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28篇
水产渔业   48篇
畜牧兽医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水解单宁对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肠道组织结构与菌群多样性的影响。选取600尾初始体重为(21.43±1.31) g的珍珠龙胆石斑鱼,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在基础饲料配方的基础上分别以0(F0组,作为对照组)、0.05%(F1组)、0.10%(F2组)、0.15%(F3组)和0.20%(F4组)的水解单宁替代等量微晶纤维素,配制5种试验饲料,进行为期60 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F2组的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高于F0组(P0.05),饲料系数(FCR)则显著低于F0组(P0.05)。肥满度(CF)和存活率(SR)各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F0组相比,F2和F3组血清和肝脏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肝脏过氧化氢酶(CAT)、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与F0组相比,F1、F2、F3组的肠道绒毛高度显著增加(P0.05),F3组的肌层厚度显著增加(P0.05)。Illumina MiSeq测序结果显示,添加水解单宁的各试验组肠道菌群的Shannon指数和Chao1指数均高于F0组。从门水平看,各组肠道菌群中优势菌门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与F0组相比,各试验组肠道菌群中变形菌门的比例降低,放线菌门、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的比例增加。主坐标分析和UPGMA聚类分析发现,F2和F3组的微生物群落较为接近,而与F0组差别较大。综上可知,饲料中添加0.10%~0.15%的水解单宁可提高珍珠龙胆石斑鱼的生长性能,增强鱼体免疫及抗氧化能力,改善肠道组织结构,优化肠道菌群结构。以WGR为评价指标,通过回归方程确定珍珠龙胆石斑鱼饲料中水解单宁的适宜添加量为0.10%。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五倍子(Rhus chinenis)、石榴皮(Folium sennae)对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及其生物膜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采用琼脂扩散法,分别测定五倍子、石榴皮对溶藻弧菌的体外抑菌作用;选用倍比稀释法确定五倍子、石榴皮对溶藻弧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采用改良微孔板法评价2种中草药液对溶藻弧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结果]2种中草药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溶藻弧菌的作用,五倍子对溶藻弧菌的抑菌圈直径为(16.37±0.14)mm,MIC和MBC均为6.25 mg/m L;石榴皮对溶藻弧菌的抑菌圈直径为(12.37±0.06)mm,MIC和MBC分别为12.50、25.00 mg/m L。当药物浓度在1.56 mg/m L及以上时,五倍子对溶藻弧菌生物膜的形成有极显著抑制作用;药物浓度在6.25 mg/m L及以上时,石榴皮对溶藻弧菌生物膜的形成有极显著抑制作用。[结论]五倍子和石榴皮对溶藻弧菌及其生物膜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不同基因型GCRV分离株与患草鱼出血病草鱼症状的相关性。[方法]采用RT-PCR检测患病草鱼,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基因型内和基因型间不同分离株间的差异。[结果]对近3年来草鱼出血病分子流行病学分析发现,患草鱼出血病病鱼多为"肠炎型"症状,且检测发现其病原多属于GCRV基因型Ⅲ型。对GCRV的多样性分析表明,不同分离株同源蛋白的同源率高达93%以上,却被给予完全不同的名称,给GCRV多样性研究带来一定的困难;同一基因型不同分离株同源蛋白间的变异位点较少,且功能位点发生变异的更少;不同基因型不同分离株同源蛋白间的保守位点较少,且这些保守位点中只有极少数位点为功能位点;不同基因型分离株同源结构蛋白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且同源非结构蛋白间的差异更为显著。[结论]草鱼出血病不同临床症状可能与其病原基因型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4.
实验采用原核表达方法成功获得吉富罗非鱼m Ig D基因恒定区融合蛋白,同时利用纯化的MIGD融合蛋白,制备了兔抗MIGD多克隆抗体。ELISA检测MIGD融合蛋白效价高达1∶512 000,说明MIGD蛋白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可以诱导罗非鱼机体产生相应较强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5.
鰤鱼诺卡氏菌培养条件及培养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鰤鱼诺卡氏菌(Nocardia seriolea)ZJ0503的增菌培养基和生长条件进行优化。研究了温度、盐度、初始pH对鰤鱼诺卡氏菌生长的影响,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培养基的碳源、氮源和无机盐成分进行了筛选,采用正交实验法对培养基各主要成分的添加量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鰤鱼诺卡氏菌最适宜生长条件为温度25 ℃、盐度5、pH 6.5±0.2;经筛选,鰤鱼诺卡氏菌培养基中最佳碳源是葡萄糖,最佳氮源是酵母粉,促生长作用最强的2种无机盐是磷酸氢二钾(K2HPO4)和氯化钙(CaCl2);确立了培养基优化配方为葡萄糖20 g·L-1,酵母粉15 g·L-1,K2HPO4 0.75 g·L-1,CaCl 20.2 g·L-1(单独灭菌),氯化钠(NaCl2)5 g·L-1,pH 6.5±0.2。  相似文献   
6.
闫秀英  孙修勤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0):4395-4397,4420
鱼类淋巴囊肿病毒(Lymphocystis disease virus,LCDV)遍布全球,且宿主范围广,给水产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国内外学者对LCDV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随着对LCDV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将会建立更加有效防控淋巴囊肿病的途径。对鱼类淋巴囊肿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多样性及分子系统学、比较基因组学、功能基因、分子生物学致病机理和病鱼自愈机制及淋巴囊肿病检测、诊断和预防等的分子生物学方法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从基因库中获取溶藻弧菌的胶原蛋白酶基因序列和外膜蛋白基因序列,根据基因的保守性用DNAStar分别设计2对引物,分别对溶藻弧菌基因组进行PCR扩增,用地高辛标记扩增的特异DNA片段以制备探针.分别用胶原蛋白酶DNA探针和外膜蛋白DNA探针对实验室保种的溶藻弧菌以及鱼排分离的溶藻弧菌进行斑点杂交检测,检测结果表明,胶原蛋白酶基因探针与保种的溶藻弧菌以及鱼排分离的溶藻弧菌DNA产生较强的阳性反应,而与霍乱弧菌、哈氏弧菌和副溶血弧菌DNA等均无反应,表明该胶原蛋白酶DNA探针的特异性较强;而外膜蛋白基因探针与保种的溶藻弧菌以及鱼排分离的溶藻弧菌DNA产生较强的阳性反应,但与哈氏弧菌和副溶血弧菌DNA也出现了较强的阳性反应,与霍乱弧菌DNA则无反应,表明该外膜蛋白DNA探针的特异性较低.说明所构建的溶藻弧菌胶原蛋白酶DNA探针斑点杂交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简便易行,可应用于溶藻弧菌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8.
采用琼脂扩散法,分别测定五味子(Shisandra chinensis)、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对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的体外抑菌作用;选用倍比稀释法确定五味子、黄精对副溶血弧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采用改良微孔板法(MTT)评价两种中草药液对溶藻弧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中草药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副溶血弧菌的作用,五味子对副溶血弧菌的抑菌圈直径为18.67(±0.2)mm,MIC为1.56 mg/m L,MBC为3.125 mg/m L;黄精的抑菌圈直径为11.26(±0.6)mm,MIC和MBC分别为1.56、3.125 mg/m L。当药物浓度达到3.125 mg/m L以上时,五味子和黄精对副溶血弧菌生物膜的形成有极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间隔200mg/kg的恩诺沙星设置8个浓度梯度腹腔注射红笛鲷进行急性毒性实验,测得其安全浓度为67.56mg/kg,参考安全浓度及日常生产给药量取0、20、40、80mg/kg鱼体重恩诺沙星,以腹腔注射及拌料投喂两种不同给药方式,研究恩诺沙星在该浓度范围内对红笛鲷血清中一些免疫指标及其感染细菌后死亡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恩诺沙星在40m非g浓度组中提高AKP活力、IgM含量、溶菌酶含量的同时可提高红笛鲷抵抗外界细菌感染的能力(P〈0.05)。当用药浓度不足(20mg/kg组)或浓度过高(80mg/kg组),虽然对AKP活力和IgM含量也有影响,但在投喂组中,红笛鲷体内的IgM含量受抑制显著,经腹腔注射2.3×10^7 CFU/mL溶藻弧菌 ( Vibrio alginolyticus )攻毒后,注射组中相对生理盐水组的死亡率55%;20、40、80mg/kg浓度组红笛鲷的死亡率分别为45%、30%、50%;投喂组中,0、20、40、80mg,kg浓度组红笛鲷的死亡率分别为55%、40%、30%、60%;40mg/kg浓度组中抗菌能力增强;20、80mg/kg浓度组中红笛鲷抗菌能力不受影响或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短期饥饿对杂交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atus♀×E.polyphhekadion♂)幼鱼消化酶活性和血清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对杂交石斑鱼幼鱼进行短期饥饿处理(0 d、5 d、10 d、15 d),分别为S0组、S1组、S2组和S3组,并以S0组为对照组。结果表明,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各种消化酶活性呈下降趋势,淀粉酶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血清碳水化合物、胆固醇、甘油三酯、总蛋白、白蛋白等生化指标在饥饿前期显著降低(P<0.05),随后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AST、ALT、ALP活性呈“下降-上升-下降”趋势。分析表明,在短期饥饿过程中,杂交石斑鱼幼鱼早期主要消耗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物质,后期主要以蛋白质代谢能量来维持生命活动,短期饥饿并没有对杂交石斑鱼造成不可逆转的肝脏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