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5篇
水产渔业   1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为探索中间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在福建沿海季节性养殖的可行性,于2018年11月开展了新品种中间球海胆"大金"南移福州海域养殖试验。试养海胆分为大(壳径3 cm)和小(壳径1 cm)两种规格。采用当地现有的鲍养殖海域和设施,定期投喂海带(Laminaria japonica)和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经过6个月的养殖,福州养殖的大规格海胆壳径达(55.90±2.63) mm,体质量(56.30±6.92) g,性腺指数15.02%±1.5%,海胆生殖腺发育处于成熟前期(Ⅲ期),性腺质量良好,且显著高于大连同期养殖的大规格海胆壳径(46.56±3.88) mm和体质量(39.07±5.05) g (P0.05)。同时,福州养殖的小规格海胆壳径达(40.97±0.87) mm,体质量(23.18±0.37) g,性腺指数9.64%±1.00%。试养结果表明,冬春季中间球海胆可在福建沿海开展季节性养殖,采用现有海上设施和养殖笼,投喂鲜活大型藻类,海胆的生长速度显著优于同期大连养殖。中间球海胆福建沿海南移养殖是满足其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2014年6月,按照海洋资源调查规范,调查北黄海大连沿岸的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as原产区中的旅顺口区塔河湾附近海域和大连金州新区城山头海滨地貌保护区海域内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密度、生物量,计算优势种、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物种相似性,探讨其修复策略。结果表明,两处海域刺参生境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基本相同,优势种组成相似,优势类群均为软体动物;物种组成因饵料条件及周边海域底质不同呈现差异性分化;两处海域内海星类与刺参的密度比分别约为1∶3和1∶1,海星类与刺参的生物量比值与密度比相同;海星类与海胆类密度比均约为1∶1和3∶1,海星类与刺参及海胆类密度和的比分别为1∶4和1∶1,海胆类与刺参密度比均约为1∶2。根据调查结果认为刺参生境和增养殖区的养护、修复策略为:(1)多种共养,以参为主;(2)控制海星,适度增殖海胆;(3)提高初级生产力,降低污染。  相似文献   
4.
采用L16(45)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影响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SRAP反应体系的Mg2+浓度、dNTPs浓度、引物浓度、模板DNA以及Taq酶活性进行了优化,建立了适用于皱纹盘鲍的SRAP反应体系。优化后的反应体系(10μL)包括Mg2+1.5 mmol/L,dNTPs 0.15 mmol/L,引物0.2μmol/L,Taq酶活性0.25 U,模板DNA 20 ng。采用不同模板和引物对体系进行验证,表明优化后的反应体系能够高效地扩增出可识别条带,为进一步应用SRAP标记对皱纹盘鲍进行遗传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对野生和人工养殖刺参的肠壁及内容物中的菌群数量、种类组成进行了研究;并结合产酶试验和溶血性试验,对刺参肠道益生菌做了初步的体外筛选.结果表明,野生刺参肠壁及内容物中的细菌数量分别为(3.30±0.41)×107 cfu/g、(6.39±0.32)×107 cfu/g,养殖刺参肠壁及内容物中的细菌数量分别为(2.83±0.31)×107 cfu/g、(5.67±0.53)×107 cfu/g.野生刺参肠道优势菌为弧菌属(Vibrio),次优势菌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养殖刺参肠道优势菌为弧菌属(Vibrio),次优势菌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在224株细菌中,共有160株细菌具有产酶能力,所占比例为71.43%,其中具产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能力菌株分别为114株、114株、108株,所占比例分别为50.89%、50.89%、48.21%.99株细菌中有23株具有溶血性,所占比例为23.23%.综合分析实验数据,确定6株细菌作为刺参肠道潜在益生菌,菌株代号分别为HS1(Pseudomonas)、HS5 (Bacillus)、HS7(Shewanella)、HS8(Vibrio)、HS10(Vibrio)、HS11(Vibrio).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不同选育群体中间球海胆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利用SSR-seq技术和15个微卫星位点,对1个家系选育群体(FP)、1个群体选育群体(IP)和1个未经选育的普通养殖群体(CP)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5个微卫星位点共检测出112个等位基因,FP、IP、CP 3个群体的平均观测等位基因数(Na)分别为5.077、5.133和6.133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Ne)分别为2.816、2.873和3.638个,平均观测杂合度(Ho)分别为0.522、0.441和0.501,平均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595、0.599和0.667,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546、0.543和0.623。家系选育群体(FP) He与Ho的差值(0.073)低于IP (0.158)和CP (0.166),平均固定指数(F)(0.115)低于IP (0.248)和CP (0.246)。3个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Fst)介...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黑嘴病病原菌感染对中间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吞噬作用相关免疫指标的影响,选用壳径约2 cm的中间球海胆108只,用注射器针头刺入海胆体腔,再用浓度102 CFU/mL的黑嘴病病原菌液浸泡,经病原菌胁迫后0、1、6、12、24、48 h时测定各体腔细胞密度、细胞凋亡率、细胞坏死率、吞噬作用相关免疫指标(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活性氧(ROS)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吞噬相关免疫基因表达量,并利用有效吞噬细胞比例计算几种免疫指标的单细胞贡献值。结果表明:中间球海胆体腔液中变形吞噬细胞密度在黑嘴病病原菌胁迫1 h后下降约80%,同时吞噬细胞凋亡率上升至60.92%;体腔细胞中ACP、ROS和T-AOC在胁迫后呈现不同程度的变化趋势,计算为单个吞噬细胞平均贡献值后,这些指标及C3-pre和Clec4g基因相对表达量均一致呈现先升高后下降趋势,且均在胁迫1 h时达到最高,分别较胁迫前升高3、6、7、4、7倍;在胁迫后6~24 h,虽然吞噬细胞密度逐渐恢复,但其凋亡率呈下降趋势,坏死率逐渐上升至63.98%,C3-pre和Clec4g基因相对表达量,以及ACP、ROS和T-AOC的单个吞噬细胞平均贡献值均出现下降趋势;在胁迫后48 h,Caspase-8基因相对表达量上调至最高值,约为0 h的2倍。研究表明,中间球海胆在病原菌入侵前期,通过提高ACP活性、ROS含量和T-AOC及吞噬相关免疫基因表达等方式增强吞噬作用,并通过细胞凋亡和再生保持细胞数量,在病原菌入侵后期,由于不能清除病原菌,上述指标均下降,吞噬作用逐渐减退,细胞坏死率大幅上升,导致海胆发病。  相似文献   
8.
9.
10.
为研究皱纹盘鲍各数量性状间的相关性及不同性状对体质量、软体部质量的影响,随机选取161只同一批次3-4龄的皱纹盘鲍,测量其壳长(SL)、壳宽(Sw)、壳厚(SH)、壳质量(SW)、足质量(FW)、软体部质量(MW)和体质量(BW)。计算性状间的相关系数,采用通径分析法计算不同性状对体质量、软体部质量的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定量分析这些性状分别对体质量、软体部质量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所测各性状与体质量和软体部质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在6个数量性状(壳长、壳宽、壳厚、壳质量、软体部质量、足质量)中软体部质量是影响体质量的主要因素;在体尺性状(壳长、壳宽、壳厚)中壳长对体质量影响最大;在体尺性状和体质量对软体部质量的影响中,体质量起主要作用。去除通径系数检验不显著的性状,利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了6个数量性状对体质量的回归方程:BWq=-10.343+0.255SL+0.696SW+0.951MW;体尺性状对体质量的回归方程:BWb=-69.930+1.427SL+0.728SH;体尺性状和体质量对软体部质量的回归方程:MB=4.430+0.798BW-0.174Sw。研究结果为皱纹盘鲍的种质资源保护和选育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