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4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微生态制剂对奥尼罗非鱼生长、饲料利用和抗病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非鱼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鲡鱼科(Cich-lidae)、罗非鱼属(Tilapia),约有60种。目前,中国养殖的杂交品种主要有奥尼罗非鱼、红罗非鱼和福寿罗非鱼等。罗非鱼具有生长快、养殖周期短、产量高、群体繁殖力强、对环境适应性强以及抗病力强等特点。然而,随着高密度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罗非鱼养殖业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75%、1.51%、2.26%、3.02%的Ca(H2PO4)2,使饲料中的可利用磷含量分别为0.62%、0.98%、1.1%、1.33%和1.71%,配制出5种等氮等能的饲料。以初始体重(1.80±0.30)g的军曹鱼为对象,在水族箱(300 L)中进行为期8周的摄食生长试验。结果显示,饲料中可利用磷水平从0.62%到1.33%之间各处理组军曹鱼特定生长率(SGR)无显著差异,表明饲料中0.62%的磷可满足军曹鱼生长需要。而当饲料可利用磷水平为1.71%时,军曹鱼SGR与其他处理相比显著下降(P<0.05)。体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全鱼脂肪含量随饲料磷水平上升而显著下降(P<0.05),全鱼粗灰分含量则与饲料磷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采用初始体重(5.13±0.15g)的雄奥尼罗非鱼作为饲养对象.在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水平微生态制剂(0、0.05%、0.1%、0.2%和0.3%),共设5个处理,采用开放式流水养殖.饲养8周.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微生态制剂对奥尼罗非鱼生长、饲料利用、体组成成分的影响。8周后注射嗜水气单胞菌进行感染试验.观察7d,计算存活率,研究添加微生态制剂对奥尼罗非鱼抗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对奥尼罗非鱼的增重率、饲料系数、特定生长率、肥满度及蛋白效率均有显著影响(P〈0.05),但对成活率影响不显著(P〉0.05)。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对照组均显著低于添加量在0.1%~0.3%组(P〈0.05).与添加量为0.05%组差异不显著(P〉0.05)。饲料系数,对照组与0.05%组差异不显著(P〉O.05),均显著高于0.1%-0.3%组(P〈0.05)。蛋白效率和肥满度,添加0.2%和0.3%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和0.05%组(P〈0.05)。罗非鱼全鱼水分和蛋白含量.各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而全鱼体脂肪和灰分含量,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罗非鱼攻毒24h、48h、96h和168h后,对照组存活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但微生态制剂添加量为0.2%和0.3%时.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0.05%添加量组(P〈0.05)。综合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蛋白质效率等生长性能指标以及攻毒后的成活率,建议在罗非鱼配合饲料中微生态制剂的适宜添加量为0.1%~0.2%。  相似文献   
4.
试验设计了蛋白含量为25.76%、32.21%、35.36%、42.34%、46.12%(CP25、CP30、CP35、CP40、CP45)的五种饲料,研究了不同蛋白质含量的饲料在低盐度(盐度为10)条件下对凡纳滨对虾(0.26g)的生长、存活、体成分、渗透压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蛋白质含量对凡纳滨对虾各试验组的成活率无显著影响(P>0.05),而对其它各项生长指标影响显著(P<0.05),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随蛋白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凡纳滨对虾的体蛋白含量随饲料蛋白含量的升高而升高。体脂肪含量则随饲料蛋白含量的增加先升高后下降,对虾体灰分和水分无显著性影响。血蓝蛋白、鳃丝Na+-K+-ATPase酶活性随饲料蛋白含量的增加而上升。渗透压则随饲料蛋白含量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饲料中不同水平精氨酸对斜带石斑鱼蛋白质沉积和相关免疫基因表达的影响,实验配制7种等氮等脂的饲料,精氨酸浓度分别为2.13%、2.42%、2.71%、2.95%、3.20%、3.48%和3.74%。随机挑选健康的斜带石斑鱼[初始体质量(80.11±0.03) g]分成7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鱼,进行为期10周的养殖实验。结果显示,精氨酸浓度为2.71%组鱼体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2.13%和2.42%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2.13%组。2.71%组的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2.13%组和3.48%组,2.71%组的蛋白质沉积率与2.95%组无显著差异,显著大于其他组。以增重率为依据,经折线模型拟合得出,斜带石斑鱼对饲料中精氨酸的最适需求量为饲料的2.73%(饲料蛋白质的5.40%)。斜带石斑鱼血清胰岛素在3.20%组达到最大值,与3.48%组差异不显著,显著高于其他组。肌肉雷帕霉素靶蛋白(TOR) mRNA水平3.48%组显著高于2.13%、2.42%及2.71%组。2.42%组后肠b0,+AT基因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组。2.95%和3.20%组肾脏b~(0,+)AT基因表达量差异不显著,显著高于其他组。研究表明,适宜水平的饲料精氨酸可以刺激斜带石斑鱼胰岛素生长因子-Ⅰ(IGF-Ⅰ)的分泌,进而促进蛋白质的合成;提高鱼体肠道、肾脏及肝脏相关免疫基因的表达,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鱼体生长。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不同储存时间、温度、抗氧化剂添加量处理的鱼油对斜带石斑鱼生长性能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实验鱼油采用如下条件进行氧化处理:储存温度:4℃、环境温度(ambienttemperature,AT):(31.5±3.5)℃;抗氧化剂添加量:30 mg/kg(EQ)、300 mg/kg(HEQ);储存时间:45、90和135 d。根据鱼油储存方式的不同共分为14个处理组,分别为T_(F+EQ)(正对照组,新鲜鱼油+EQ)、T_F(负对照组,新鲜鱼油未加EQ)、T_(4℃+45d+EQ)、T_(4℃+45d+HEQ)、T_(4℃+90d+EQ)、T_(4℃+90d+HEQ)、T_(4℃+135d+EQ)、T_(4℃+135d+HEQ)、T_(AT+45d+EQ)、T_(AT+45d+HEQ)、T_(AT+90d+EQ)、T_(AT+90d+HEQ)、T_(AT+135d+EQ)、T_(AT+135d+HEQ),配制等氮等脂饲料。选择健康幼鱼[初重(18±0.02)g]进行实验,养殖8周。结果显示,T_(4℃+45d+EQ)组增重率与T_(F+EQ)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但是显著高于T_(AT+135d+EQ)组。T_(4℃+45d+EQ)、T_(4℃+45d+HEQ)、T_(AT+45d+EQ)和T_(AT+45d+HEQ)组饲料系数较低,与T_(F+EQ)、T_F组比差异不显著,但显著低于T_(AT+135d+EQ)、T_(AT+135d+HEQ)组。T_(F+EQ)、T_(4℃+45d+HEQ)组细胞结构明显,细胞内脂肪粒大小正常,T_(AT+135d+EQ)和T_(AT+135d+HEQ)组鱼油氧化程度较高,肝细胞中脂肪淤积现象明显。T_(4℃+135d+EQ)、T_(AT+135d+EQ)和T_(AT+135d+HEQ)组的CAT活力显著高于T_(F+EQ)、T_F组,SOD和GSHPx均在T_(AT+135d+EQ)组达到最高且显著高于T_(F+EQ)、T_F组。T_(4℃+45d+EQ)、T_(4℃+45d+HEQ)、T_(AT+45d+EQ)和T_(AT+45d+HEQ)组肝脏中MDA含量与T_(F+EQ)、T_F组对比无明显差异,但是显著低于其余各组。研究表明,T_(4℃+45d+EQ)、T_(4℃+45d+HEQ)、T_(AT+45d+EQ)和T_(AT+45d+HEQ)组斜带石斑鱼鱼油生长性能和抗氧化指标相对良好,T_(4℃+45d+EQ)和T_(4℃+45d+HEQ)组更优于T_(AT+45d+EQ)和T_(AT+45d+HEQ)组,说明短期、添加抗氧化剂有利于鱼油的保存,4℃比环境温度保存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不同锌水平对凡纳滨对虾生长、非特异性免疫指标、抗病力以及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实验以ZnSO_4·7H_2O作为锌源,在对虾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20、40、60、80、100、150 mg/kg有效锌配制成7种等氮等脂饲料,分别投喂初始体质量为(0.45±0.01) g的健康凡纳滨对虾幼虾8周。结果显示:(1)随着饲料中锌水平的提高,对虾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存活率(SR)和蛋白质效率(PER)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饲料系数(FCR)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其中60 mg/kg组WGR和SG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80 mg/kg组FCR最低,PER和SR最高,均显著优于对照组。(2) 80~150mg/kg组虾体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40~80 mg/kg组虾体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3) 40~150 mg/kg组对虾血清总蛋白(TP)、总胆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饲料中添加锌提高了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酚氧化酶(PO)、碱性磷酸酶(AKP)和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同时显著降低了血清中的丙二醛(MDA)含量,表明锌可改善凡纳滨对虾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5)在人工急性感染哈维氏弧菌的实验中,随着锌水平的提高,对虾存活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锌添加组存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80 mg/kg组存活率最高,抗病力最强。(6)在对虾肠道物种多样性分析中,40和100 mg/kg组对虾肠道有效OTU数目显著高于对照组。随着锌水平的增加,Ace指数和Chao1指数均显著提高,而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无显著变化。研究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添加适宜水平的锌可促进凡纳滨对虾幼虾的生长、提高抗病力;当饲料中缺乏锌时,对虾的生长和抗病力较差;而过量的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对虾的生长,但未出现不良病症。以增重率作为评价指标,饲料中添加94.46 mg/kg锌可显著改善凡纳滨对虾幼虾的生长;以抗病力作为评价依据,凡纳滨对虾幼虾饲料中锌的最适添加量为80 mg/kg。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脂肪水平对吉富罗非鱼(GIFT,Oreochromis niloticus)生长性能及其在低温应激下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脏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在基础饲料(含1.95%脂肪)中添加0、4%、6%、8%豆油,制成4种不同脂肪水平(分别为1.95%、6.19%、8.03%和9.95%)的试验饲料,投喂平均体重为(37.0±1.0)g的吉富罗非鱼8周。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鱼。饲养试验结束后,以28℃为对照,水温按1℃/h的速率降至15℃进行低温应激试验。结果表明:1)各组间成活率(SR)、饲料系数(FCR)无显著差异(P>0.05),增重率(WGR)及特定生长率(SGR)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而显著增加(P<0.05),饲料脂肪水平达6.19%后增加不显著(P>0.05)。2)低温应激下,饲料脂肪水平对除葡萄糖(GLU)、甘油三酯(TG)外的其他血清生化指标有显著影响(P<0.05)。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血清中GLU、总蛋白(TP)、胆固醇(CHOL)、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逐渐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先升高后降低,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活性略微下降后再升高。3)低温应激下,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肝脏中饱和脂肪酸(SFA)比例下降,不饱和脂肪酸(UFA)比例上升。饲料脂肪水平对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n-6多不饱和脂肪酸(n-6 PUFA)比例及n-3/n-6有显著影响(P<0.05)。由此得出,适当的饲料脂肪水平(6.19%)能够促进吉富罗非鱼的生长,提高其抗低温应激的能力;过高的饲料脂肪水平(8.03%及以上)可导致血液转氨酶活性升高,加重低温应激下鱼类代谢负担,不利于鱼体健康及生长。  相似文献   
9.
鲈幼鱼对饲料中苏氨酸的需要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初始体质量(8.00±0.20)g的鲈为实验对象,在海水网箱(1.5 m×1.5 m×2.0 m)中进行为期8周的摄食生长实验,研究鲈对饲料中苏氨酸的需要量。通过在半精制基础饲料中添加晶体L-苏氨酸使饲料中苏氨酸含量分别达到0.75%、1.03%、1.36%、1.67%、2.04%和2.31%,配制成6水平等氮等能饲料(41.83%粗蛋白质,19.68 kJ/g总能)。每种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随机放养30尾鲈。实验采用表观饱食投喂方式,每天投喂2次(06:00和17:30),实验期间水温为26~32℃,盐度为22~28,溶解氧含量在7 mg/L左右。实验结果表明,各饲料处理组成活率(94.4%~98.9%)无显著差异。随着饲料中苏氨酸含量的增加,鲈的增重率显著升高(150.3%~256.9%)(P<0.05),且在1.67%苏氨酸饲料组达到最大值(256.9%),然而,随着饲料中苏氨酸含量的进一步增加,增重率有下降的趋势。鲈的氮累积率随着饲料中苏氨酸含量的增加而显著升高(13.18%~26.36%)(P<0.05),且在1.67%苏氨酸饲料组达到最大值(26.36%),随着饲料中苏氨酸含量的进一步增加,氮累积率有下降的趋势。饲料苏氨酸含量对鲈鱼体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含量无显著影响。以增重率和氮累积率为评价指标经二次回归分析得出,鲈对饲料中苏氨酸的需要量分别为1.77%和1.88%,占饲料蛋白质的4.21%和4.47%。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肌醇(MI)对斜带石斑鱼幼鱼[初重:(16.94±0.06)g]生长、饲料利用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在基础配方中分别添加MI 0(M 0组)、100(M 100组)、200(M 200组)、400(M 400组)、800(M 800组)、1600(M 1600组)mg/kg,制成6组饲料,投喂6组试验鱼(3个重复/组,30尾/组) 56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M 200、M 400、M 800、M 1600组增重率、饲料转化率、蛋白转化率、蛋白质沉积率和脂肪沉积率显著提高(P < 0.05),增重率较对照组分别显著提高13.34% (M200),21.00%(M400),26.48%(M800),23.38%(M1600),饲料转化率较对照组分别显著提高12.73%(M200),19.64%(M400),24.20%(M800),22.13%(M1600)。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降低,而总胆固醇含量显著升高(P < 0.05)。各试验组甘油三酯含量较对照组分别显著降低58.02%(M100),66.55%(M200),71.33%(M400),75.77%(M800),72.01%(M1600)。各试验组总胆固醇含量较对照组分别显著提高10.83%(M100),9.17%(M200),11.67%(M400),14.17%(M800),7.5%(M1600)。添加MI可显著降低谷草转氨酶活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而显著提高低密度脂蛋白(P < 0.05)。由此得出,适量肌醇有助于斜带石斑鱼幼鱼生长、饲料利用率、胆固醇及甘油三酯代谢|通过折线回归模型,以增重率为判定标识,饲料中添加482.6 mg/kg MI对斜带石斑鱼幼鱼的提高效果最显著。 [关键词] 斜带石斑鱼|肌醇|需要量|生长|饲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