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方法对青海湖裸鲤的3个洄游繁殖群体-黑马河(HM)、布哈河(BH)及沙柳河(SL)群体各30个个体的DNA多态性进行了分析。用13个引物在三个群体中共检测出85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68个。青海湖裸鲤群体总的DNA多态位点百分率为80.0%。数据分析结果显示:青海湖裸鲤3个群体总的Nei基因多样性为0.3395,Shannon遗传多样性信息指数为0.4861,存在着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青海湖裸鲤3个群体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0788,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1070,表明3个繁殖群体间产生了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通过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显示,HM群体和BH群体优先聚类,表示它们之间的基因交流程度要高于它们分别与SL群体之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2.
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 以下简称裸鲤)为耐盐碱鱼类。自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取裸鲤幼鱼, 全长(4.42±0.02) cm, 体质量(0.84±0.01) g。碳酸盐碱度暴露浓度设定为 32 mmol/L(CA32)和64 mmol/L(CA64), 通过测定青海湖裸鲤幼鱼肝和肾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酶活性变化规律, 探索裸鲤幼鱼肝和肾中SOD、ACP和AKP对碳酸盐碱度胁迫的生理响应。在本试验范围内, 裸鲤在高碱环境中显示出较强的适应调节能力, 在碳酸盐碱度胁迫下, SOD、ACP和AKP酶活性均能在发生显著变化后快速恢复到初始水平, 但3种酶显示出不同的变化规律: (1)肝SOD在CA32和CA64胁迫3 d、肾SOD在CA32胁迫4 d、CA64胁迫3 d时, 酶活性均显著升高。(2)肝和肾ACP活性出现不同的变化趋势, 肝ACP活性仅在CA64胁迫组4 d出现显著上升, 而肾ACP活性在CA32胁迫0.5 d、7 d和CA64胁迫1 d时分别出现了显著性波动。(3)肝AKP在CA32胁迫1 d、CA64胁迫3 d时, 酶活性显著升高, 而肾AKP仅在CA32胁迫0.5 d时, 酶活性显著升高。在碳酸盐碱度胁迫下, 3种酶活性均能发生显著变化, 说明青海湖裸鲤幼鱼通过抗氧化及去磷酸化应激调节, 来更好地应对高碱环境。
3.
青海某县奶牛养殖小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调查和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奶牛隐性乳房炎是奶牛中常见的疾病之一,是因感染大肠杆菌、无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种病原菌所引起。它可使奶牛产乳量降低,乳糖、乳脂及乳钙减少,乳蛋白升高、变性,钠和氯离子增多,并且隐性乳房炎可造成潜在性的生产性能降低,即奶牛利用年限缩短等,造成难以估计经济损失[1]。民和县某奶牛养 相似文献
4.
5.
采用个体生理学及定量PCR方法,研究了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在32 mmol/L(CA32)和64 mmol/L(CA64)碳酸盐碱度胁迫下氮废物排泄规律及鳃和肾组织中Rhesus type b glycoproteins(Rhbg)、Rhesus type c2 glycoproteins(Rhcg2)与urea transporter(Ut)基因的表达规律。结果显示,在32 mmol/L碱度胁迫整个过程中及64 mmol/L碱度胁迫初期裸鲤氨氮排泄率显著降低,但在64 mmol/L碱度胁迫8~20 h、24~72 h时氨氮排泄率基本恢复到胁迫前水平,在32 mmol/L碱度胁迫12~16 h、20~24 h及64 mmol/L碱度胁迫16~48 h时尿素氮排泄率显著升高。定量PCR结果显示,Rhbg、Rhcg2、Ut基因在胁迫过程中都有表达上调趋势,其中32 mmol/L碱性环境下鳃组织中Rhbg基因在胁迫12 h时表达明显上调;64 mmol/L碱性环境下鳃组织中Rhcg2基因在胁迫6 h、48 h、72 h表达明显上调,Ut基因在胁迫6 h表达明显上调,肾组织中Rhcg2基因在胁迫6 h表达明显上调。以上结果表明,裸鲤在高碱环境下虽然前期氮废物排泄受到抑制,但后期会通过启动Rh基因高表达恢复氨氮排泄,同时启动Ut高表达来增加尿素氮排泄来进行氮废物排泄。这一特殊氮废物排泄策略有助于裸鲤更好地适应高碱性环境。 相似文献
6.
7.
8.
试验结果显示,花斑裸鲤和极边扁咽齿鱼鱼体粗蛋白含量分别为60.5%和56.4%[质量(干)百分率],略低于常规鱼类;每克干物质所含必需氨基酸总量分别为34.99 mg和32.62 mg,占氨基酸总量的50.4%和52.4%,各类氨基酸较为全面,赖氨酸、天门冬氨酸、精氨酸、甘氨酸含量最高,具有良好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对采于青海省玛柯河的6尾黄石爬(鱼兆)和四川省都江堰的1尾青石爬(鱼兆)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Cyt b)基因进行了PCR扩增并进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黄石爬(鱼兆)6个个体均属同一单倍型。在Cyt b基因全长1140 bp中,2种鱼类存在29个变异位点(2.54%),其中23个(79.3%)突变位点为转换,6个(20.7%)突变位点为颠换。2种鱼类序列差异偏低,提示分化较晚,致使物种间在Cyt b基因上未能积累丰富的碱基变异。黄石爬(鱼兆)遗传多样度较低,可能与其栖息环境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0.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直接测序方法获得了齐口裂腹鱼玛柯河和大渡河2个种群25个个体线粒体DNA(mtDNA)细胞色素b(Cyt b)基因的全序列(1140 bp),分析了种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25个序列经比对后,发现12个(1.05%)多态性位点,共定义了8个单倍型,其中有一个单倍型(hp2)为2个种群所共享.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齐口裂腹鱼玛柯河种群的单倍型多样度(h =0.5606±0.1540)和核苷酸多样度(π =0.0007±0.0005)均明显偏低,这可能与近年来自然环境的恶化及人为活动的影响有关.系统发育分析和AMOVA分析结果综合表明,齐口裂腹鱼玛柯河种群与大渡河种群的基因交流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自然种群出现明显的分化现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