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2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用复凝聚法制备以壳聚糖和海藻酸钠为囊壁、以焦酚为囊芯的缓释微囊,研究微囊形态、色泽及包埋率等指标来探究囊壁配比、囊芯浓度(1、2、3、4、5 mg/mL)和DMSO含量(17%、29%、38%、44%、50%)对焦酚缓释微囊制备的影响,以优化焦酚缓释微囊制备工艺。结果显示,壳聚糖与海藻酸钠复凝聚反应最佳含量比例为1:2;囊芯浓度为3 mg/mL焦酚缓释微囊呈球形,大小均匀,包埋率为51.56%,当助溶剂DMSO含量为17%时,包埋率达到93.35%,微囊大小均匀呈球形,色泽晶莹透亮。  相似文献   
2.
鲤细胞因子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从蛋白质水平研究细胞因子在鲤体内免疫应答过程中的合成变化,本研究采用PCR技术克隆TNF-α、IL-1β、IL-6、IL-12、IL-10和TGF-β基因含有部分抗原决定簇的片段,引入双酶切位点Bam HⅠ和HindⅢ后连接至p ET-32a/21a,构建相应的表达载体,制备多克隆抗体。采用ELISA检测抗体效价,并以此作为实验工具,检测经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后鲤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的合成变化。结果显示,基因TNF-α、IL-1β、IL-6、IL-12、IL-10和TGF-β融合蛋白分子量分别约为31.8、31.7、35.3、32.5、18.0和33.6 ku;抗体效价达到2.4×106;在病原菌感染后的不同阶段,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IL-12和抗炎细胞因子IL-10、TGF-β呈现出不同的合成变化。研究表明,制备的抗体具有较高的效价、亲和力和特异性,可用于鲤细胞因子的定量研究,该抗体的获得为鲤免疫应答与细胞因子合成的系统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获取的鲤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IL-12、IL-10和TGF-β的抗体亦可用于其他鱼类细胞因子蛋白质水平的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3.
鱼类骨骼标本在鱼类形态学研究及实验教学等方面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在现有文献中存在重要步骤叙述不详细的缺点,给初学者造成了很大的不便,为对现有骨骼标本制作方法进一步完善并制作用于本科教学的鱼类骨骼标本。对新鲜标本鲫Carassius auratus、鲤Cyprinus carpio、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及甲醛固定标本大吻鱥属Rhynchocypris等鱼类的标本进行多次骨骼标本的比较制作,尤其是对咽颅的分离和后期处理进行了详细汇总比较。总结出一套步骤详细、操作简便的鲤科鱼类骨骼标本制作方法。该方法适用于鲤科鱼类新鲜标本和甲醛固定标本,且新鲜标本及甲醛固定标本的骨骼标本制作过程各有优缺点,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新鲜标本或甲醛固定标本进行骨骼标本制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SCoT分子标记探讨黄河鲤遗传多样性与其抗嗜水气单胞菌能力的关系,为黄河鲤的抗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腹腔注射对300尾黄河鲤进行人工感染嗜水气单胞菌,按死亡顺序分为最先死亡群体(FP)、最后死亡群体(LP)和存活群体(SP),每个群体选取30尾。从80条SCoT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好、重复性高、条带清晰的引物,对3个黄河鲤群体进行多态性扩增,采用PopGene32和Arlequin 3.5计算3个群体的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及Shannon’s信息指数(I)等遗传参数,基于Nei’s遗传距离(Ds)利用MEGA 7.0中的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并以Structure 2.3进行群体间的遗传结构分析。【结果】黄河鲤感染嗜水气单胞菌的死亡率为40.0%。从80条SCoT引物中筛选出18条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好的引物,从3个黄河鲤群体中共扩增出103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97条,占94.17%。3个黄河鲤群体的Na范围为1.7961~1.8155,Ne范围为1.3828~1.4029,H范围为0.2258~0.2467,I范围为0.3453~0.3804;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指数(Gst)为0.0972,即90.28%的遗传多样性分布在群体内部。3个黄河鲤群体的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1299,属于轻度遗传分化;群体间的Ds分布在0.0248~0.0835,其中FP群体与SP群体的遗传距离最大。基于Ds的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FP群体和LP群体聚为一支,SP群体单独聚为一支;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3个黄河鲤群体可分为2个亚群[抗病群体(SP)和易感群体(FP和LP)]。可见,通过黄河鲤死亡时间划分的群体与通过聚类分析及遗传结构分析得出的群体基本一致。【结论】黄河鲤抗嗜水气单胞菌的能力随着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增大而增强。因此,在黄河鲤抗病品种(系)选育过程中应保证足够的群体数量,在提高生长、营养等经济性状的同时保证一定的基因杂合度。  相似文献   
5.
6.
正氧气对需氧生物的生存至关重要。同一分压下,水中氧含量仅为陆地空气氧含量的1/30,水生脊椎动物氧的可利用性比陆生动物更重要。此外,氧气在水中的扩散速度只有空气中的1/10 000[1]。所以,无论是生物或非生物过程中引起氧的可利用性或氧消耗变化,均显著影响水环境中溶解氧的含量变化。因此,大多数海洋、河口和淡水较容易发生连续或慢性的低氧现象。低温下淡水水体表面  相似文献   
7.
小黄黝鱼[Micropercops swinhonis (Günther, 1873)]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小型淡水虾虎鱼类,广泛分布于长江及以北各水系,其中在河南省各水系均有分布。为评估河南省小黄黝鱼种质资源现状及其遗传多样性,本研究对河南省境内黄河、长江、淮河和海河4个水系77尾小黄黝鱼样品进行线粒体COI基因的扩增。结果显示,河南省小黄黝鱼的平均单倍型多样性(H_d)为0.89088,平均核苷酸多样性(π)为0.00361,其中淮河水系华行村种群(HXC)核苷酸多样性最高(π=0.00433),黄河水系马颊河种群(MJH)核苷酸多样性最低(π=0.00078);系统发育树和单倍型网络图结果均显示小黄黝鱼并未按照水系形成明显的地理遗传支系;根据4个水系进行分组, AMOVA分析显示仅16.00%的变异来自于水系间,而78.43%遗传变异来自各群体内部;同样地,未预先设定分组情况的SAMOVA分析也得到了相似的结果,不支持小黄黝鱼具有明显的地理遗传结构的假设;种群历史动态分析显示,河南省小黄黝鱼种群呈逐步增长趋势; Fu’s FS中性检验与错配分析表明,河南小黄黝鱼种群可能经历过近期群体扩张事件,且该过程可能与气候变为暖湿型有关。  相似文献   
8.
鱼体的黏液腺分布于其表皮层,黏液细胞分泌黏液保护机体免受伤害,是鱼体抵御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目前对于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1]、鲇鱼(Silurus asotus)[2]、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3]、剑尾鱼(Xiphophorus maculatus)[4]、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5]、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6]、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 malabaricus)[7]、鲤鱼(Cyrinus carpio)[8]等鱼类黏液细胞已有相关的研究报道。笔者总结了鱼类黏液细胞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更深入研究其结构和功能奠定基础,对鱼类养殖以及疾病预防产生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植物乳杆菌 HS-07 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s from Lactbacillu plantarum HS-07, EPS-07)对鲤免疫、 抗氧化及抗嗜水气单胞菌感染能力的影响。将不同浓度的 EPS-07 (250 μg/mL、500 μg/mL 和 1000 μg/mL)与鲤头肾细胞体外共培养; 并设置对照组(灌喂无菌生理盐水)和 EPS-07 处理组(灌喂 250 μg/mL、500 μg/mL、1000 μg/mL 的 EPS-07)进行体内实验, 1 次/d, 连续灌喂 7 d, 随后腹腔注射嗜水气单胞菌攻毒处理 24 h。体外结果显示, 鲤头肾细胞与 EPS-07 共同培养后, 其增殖能力、吞噬活性、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的含量、促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白介素-1β (interleukin, IL-1β)、白介素-6 (IL-6)]和抗炎细胞因子[白介素-10 (IL-10)、转化生长因子-β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TGF-β)]的表达均显著增强(P<0.05)。体内实验结果显示, 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前, EPS-07 处理组血清中 NO 的含量、促炎细胞因子和抗炎细胞因子的表达显著增强(P<0.05); 肝胰腺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谷胱甘肽(GSH)含量, 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 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但丙二醛(MDA)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后, EPS-07 能抑制 NO 的大量释放, 上调抗炎细胞因子的表达和下调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综上所述, EPS-07 在细胞水平和个体水平均能提高鲤免疫应答能力, 增强其抗氧化和抗细菌感染能力。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