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本文采用PCR、克隆结合DNA测序技术对分布于贵州清水江的30尾稀有白甲鱼mtDNA D-loop 3’端共计478bp的碱基序列进行了测定分析,首次进行了稀有白甲鱼mtDNA D-loop序列多态性研究。该序列共发现了25个多态位点,约占其核苷酸总数的5.23%。其中23个为转换位点(A-G,C-T),2个为转换与颠换同时存在的位点。30个个体分属18种单倍型。稀有白甲鱼mtDNA核苷酸多样性(π)为0.0107,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为5.092。单倍型多样度(H)为0.940,单倍型间平均遗传距离(P)为0.014。用单倍型间遗传距离构建的NJ系统树由2个支系组成。稀有白甲鱼清水江种群mtDNA D-loop序列存在着丰富的多态性,该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丰富。保护稀有白甲鱼清水江种群对于保护和恢复稀有白甲鱼这一濒危经济鱼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甲壳动物蜕皮的调节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甲壳动物蜕皮现象调节机制的研究进展,包括Y-器官、X-器官及其窦腺复合体、蜕皮激素、蜕皮抑制激素及其起始表达和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3.
在水温(21±1)℃条件下,研究了大鳍鱯(Mystus macropterus)在短期饥饿胁迫下生化组成、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的变化.实验时间分别为饥饿0 d(S0)、饥饿3 d(S3)、饥饿6 d(S6)、饥饿9 d(S9)和饥饿12 d(S12).随着饥饿时间延长,水分显著升高(P<0.05),蛋白质、肝糖原和肌糖原显著降低(P<0.05),脂肪和灰分先显著降低(P<0.05),饥饿9 d均出现回升(P<0.05).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含量均呈规则波动,饥饿12 d均出现反弹现象,略高于实验起始值.饱和脂肪酸(SFA)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先上升后呈规则波动,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变化规律与饱和脂肪酸恰好相反,饥饿12 d时仅高不饱和脂肪酸被保留,略高于实验起始值.双键位置不同的脂肪酸在饥饿过程中的损失速度也有差异,具体为∑n-9PUFA>∑n-3PUFA>∑n-6PUFA. 相似文献
4.
花溪河地处喀斯特山区贵州省贵阳市郊,该河流水质清澈,大型水生植物丰富,水生生态保持较好.20年9~10月,对花溪河的水生植物群落及其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显示:花溪河中有水生植物11科15种,其中苦草(Vallisneria spiralis)、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malaianus)、水车前(Ottelia alismoides)、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五针金鱼藻(Ceratophyllurn oryzetorum)、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和石菖蒲(Acorus gramineus)为优势种群.就优势种生物量而言,苦草达到370.50 g/m2、马来眼子菜达到478.00g/m2、水车前达到191.10 g/m2.茂盛的大型水生植物使花溪河的水生生态保持在良好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罗氏沼虾胚胎发育期主要消化酶和同工酶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生物化学方法分别测定了罗氏沼虾胚胎发育期5种消化酶:胃蛋白酶、类胰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和脂肪酶的比活力,测定了6种同工酶:酯酶(EST)、苹果酸脱氢酶(MDH)、谷氨酸脱氢酶(GDH)、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和淀粉酶(AMY)在成熟卵细胞和胚胎发育时期的表达特征。结果显示:5种消化酶的活力表现出两种变化趋势,即胃蛋白酶、类胰蛋白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的酶活力呈现出“高—低—高”的变化趋势,而脂肪酶活力则呈现出下降的变化趋势。6种同工酶酶谱则随胚胎发育渐趋复杂,酶活性随之增强。研究表明,所测定的消化酶以及同工酶在罗氏沼虾受精卵期均已表现出酶活性,此阶段为卵源性的酶;原肠期是胚胎发育中一个较为重要的时期,胚胎内酶基因表达能力开始逐渐增强,开始合成一些酶类,为胚胎发育后期利用卵黄物质提供了保证。消化酶以及同工酶对卵黄物质的利用和胚胎发育的物质代谢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分布于贵州省普安县青山镇和威宁县草海的鲫,系喀斯特山区彼此隔离的2个地理群体,为探明其遗传结构,探讨彼此间系统关系及遗传分化情况,本研究对其mtDNAD-loop区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显示:普安鲫有919和921~927bp 8种序列长度类型,分属27种基因型和14种单倍型;草海鲫有923~925bp 3种序列类型,分属1 1种基因型和6种单倍型;序列差异因碱基替换和缺失/插入不同所致.普安鲫是银鲫和鲫指名亚种及其所含3个亚类群的混生群体;草海鲫为鲫指名亚种2个亚类群的混合群体.普安鲫及其指名亚种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中等,草海鲫及其指名亚种群体遗传多样性偏低,普安的银鲫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极低.研究表明,喀斯特山区2地理群体鲫具有群体组成复杂和母系来源多样的发育特点,因长期的地理隔离、生殖隔离和基因交流缺乏所造成的遗传漂变和进化速率差异,其基因型和单倍型呈明显地理分布格局,各群体间遗传分化严重.普安的银鲫系东北银鲫起源,遗传变异低,急需改善亲本质量.草海鲫因奠基者效应、瓶颈效应和遗传漂变导致其遗传多样性偏低.本研究丰富了喀斯特山区鱼类群体遗传学资料,为地方鲫种质资源鉴定与评价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从濒死圆口铜鱼的脾和肾病灶部位分离优势菌,进行纯化分离并开展生理生化鉴定、16S r DNA序列分析以及常用抗生素药物的药敏性筛选,以期丰富圆口铜鱼病害防治的基础资料。分离出的1株优势菌在BHI固体培养基上长出表面光滑的灰白色圆形菌落,边缘整齐、不透明、稍隆起;序列长度为1 399 bp,与维氏气单孢菌的同源性为100%,与维氏气单孢菌(KT964297.1;KJ650080.1;KM362731.1)聚为一支,置信度99。结合菌落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鉴定菌株为维氏气单孢菌。该菌株对氟苯尼考等7种药物敏感,对利福平中度敏感,对新霉素等9种药物耐药。 相似文献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