜,提高了月季切花品质和保鲜效果。研究结果可为不同类型月季切花保鲜剂的使用和保鲜效应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舟山群岛因面积变化、地理隔离和人类高强度干扰而蕴育着丰富的植被和海岛特有植物群落。基于洛迦山岛30个植被样地划分其植被类型,分析特有植物群落的物种和功能多样性。结果表明,1)洛迦山岛植被可划分为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灌丛和灌草丛;按优势种和植物区系特征划分出10种群丛或群落类型;按群落年龄和外貌划分出10种演替阶段的群落类型。2)红楠-普陀樟群落和滨柃-海桐灌丛的胸径级结构均呈“L”形分布,胸径在0~5 cm的个体占比最高。3)红楠-普陀樟群落的平均密度显著低于滨柃-海桐灌丛(P<0.05),其他物种多样性在2种群落间无显著差异(P>0.05);仅红楠-普陀樟群落的功能离散度和Rao二次熵指数显著大于滨柃-海桐灌丛(P<0.05)。综合发现洛迦山岛植被类型丰富,海岛特有植物群落结构完整、物种和功能多样性高。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陆桥型海岛植物群落的构建机制和提升海岛特有植物群落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掌握大型游泳动物的迁徙和分布情况是分析其种群动态,开展种群保护管理的基础。但大型游泳动物游泳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回捕难度大,传统标志放流技术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卫星标志放流技术因其不依赖回捕、数据采集量大、准确性高等特点已成为研究深远海大型游泳动物种群变动和行为习性的有效技术手段之一。目前,主流卫星标志均是基于Argos卫星系统开发,通过卫星信道进行传输,相较依赖回收的传统标志优势显著。文章综述了卫星标志的工作原理、发展历程、主要卫星标志种类,介绍了主要应用进展,总结了存在问题,提出了研究展望,旨在为大型游泳动物种群变动和行为习性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大黄鱼在高温胁迫条件下的蛋白表达情况,实验应用串联质谱标签tandem mass tag (TMT)标记结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技术对大黄鱼耐高温组和不耐高温组的肝脏组织进行蛋白组学分析。共鉴定到3 369个蛋白,其中有687个差异表达蛋白,包括281个上调蛋白和406个下调蛋白。用平行反应监测(parallel reaction monitoring, PRM)对随机挑选的13个蛋白进行验证,其结果与TMT标记的蛋白组学分析结果一致。随后,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高温胁迫对大黄鱼的蛋白质折叠、能量代谢有显著影响,其中热休克蛋白70 (heat shock proteins 70, HSP70)、钙网蛋白(calreticulin, CRT)和葡萄糖调节蛋白(glucose-regulated protein, GRP)参与调节蛋白质的正确折叠,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 PK)参与高温条件下的能量供给。由此推测HSP70、CRT、GRP和PK在大黄鱼应对高温胁迫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傅蓉蓉  李钫  杨丰 《水产学报》2019,43(4):841-851
建立了利用Percoll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分离红螯光壳螯虾血细胞的方法,并对配制分离体系的缓冲液以及分离体系的密度组成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由20%、65%和100%的Percoll组成的分离体系分离效果最优。在转速为1 810 r/min的条件下离心20 min之后,可将红螯光壳螯虾血细胞分为SGC与GC 2个细胞层。经流式细胞术分析,发现细胞层纯度均在95%以上,细胞死亡比率低于1.5%,可用于后续的细胞功能分析。此方法简单有效,为后续研究螯虾的免疫防御机制及病害防治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研究和开发利用大洋性生物资源是实现我国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西北太平洋秋刀鱼是近年来我国重点开发的大洋性渔业资源之一,因此利用卫星来监测渔船时空分布动态成为了解秋刀鱼渔业资源变动的重要数据源。本研究采用峰值检测和阈值分割等方法对西北太平洋夜间灯光数据进行识别,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渔船位置信息和数量进行提取分析。通过西北太平洋秋刀鱼资源调查的渔捞日志和经过筛选的北太平洋渔业委员会(NPFC)渔船列表数据对识别结果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本研究所用的夜间灯光渔船识别方法可以精确识别西北太平洋密集作业及外围分散作业的秋刀鱼渔船。以此为基础可以有效地分析秋刀鱼渔场的时空变动。结合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提供的海表温度(SST)数据绘制等温线,进一步分析作业渔场的时空变化,发现夜间灯光渔船作业的温度范围随着秋刀鱼洄游而变化。2016年7—9月渔场的SST波动较大是因为这一时期秋刀鱼在黑潮—亲潮广泛的交汇区域洄游,分布更为广泛,9月之后作业渔场SST变动趋于稳定。该研究结果将来会对远洋渔场环境实时变化、鱼群分布预测、渔船动态及法律支撑等提供有效信息。  相似文献   
7.
内壳是头足类生长信息的载体,对头足类的年龄和生长研究有重要意义。根据2019年9-10月在东印度洋海域采集的鸢乌贼样本,研究鸢乌贼内壳的生长纹变化,探讨鸢乌贼的内壳长度与胴长和体重关系以及鸢乌贼不同群体、不同胴长组、不同成熟度和不同性别之间的生长特性及其差异。结果显示,鸢乌贼内壳与胴长呈线性关系,与体重呈幂函数关系,胴长与体重呈幂函数关系。中型群和微型群鸢乌贼之间生长率差异显著。鸢乌贼生长率呈现随胴长增大而增大的趋势。中型群未成熟的鸢乌贼生长率大于成熟的鸢乌贼,微型群鸢乌贼生长率的成熟度差异不明显。中型群鸢乌贼雌性生长率大于雄性,微型群鸢乌贼生长率的性别差异不明显。研究表明,内壳长度与体重的拟合度高于胴长与体重的拟合度,所以内壳长度较于胴长更适合作为生长关系分析的指标。高胴长组鸢乌贼的生长率高于低胴长组,这或许是高胴长组的鸢乌贼在食物竞争中占据优势,且本研究的鸢乌贼样品,处于胴长快速生长阶段,尚未达到最大生长体型。中型群鸢乌贼生长率更高,使得中型群和微型群鸢乌贼生长率差异显著。中型群鸢乌贼进入成熟期后,性腺发育导致成熟期鸢乌贼的生长率下降。中型群雄性鸢乌贼的早熟现象导致其生长率低于雌性。微型群鸢乌贼的生长周期较短和生长速率较低,使得其生长率在成熟度间和性别间的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对福建省东山湾一处海带养殖区海水中浮游细菌群落进行考察,以了解在海带生长不同阶段海洋浮游细菌的群落结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未挂养海带前,海水中的优势浮游细菌为亚硫酸杆菌属细菌,在海带生长的凹凸期、薄嫩期、厚成期、成熟期,海水中优势浮游细菌分别为假单胞菌属、普里斯特氏菌属、假交替单胞菌属、假交替单胞菌属细菌。该研究深化了对海洋细菌与海带相互作用的认识,为海带生长过程中的科学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海草是一类生活在热带至温带浅海、完全适应海洋环境的沉水被子植物的总称。海草床作为连接珊瑚礁与红树林的纽带,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与经济价值。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海草认识的不断加深,海草的有性繁殖行为逐渐受到关注,而成花诱导是海草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过渡的重要环节。本文综述了海草有性繁殖中成花诱因的研究进展,探讨了温度、光照、盐度等相关因子对海草成花诱导的影响,分析了海草响应外界环境刺激与内源信号启动开花途径可能集中在光周期途径、春化途径和自发途径上。建议未来海草床保护修复工作应加强对海草有性生殖行为的研究,明确不同海域海草的集中开花和结果时间,对海草床生态系统的修复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