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水产渔业   9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实验采用静水式实验方法,克氏原螯虾为受实动物,研究新型苯扎溴铵对克氏原螯虾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16℃时,新型苯扎溴铵对克氏原螯虾的24、48、96 h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14.0、9.0、7.0μL/L,安全浓度为0.7μL/L。  相似文献   
2.
在水温9~11℃下,研究不同浓度过氧化氢、甲醛、聚维酮碘和中草药(五倍子、麻黄等)浸提液对虹鳟受精卵发眼率、孵化率和畸形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聚维酮碘不适合用于虹鳟受精卵水霉病的防治,其他三种消毒剂的最佳药浴浓度分别为过氧化氢1 000mg/L、甲醛1 500 mg/L、中草药浸液50mL(仅限于本试验配方),发眼率可分别提高到发眼率可分别提高到(96.54±1.16)%、(97.76±2.36)%、(94.26±3.58)%,孵化率可分别提高到(97.99±0.13)%、(98.24±1.09)%、(98.10±1.09)%。将这三种消素剂两两交替使用后,发现过氧化氢和中草药的防治效果不低于甲醛,为今后研发防治水霉菌的无公害新型药物提供基础性数据。同时,建议在孵化中建立一套科学、严格、有效的防疫体系,既可大大减少消毒剂的使用量,又可真正达到安全、高效、价廉。  相似文献   
3.
以一龄虹鳟鱼为材料,应用液态增氧技术使得溶解氧在不低于8mg/L的条件下,设置虹鳟鱼养殖密度梯度为10kg/m3、15kg/m3、20kg/m3、25kg/m3,并定期对氨氮等水质因子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显示虹鳟鱼最适养殖密度为20kg/m3.该试验为液态增氧技术在冷水鱼养殖领域的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项目主要对虹鳟繁育防疫技术进行了研究,涉及养殖用水,生产管理,苗种亲鱼防疫、染疫病死鱼处理、疫病监测与疫病报告等方面的技术。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凡纳滨对虾养殖过程中青苔滋生的条件、环境等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总结出了青苔对养殖造成的严重危害,如消耗水体中大量营养物质、降低水体溶解氧和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等,并提出了适当肥水、合理投饲等切实有效的防控方法,为今后淡化、标粗和养殖凡纳滨对虾提供了可参考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稀有经济鱼类乌苏里拟鲿(Pseudobagrus ussuriensis)、唇(Hemibarbus labeo)在沁河栖息流域水域生境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水域p H值在8.12~8.74之间,离子总量在390~430 mg/L;总碱度在3.04~3.35 m Eq/L,总硬度在4.56~5.24 m Eq/L;三种形式的氮中硝态氮最高,为0.348 mg/L,氨态氮平均值0.260 mg/L,亚硝态氮最低,为0.008 mg/L,氮总量在0.223~1.129 mg/L;活性磷在0~0.009 mg/L,总磷在0.024~0.071 mg/L。调查区域浮游植物调查共检出7门46属(种),其中硅藻门最多,有18属(种),绿藻门次之,有13属(种),其余依次为蓝藻门5属(种),金藻门3属(种),裸藻门3属(种),隐藻门、甲藻门各2属(种)。底栖动物共检出3门5纲12种,其中节肢动物门8种,环节动物门2种,软体动物门的腹足纲2种。大型水生植物共采集到17种。  相似文献   
7.
张元 《水生态学杂志》2018,39(5):111-115
池塘养殖水体水质恶化问题日益突出,尽管已有各种商品化微生态制剂,但水质净化修复效果始终未得到有效提高。通过采用定向分离、筛选、扩繁来自原生境的土著有益菌的方法进行生物修复,从而提高养殖废水的净化修复效果;该方法具有针对性强、效果佳、安全性高、成本低以及持续活性时间长、无二次污染等优点。2016年9月,从山西省运城黄河滩涂水产养殖主产区养殖中后期的池塘水体中定向分离筛选得到1株土著反硝化细菌,命名为YJ-1,使用奈氏试剂和格利斯试剂对其反硝化能力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奈氏试剂显示黄色,格利斯试剂显示绛红色,说明在细菌培养24h后发酵液中产生了少部分的铵离子和较多的亚硝酸盐,菌落具有反硝化功能。经16SrDNA序列扩增与测定,片段长度为1 441bp。无根系统发育树分析显示,YJ-1与产酸克雷伯氏杆菌(Klebsiella oxytoca)的同源性最高,YJ-1的分离打破了现有微生态制剂成分大多数为各种商品菌的局势;在水产微生态制剂制备过程中定向加入土著反硝化细菌,可有效降低养殖水体中氨氮与亚硝酸盐含量、减少鱼体发病率;反硝化细菌在水产养殖水质净化、城市污水处理中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本研究为其他土著有益菌的分离、筛选、鉴定及应用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研究山西沁河水系野生乌苏里拟鲿群体、黑龙江水系野生和养殖乌苏里拟鲿群体的形态学区分,为沁河水系本土拟鲿的增殖放流提供形态学判别依据,以利于优良经济鱼类种质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沁河拟鲿采集于山西沁河安泽段(35.91°N,112.33°E),黑龙江野生拟鲿采集于黑龙江抚远江段(48.37°N,134.25°E)、养殖拟鲿采集于抚远当地水库(48.30°N,134.27°E)养殖网箱,从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途径对山西沁河野生种群进行种属鉴定,运用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以及判别分析研究其形态学差异。(1)15个形态学指标和其他分类性状的形态学分析、线粒体DNA的CO I、Cyt b基因以及D-Loop区的序列比对结果均表明,沁河捕获的样本鱼为乌苏里拟鲿;(2)形态学差异分析表明山西沁河野生乌苏里拟鲿与黑龙江野生及养殖乌苏里拟鲿的形态差异均较大,尤其是眼径/头长达到亚种分化水平;(3)聚类分析表明,山西沁河野生群体单独成为1支,黑龙江野生群体和黑龙江养殖群体聚为另1支;(4)筛选出4个判别贡献率较大的形态学指标,建立了3个群体的判别函数,对山西乌苏里拟鲿群体综合判别率为84.6%,逐步判别分析显示沁河野生群体与黑龙江2个群体组中心相距较远,测量值分布独立于2群之外的区域。为避免人工放流过程中的基因污染,需要放流本水域的群体子代,以保护当地特色的种质资源;建立准确率高的判别函数将有助于简便地分析放流种类是否为该水系种群繁育的后代。  相似文献   
9.
黄颡鱼(Peletobagrus fulvidraco)俗称黄姑、黄腊丁、嘎鱼等,属鲇形目、鲿科,属小型底栖淡水温水性鱼类,杂食性,最佳生长温度25-28℃,常见于我国江河湖泊中.它以其肉质细嫩、无鳞、少肌间刺、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等特点,深受广大养殖者和消费者的青睐.也因此,黄颡鱼市场价格居高不下,成为具有发展潜力的淡水养殖品种之一.黄颡鱼在自然水域中生长慢,又因养殖成活率低,不但严重影响了养殖经济效益,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其市场发展.因此,成功的人工大规模黄颡鱼健康养殖显得的尤为重要.黄颡鱼健康养殖技术在以往报道中屡见不鲜,但笔者认为,以往报道没有结合现代化的养殖模式和技术.本文从常规方法并结合目前水产养殖新技术、新模式和新方法介绍黄颡鱼健康养殖研究中的几个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