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科学   4篇
  1篇
水产渔业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底泥污染是造成茅洲河流域水质黑臭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对底泥勘查取样检测,采用底泥沉积物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对底泥营养盐污染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营养盐、有机质污染均达到了重度污染等级.采用单一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系数和多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系数法对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重金属污染达到了极强生态风险等级.根据...  相似文献   
2.
茅洲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规模大,水质污染成因成分复杂,有机质、营养盐、重金属污染重,治理区域人员、企业密度大,且需要跨界协同治理.本文通过分析该项目的治理技术路线,制定了双核驱动、多联协同的治理技术路线,并采取雨污管网、活水补水等六类工程措施,使茅洲河国考断面水质提前达到考核目标.在治理过程中通过技术创新,保证了工程质...  相似文献   
3.
基于大型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评价深圳茅洲河生态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受人类活动强烈影响、几乎不存在常规参照点的城市河流开展生态评价存在很多困难。本研究以深圳市茅洲河为例,通过调查河流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及水环境指标,用水体理化指标聚类法确定参照组、受损组样点,构建底栖完整性指数(Benthic index of biotic integrity, B-IBI)评价河流生态状况。研究发现:虽然茅洲河水环境质量整体较差,聚类分析仍然能将水质相对较好和较差的样点分成不同组。虽然底栖动物以颤蚓和摇蚊等耐污种为主,但底栖动物总分类单元数和集食者分类单元数对水环境变化较敏感。用这两个参数构建的B-IBI对各点的生态状况进行评价表明:12个位于干、支流上游或水库出水口附近的样点生态状况达到“好”等级;B-IBI主要受氮、磷营养盐、COD、溶解氧浓度的影响。建议参照 “好”等级样点的生态状况确定茅洲河现阶段修复目标,并以水质提升作为当前首要修复任务。  相似文献   
4.
城市滨水区是连接城市与自然的重要媒介,在蓄洪抗旱、水土保持、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区域生物多样性等方面都具有其他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规划利用城市滨水区的案例很多,但大多形式还比较单一,在支撑城市主题功能、充分体现生态性、景观性、人本性和文化性等方面研究还有待深入。结合国内外相关规划利用现状,系统归纳了国内外城市滨水区建设与改造相关理念和技术的现状,深入探讨了城市滨水区整体性、生态性、人本化、多元化、与地域文化结合等方面的内容和利用现状,并提出今后滨水区建设与改造的应注重的方面,以期能为城市滨水区规划利用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以更好地发挥滨水区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评价水环境治理工程对流域水生态环境的影响,可为茅洲河流域进一步的生态修复工作提出建议。对水环境治理初期(2016年5月)和治理期间(2018年8月)茅洲河流域水生态状况进行调查,选取44个采样点,覆盖茅洲河流域的干流以及主要支流,以获取的样本和水质理化数据,对比分析水质、底栖动物群落、浮游藻类及大型水生植物群落变化。结果显示,治理期间茅洲河流域水体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_3-N)和总磷(TP)平均浓度分别降低了41.2%、50.6%和66.7%,溶解氧(DO)平均浓度升高了130.8%;底栖动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增加了53.6%,耐污种类的密度和优势度降低,并在部分样点新增敏感性较高的蜉蝣目、鞘翅目、毛翅目和半翅目水生昆虫类群。大型水生植物种类和分布范围明显增加,流域内分布有挺水植物24种、沉水植物4种、漂浮植物2种、浮叶植物1种。Palmer藻类污染指数指示为重污染的样点减少了56.3%,中污染样点增加了16.3%,轻污染的样点增加了40.0%。BMWP指数评价结果也有好转,最高得分为49。研究表明,治理后的茅洲河流域水污染程度降低,生态环境状况总体有所好转,但流域生态健康状况仍然较差,需进一步开展系统的流域生态修复工作。  相似文献   
6.
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Google Earth遥感影像获取河道水下地形数据,并通过克里金插值法生成地形数据的方法,用于无实测地形资料地区河道水动力水质模拟。采用二维水动力水质模型分析长江干流九江河段排污口对水质的影响,将提出的方法与九江水文局2017年1∶1000实测水下地形生成的数据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水位最大误差由0.1 m增至0.2 m,流量最大相对误差由10%增至20%,水质模拟最大相对误差由17%增至接近30%。影像数据方法误差较大,在做精细化的环境质量分析是不合适的,但在缺乏实测地形资料又需要了解水质演变趋势的快速分析中,仍可作为一种技术方法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7.
灌水和氮肥类型对土壤微生物量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灌水和施氮肥类型对土壤微生物和酶的影响尚不清楚。该研究旨在评估不同灌水和氮肥类型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清水灌溉相比,再生水灌溉显著增加了土壤细菌、放线菌、革兰氏阳性菌的生物量以及总磷脂脂肪酸,增加幅度分别为7.60%、10.48%、4.97%和4.88%。施氮肥显著提高了土壤细菌生物量和总磷脂脂肪酸,增加幅度范围分别为13.42%~17.34%和8.12%~11.19%。与清水灌溉相比,再生水灌溉并没有显著增加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施氮肥也没有显著提高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土壤微生物和酶在施缓释尿素肥的土壤中更为活跃。研究结果表明,与其他土壤微生物相比,放线菌和革兰氏阳性菌生长得更快,能更有效地利用再生水灌溉带入的可溶性有机氮;而细菌能更有效地利用氮肥带入的硝态氮。再生水灌溉和施缓释尿素肥在增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方面更有效。为了获得更好的土壤质量,更高的作物产量和可持续性利用水资源,建议夏玉米-冬小麦轮作种植利用再生水滴灌并施用缓释尿素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