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62篇 |
免费 | 252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6篇 |
农学 | 17篇 |
基础科学 | 118篇 |
168篇 | |
综合类 | 299篇 |
农作物 | 14篇 |
水产渔业 | 11篇 |
畜牧兽医 | 36篇 |
园艺 | 3篇 |
植物保护 | 2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8篇 |
2024年 | 32篇 |
2023年 | 33篇 |
2022年 | 32篇 |
2021年 | 33篇 |
2020年 | 22篇 |
2019年 | 34篇 |
2018年 | 50篇 |
2017年 | 39篇 |
2016年 | 45篇 |
2015年 | 37篇 |
2014年 | 47篇 |
2013年 | 42篇 |
2012年 | 37篇 |
2011年 | 63篇 |
2010年 | 35篇 |
2009年 | 30篇 |
2008年 | 26篇 |
2007年 | 34篇 |
2006年 | 19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钱春梅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7,26(2)
二年级作为大学时期的重要转折阶段,学生在此期间的生活状态和学习成效直接影响今后的大学生活质量和就业走向.近年来,大二学生存在的问题较为突出,亟待解决.本文分析了新时期大二年级学生的特性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教育管理层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21,(1)
为研究温度对驼背鲈Cromileptes altivelis幼鱼生长、耗氧和热耐受性的影响,试验设置低温组(24℃±1℃)、常温组(28℃±1℃)和高温组(32℃±1℃),每组设3个平行,每个平行放体质量为(21.38±1.27) g的驼背鲈幼鱼30尾,养殖试验共进行56 d,试验结束后分析其生长、耗氧和热耐受性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驼背鲈幼鱼在水温为24~32℃时均能较好生长,水温28℃时其生长性能最佳,体质量增长率达(55.81±8.15)%,显著高于24、32℃组(P<0.05);驼背鲈幼鱼耗氧率和窒息点随水温的升高而升高,在24、28、32℃时耗氧率分别为(0.20±0.01)、(0.23±0.02)、(0.28±0.02)mg/(g·h),窒息点分别为(1.55±0.04)、(1.81±0.06)、(2.18±0.12) mg/L;温度系数(Q_(10))分析发现,试验鱼对高温区间(28~32℃)温度变化的敏感性高于低温区间(24~28℃);驼背鲈幼鱼的临界耐受温度随养殖温度升高而升高,24~32℃下的临界高温(θ_(C,h))和临界低温(θ_(C,l))分别为37.12~41.05℃和12.70~17.76℃,正常生长水温下驼背鲈对升温的敏感性弱于降温;32℃组幼鱼肝脏和鳃组织HSP70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其他温度组(P<0.05)。研究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背鲈幼鱼耗氧率、窒息点随温度升高而升高,高温32℃对其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在适宜水温28℃时其存活率和生长速度最佳。 相似文献
3.
4.
垂直U型管地下换热器性能的预测在地源热泵系统设计中是非常重要的,需要高效率和准确预报传热模型。在此提出了单孔地下换热器准确的一维瞬态数值模型,并给出了两个计算算法,使用任意随时间变化的负荷或输入入口温度,对预测U型管出口温度和土壤温度的两种算法,与一维数值模型进行了比较,在固定和可变负荷情况下分析模型对计算精度的影响,讨论了三个钻孔测试数据,验证数值模型的准确性。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一维数值模型相当准确,模拟全年时间约52 s,以60 s一步的时间和空间0.033~0.067 m增量离散格式是可取的。 相似文献
5.
6.
7.
在总结现有估算方法的基础上,从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减少农村面源污染和生态效益3个方面建立环境效益的评价模型,利用已有统计资料和数据,定量评价了我国发展能源农业的潜在环境效益,并分析了其地理分布格局。研究表明:(1)中国农村生物质能蕴藏丰富,2007年我国农村生物质能源总蕴藏量和理论可利用量分别达30.88×108tce(折标煤,t)和5.98×108tce。生物质能源的利用理论可以减少排放SO21674.33万t,NOX246.57万t,CO215.50亿t,CH47524.35万t,总N626.01万t,总P467.96万t,通过使用沼气从而减少砍伐森林2123.99万hm2。(2)中国发展能源农业的环境效益总体上分布不均,省际差异较大。西南、东北地区及河南、河北、山东等省是环境效益较大的地区,效益最少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上海、北京、天津、青海、宁夏和海南。 相似文献
8.
与化石能源相比,生物能源系统一个最主要的优势是其温室气体(GHG)排放量较低。通过发电和生产乙醇,把蔗糖厂转变成生物能源厂,可以减缓气候变暖的趋势。本论文基于泰国制糖企业的现状,提出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有效措施:提高利用甘蔗废弃物(如蔗渣和蔗梢)的发电效率;同时在酒精厂将生产酒精后的废液转化成能量,也有利于温室气体的减排;最佳减排方案是用富余的蔗糖生产乙醇,与泰国目前制糖工业相比可大大减少CO2的排放量,每年减少CO2总量可达一千四百万吨。但假定甘蔗种植地来源于草地的转换,即使应用了以上措施,在土地转变过程中产生的碳债务也需要4.5—7年的时间才能被偿还。(碳债务是指由可耕地和森林转变为生产生物燃料而引起的间接排放,比起因生物燃料所得到的利益为负值,所以被形象地称为碳债务)。 相似文献
9.
陈小明;赖喜德;张翔;周翔 《排灌机械》2013,(9):752-757
针对大流量和高转速罗茨泵的运行特点,应用进化结构优化算法(ESO)对双叶罗茨泵叶轮进行结构拓扑优化.对优化过程中出现的结构突变现象,提出基于奇异单元联结特征的筛选和删除算法,在此基础上对ESO算法进行改进,确保了优化过程的连续性与稳定性.采用Ansys参数化设计语言APDL,编程以实现改进后的ESO算法.通过区间逼近并结合优化程序可视化进程确定初始删除率允许区间,在该区间内,分别以5种不同初始删除率对受到1 500 r/min惯性载荷的罗茨泵叶轮进行优化,对不同的优化结果进行性能参数指标分析、筛选,获得了合理的叶轮拓扑结构.有限元对比分析表明:新结构在受惯性力作用时其应力分布更为均匀,材料利用率显著提高,优化后新结构的最大应力、应变、位移分别较原叶轮结构减小17.7%,17.5%,18.7%;质量较原叶轮结构减小55%,大大提高了罗茨泵在高转速、大流量运行工况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大青山山地植物区系及生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多样性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成因一直是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研究的热点。文中以大青山山地为研究对象,基于植物群落调查,通过物种和功能群层次多样性指数的计算,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典范对应分析,旨在揭示山地生物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成因。研究结果表明:(1)大青山具有丰富的植被类型,植被型包括森林、灌丛和草原三种;(2)大青山植被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具有垂直特征;(3)坡向是导致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差异的主要影响因子;(4)水热因子共同作用的环境条件是决定山地植被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