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12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246篇
林业   1篇
农学   22篇
基础科学   7篇
  40篇
综合类   588篇
水产渔业   123篇
畜牧兽医   3530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135篇
  2017年   97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151篇
  2011年   181篇
  2010年   184篇
  2009年   189篇
  2008年   279篇
  2007年   288篇
  2006年   419篇
  2005年   302篇
  2004年   263篇
  2003年   245篇
  2002年   239篇
  2001年   205篇
  2000年   132篇
  1999年   106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2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目的】建立一种可同时检测2种猪冠状病毒即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的双重RT-PCR检测方法并进行临床应用。【方法】对TGEV和PEDV的单项RT-PCR方法分别进行条件优化后对2种病毒的双重RTGPCR进行条件优化并进行特异性与敏感性试验,然后用单项RT-PCR方法和双重RT-PCR对临床样品进行比较检测。【结果】双重RT-PCR检测方法的PEDV与TGEV的检测敏感度分别为59、49 copies/mL,该方法对当前常见猪源RNA病毒的检测结果都为阴性.该方法对2013—2016年18个猪场的235份仔猪腹泻样品的检测结果显示,PEDV和TGEV的个体阳性率分别为73.6%和2.1%,与单项RT-PCR方法检测结果无显著性(Pgt;0.05)差异,临床样品中PEDV的猪场阳性率与个体阳性率都极显著(Plt;0.01)高于TGEV。【结论】建立了一种有较高灵敏性与特异性的PEDV与TGEV的双重RT-PCR检测方法,近年来猪传染性腹泻样品中PEDV检出率极显著高于TGEV。  相似文献   
4.
试验对市场上流通的家兔商品全价配合饲料进行采样,采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微量元素铁、铜、锌、锰含量,按幼龄兔、生长兔和母(种)兔等不同生理阶段以及肉用兔、獭兔和长毛兔等不同经济用途进行分类统计,探讨不同生理阶段和不同经济用途家兔全价配合饲料中微量元素铁、铜、锌、锰含量,为我国饲料企业生产家兔全价配合饲料时微量元素的添加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微量元素铁、铜、锌、锰在家兔商品全价配合饲料中平均含量分别为689、38、94、107 mg/kg,明显高于美国NRC(1977),法国INRA(1989)和法国AEC(1993)以及国内相关研究报道。试验表明,不同生理阶段家兔和不同经济用途家兔微量元素铁、铜、锌和锰存在一定差异性,幼龄兔和母(种)兔高于生长育肥兔,獭兔和长毛兔高于肉用兔。  相似文献   
5.
6.
试验旨在探究复合维生素包衣对维生素稳定性的影响。试验根据商品肉鸡肉小鸡的营养需要,用米糠粕作为载体,配制5%预混合饲料,满足肉鸡需要的钙、磷、氯化胆碱和氨基酸(不添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在上述基础上进行如下处理:处理1,添加复合维生素(不包衣);处理2,添加复合维生素(包衣);处理3,在处理1(不包衣)基础上+复合微量元素;处理4,在处理2(包衣)基础上+复合微量元素。试验结果表明:①30 d时,包衣维生素组的VD含量显著高于不包衣组(P0.05),VB_1的含量有提高的趋势(0.05P0.10),可提高2.7%;而VA、VE、VB_2和VB_6的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添加复合微量元素组的VD和VB_1含量显著低于不添加组(P0.05),而VA、VE、VB_2和VB_6的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60 d时,与不包衣维生素相比,包衣维生素组的VA和VE含量显著提高(P0.05),而VD、VB_1、VB_2和VB_6的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②相对值比较分析表明,包衣维生素组的VA、VD、VE、VB_1和VB_2等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添加微量元素后,VA、VD、VE、VB_1和VB_2等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③随着时间的延长,各试验组VA、VD、VE、VB_1、VB_2和VB_6的存留率均呈不断减少的趋势;与此同时,包衣维生素30 d和60 d时VA、VD、VE、VB_1、VB_2和VB_6等的存留率均高于不包衣组;添加复合微量元素后,预混料30 d和60 d的VA、VD、VE、VB_1、VB_2和VB_6等的存留率有所降低。由此可见,随着时间的推移,维生素的含量和存留率呈降低趋势,而维生素包衣后,其含量和存留率提高,稳定性更好;添加微量元素后,维生素的含量和存留率均呈降低趋势,稳定性下降。  相似文献   
7.
旨在了解河南省猪流感病毒的流行情况及其遗传进化和基因组特征。2018年4月,从河南省某一出现疑似流感症状猪群中采集鼻拭子样品150份用于分离病毒,对分离病毒的全基因组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同时感染6周龄BALB/c小鼠,研究其对小鼠的致病性。结果显示,获得1株H1N1亚型病毒[命名为A/swine/Henan/NY20/2018(H1N1)]。遗传进化表明,其HANA基因属于欧亚类禽H1N1分支,PB2、PB1、PANPM基因属于2009甲型H1N1分支,NS基因属于经典H1N1分支。HA蛋白的裂解位点序列为PSIQSR↓GL,具有低致病性流感病毒的分子特征,在小鼠肺和鼻甲有效复制并能引起肺组织病理学变化。本研究分离到1株3源重排H1N1亚型病毒,对小鼠呈现一定致病力,提示应进一步加强对SIV的监测。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通过测定意大利蜜蜂(简称意蜂)体内山梨醇、海藻糖等相关生化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及抗寒基因表达的变化,探究外源添加山梨醇和海藻糖在蜜蜂抗寒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从意蜂姊妹蜂群中随机选取900只刚出房的蜜蜂,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只蜜蜂,分别饲喂蔗糖溶液(对照)、海藻糖溶液和山梨醇溶液。6组均于常温(30℃)下饲养12 d,其中3组在饲喂12 d后进行冷处理(4℃冷驯化2 h)。饲喂12 d后立即测定蜜蜂过冷却点、冰点,比较其抗寒性能差异。然后分别测定蜂体游离水、糖原、脂肪含量、山梨醇脱氢酶(SDH)、海藻糖酶(THL)活性以及海藻糖-6-磷酸合成酶(TPS)、SDH mRNA相对表达量的差异;另取900只意蜂,按照以上分组饲养,用于测定血淋巴中小分子糖醇含量。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山梨醇组和海藻糖组过冷却点分别降低0.65(P0.05)、0.41℃(P0.05)。2)与对照组相比,常温以及冷处理条件下,山梨醇组和海藻糖组蜂体游离水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3)与对照组相比,常温以及冷处理条件下,海藻糖组和山梨醇组蜂体内脂肪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而糖原含量显著提高(P0.05)。4)与对照组相比,常温以及冷处理条件下,山梨醇组和海藻糖组血淋巴中葡萄糖含量显著增加(P0.05);常温条件下,山梨醇组血淋巴中果糖含量显著提高(P0.05),而冷处理条件下,海藻糖组血淋巴中果糖含量显著降低(P0.05);常温条件下,山梨醇组血淋巴中山梨醇含量显著增加(P0.05),而冷处理条件下,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5)与对照组相比,常温以及冷处理条件下,山梨醇组和海藻糖组蜂体SDH和THL活性均显著提高(P0.05)。6)与对照组相比,常温以及冷处理条件下,山梨醇组SDH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常温条件下,海藻糖组TPS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综上所述,在室内饲养的离群意蜂外源添加山梨醇、海藻糖显著降低了意蜂的过冷却点、冰点,进而提高了抗寒性。山梨醇和海藻糖通过调节意蜂血淋巴中小分子糖醇含量,以及与山梨醇、海藻糖代谢通路相关的基因表达量来提高蜜蜂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9.
正秋季来临,夏季炎热的气息过去了大半,猪场的管理人员需根据天气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首先,应该注意的是保温,从炎热的夏季到凉爽的秋季,气温下降较大,昼夜温差更是达到了10℃,会对猪的生长带来一定的影响;其次,秋季容易发生大规模的传染病,应该注意疫情的防治,加强卫生消毒;此外,应加强空气质量,晴天多通风,阴雨天少通风。做好这些防范措施,可以预防疾病,提高猪场的生产效率,增加企业的收益。本次活动,诚邀您谈谈在秋季  相似文献   
10.
正仔猪渗出性皮炎(EE)主要是由猪葡萄球菌感染皮肤引起的一种疾病,又称溢脂性皮炎。本病主要侵害刚出生的哺乳仔猪和刚断奶的仔猪[1]。作者于2017年4月20日,在山东农业大学动物保健医院接诊了一例来自于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汶口镇北西遥村房某某带来的两头疑似猪葡萄球菌感染的病死仔猪,根据临床症状及主诉情况并结合实验室检查,最后确诊为仔猪渗出性皮炎。作者通过药敏试验又进一步给出了发病后的具体用药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