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水产渔业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三沙湾春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根据2016年3月30日—4月3日在三沙湾采集的浮游植物水样,共发现浮游植物3门22属38种,其中硅藻门19属34种,占总种数的89.47%,是调查海域的主要类群;甲藻门2属3种;金藻门1属1种。春季浮游植物平均数量为1.63×105 cells/L,数量高值区出现在三沙湾西北方向的交溪、白马港区和卢门港区及附近海域。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出现频度达100%,主要分布在河口区附近。运用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探讨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三沙湾春季浮游植物的关键环境因子是溶解氧、盐度、水温和活性磷酸盐。  相似文献   
2.
黄林彬  黄文  严兴洪 《水产学报》2020,44(2):222-233
以条斑紫菜两个耐高温品系(YZ-4和TM-18)为对象,以野生型品系(WT)做对照,分析其叶状体在高温、低盐胁迫下的生长和光系统Ⅱ最大光量子产量(F_v/F_m)的数值,为筛选既耐高温又耐低盐的条斑紫菜抗逆品系提供依据。结果显示,在适宜培养条件(温度18°C和盐度26)下,YZ-4和TM-18叶状体在50~85 d的生长速率快于WT,F_v/F_m和主要光合色素含量均高于WT,各品系的绝对生长率和F_v/F_m之间均具有较高的正相关性。另外,WT叶状体在70 d左右开始形成精子囊时,绝对生长率和F_v/F_m明显下降。在高温胁迫下培养,各品系叶状体的F_v/F_m和绝对生长率均呈下降趋势,且胁迫的温度越高或时间越长,其降幅越大。在24°C高温胁迫35 d后,WT、YZ-4和TM-18的F_v/F_m分别下降了56.7%、43.2%和28.7%。在25°C高温胁迫15 d时,WT的生长完全停滞,而YZ-4和TM-18则分别保持0.51和0.84 cm/d的绝对生长率,说明二者确实是耐高温的。低盐胁迫对叶状体的影响与高温胁迫的类似,在盐度为9的低盐下培养35 d后,WT、YZ-4和TM-18的F_v/F_m降幅分别为46.2%、42.0%和32.0%,三者的绝对生长率分别为0.12、0.10和0.90 cm/d。另外,WT和YZ-4在盐度为5时生长受到明显影响,叶状体在15 d时颜色加深、卷曲变硬并腐烂,而TM-18在相同盐度下培养25 d也未腐烂,F_v/F_m仍高达初始值的72.8%。这表明TM-18在高温或低盐胁迫下的耐受性比WT和YZ-4的都强,其内在原因是叶状体F_v/F_m的降幅较小,间接说明F_v/F_m可作为条斑紫菜抗逆品系选育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3.
春季闽北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及环境质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2016年春季闽北近岸海域采集的大型底栖动物样品和环境资料,分析了其群落结构特征,并采用Shannon-Wienener多样性指数(H')、多变量AMBI指数、M-AMBI指数对底栖动物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本次调查共鉴定出大型底栖生物8大类62种,种类组成以环节动物(34种)和软体动物(10种)为主,主要优势种为棒锥螺(Turritella bacillum)、不倒翁虫(Sternaspis scutata)、双腮内卷齿蚕(Aglaophamus dibranchis)以及棘刺锚参(Protankyra bidentata)。大型底栖动物物种类、生物密度偏低,出现小型化和低质化现象,生态群落等级以底栖生物敏感种(EGI)、惰性种(EGII)、耐受种(EGIII)和第二级机会种(EGⅣ)物种为主。底栖环境是影响底栖生物生态质量和群落结构的重要因素。根据H'、AMBI以及M-AMBI的评价结果,闽北近岸底栖动物多样性指数偏低,环境质量基本处于良、中、差状态,3种指数对福建北部近岸大型底栖生物评价结果不完全一致,结合调查数据与群落结构特征,H'、M-AMBI指数评价结果的合理性高于AMBI指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