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用高压液相色谱和二维电泳方法,对鳜和鲢肌肉组织蛋白质组成成分以及肌肉蛋白质双向电泳分布图谱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证明,鳜肌肉组织蛋白质干重为34.7%,而鲢肌肉干重为33.6%;鳜肌肉组织中必需氨基酸含量和鲜味氨基酸(天冬氨酸和甘氨酸)均高于鲢。同时,将两种鱼肌肉蛋白进行2D gel双向电泳分离,发现鳜和鲢肌肉蛋白质组成和分布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本研究将肌肉蛋白质组成成分和蛋白的双向电泳技术结合起来,进行蛋白质组分归类分析,可为进一步研究两种鱼肌肉肉质研究打下基础,为水产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为鱼类的养殖和肉质的改良、利用提供一个指标。图3表3参24 相似文献
2.
3.
通过FIASCO(Fast Isolation by AFLP Sequences Containing repeats)法构建鳜鱼(Siniperca chuatsi)基因组微卫星富集文库,分离微卫星DNA序列并对其特征进行分析。鳜鱼基因组DNA经MseⅠ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后,选取200~800 bp的片段与MseⅠ接头连接,用生物素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AC)8、(CT)8、(AT)7、(GATA)8、(GATT)7与其杂交,杂交复合物结合到包被有链霉亲和素的磁珠上,变性洗脱获得单链目的片段,经PCR扩增形成双链,然后克隆到pGEM-T载体上,转化至DH5α中,首次成功构建鳜鱼基因组微卫星富集文库。对其中100个阳性克隆进行测序,60个(60%)含有微卫星序列(GenBank Accession Number:DQ789247~DQ789306)。成功设计了47对鳜鱼微卫星引物,并合成21对引物进行PCR扩增,结果筛选出18个多态性微卫星标记。结果表明:FIASCO法能有效提高筛选微卫星标记的效率。本研究筛选的微卫星标记可以用于鳜鱼遗传背景分析和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并将为鳜鱼基因组结构分析、标记辅助育种以及数量性状位点(QTL)基因的定位等研究提供候选微卫星标记。 相似文献
4.
赤眼鳟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详叙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的外部形态,并对其可量性状与可数性状、食性与相关器官、生长与繁殖及各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深入分析,旨在全面掌握赤眼鳟的生物学特性,为开展赤眼鳟的人工养殖及相关研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表面活性剂与重金属对泥鳅的联合毒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LAS)与重金属(Cu2 、Cd2 )对泥鳅的联合毒性。结果表明:LAS、Cd2 、Cu2 对泥鳅单独作用24 h、48 h、96 h的LC50分别为15.43、13.87、12.94 mg/L;23.75、20.86、19.46 mg/L和1.56、0.52、0.21 mg/L。LAS-Cd2 对泥鳅联合作用24 h、48 h、96 h的AI值分别为0.74、1.04、1.48;Cd2 -Cu2 对泥鳅联合作用24 h、48 h、96 h的AI分别为1.47、0.39、0.27;联合毒性效应均为毒性增强的协同作用。LAS-Cu2 对泥鳅联合作用24 h、48 h、96 h的AI分别为0.10、0.26、-0.25。24 h、48 h内表现为协同作用;96 h后表现为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6.
纤维素酶在水产上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纤维素酶研究现状及其在水产上的应用,包括纤维素酶的结构、酶解机理和功能、酶活的影响因子研究,纤维素酶在水产动物营养、水产动物医学、新能源新材料开发上的研究,以及对纤维素酶在水产应用上存在的问题,并就纤维素酶在水产上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构建了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肝胰脏组织的cDNA文库,并对768个随机挑选的克隆进行部分测序,获得了567个ESTs。BLAST结果表明,457个Esrs与GenBank中已经鉴定的130个基因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其中有5个基因是已经报道的,125个是草鱼中首次鉴定的基因;110个和未鉴定的基因具有相对较低的同源性,称为假定蛋白。根据编码产物的功能可以将这些基因分为:代谢(41),基因表达及其蛋白质合成(56),细胞及机体防御(18),细胞信号传导与细胞通讯(11),细胞结构与运动(4)。 相似文献
8.
氨氮是诱发鱼病的主要环境因子,以初始体质量(7.00 0.14)g的青鱼幼鱼为研究对象,研究氨氮胁迫对其鳃丝Na+/K+-ATP酶、组织结构及血清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实验设置低(对照组0 mg/L)、中(10 mg/L)和高(20 mg/L)3个氨氮浓度处理组,将暂养在自然淡水(对照)中的青鱼幼鱼分别放入各实验梯度中,进行0、6、12、24、48和96 h氨氮胁迫。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中、高氨氮组鳃丝Na+/K+-ATP酶活性分别在12 h和6 h降至最低,然后升高,48 h达最大值,96 h后与对照组水平相当。鳃组织光镜观察表明,中氨氮组鳃小片基部泌氯细胞数量12 h有所增加,24 h呼吸上皮细胞出现部分脱落,96 h泌氯细胞出现空泡化,部分鳃小片充血;而高氨氮组鳃小片基部泌氯细胞数量6 h呈增加趋势,12 h呼吸上皮细胞部分脱落,24 h大面积脱落,96 h鳃小片基部严重充血。血清皮质醇和血糖含量在胁迫12 h均升高至最大,含量与氨氮浓度呈正相关,48 h恢复至对照组水平。氨氮胁迫下,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6 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中氨氮组12 h后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而高氨氮组96 h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过氧化氢酶(CAT)活力12 h内均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48 h均恢复至对照组水平。氨氮胁迫前期,血清总抗氧化力和谷胱甘肽均呈下降趋势,丙二醛和谷丙转氨酶活力呈升高趋势。谷胱甘肽和谷丙转氨酶活力在96 h恢复至对照组水平,而丙二醛96 h仍显著高于对照组,高氨氮组总抗氧化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氨氮胁迫初期,鱼体抗氧化系统受到严重干扰。随着胁迫时间延长,鱼体进行适应性生理调节,但机体抗氧化能力下降,鳃组织已受到损伤。 相似文献
9.
利用浮游动物评价不同类型养殖水体营养状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8年8月对湖南省常德市6种不同养殖类型水体(三角帆蚌养殖水体、外河、粗放式养殖水体、滤食性鱼类养殖水体、草食性鱼类养殖水体、肉食性鱼类养殖水体)的浮游动物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三角帆蚌养殖水体和滤食性养殖水体中优势种为砂壳虫(Difflugia),草食性鱼类养殖水体和肉食性鱼类养殖水体中优势种为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和针簇多肢轮虫(Polyarthra trigla);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外河最最小,为0.2661,三角帆蚌养殖水体最高为3.7040。浮游动物的总生物量均值外河最小为1.587 mg/L,草食性鱼类养殖水体最大为2.627 mg/L。利用浮游动物种类、多样性、生物量和密度评价水体状况,此次调查的6个水体中,外河与滤食性鱼类养殖2种水体属于贫营养型水体,肉食性鱼类养殖等其他4种水体属于中营养型水体。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低鱼粉饲料中添加牛磺酸对青鱼幼鱼[初始质量(5.90±0.03)g]生长、肠道修复及抗急性拥挤胁迫的影响,实验以青鱼正常鱼粉组(20%)为对照组,10%鱼粉组为负对照组(I0组),在低鱼粉饲料中分别添加0.05%(I0.05组)、0.1%(I0.1组)、0.2%(I0.2组)、0.4%(Ⅰ0.4组)牛磺酸,配制6种等氮等脂饲料,饲养8周.饲养实验结束后,参考生长结果,选择对照组、I0组、I0.1组、I0.4组进行急性拥挤胁迫实验.结果显示:①与对照组相比,I0组增重率显著下降,随着低鱼粉饲料中牛磺酸水平的升高,青鱼幼鱼增重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当牛磺酸添加量为0.1%时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②相对于对照组,I0组的绒毛高度降低、隐窝深度增加,杯状细胞数降低,添加牛磺酸使绒毛高度升高、隐窝深度降低,杯状细胞数和淋巴细胞数增多;③急性拥挤胁迫使青鱼幼鱼血清皮质醇、血糖、血清溶菌酶(LSZ)、补体C3、超氧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GSH)含量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其最大值出现在胁迫2h或者8h.在整个胁迫期间,I0组皮质醇和血糖含量高于其他各饲料组,I0组溶菌酶、补体C3、SOD和GSH均低于其他各饲料组.研究表明,在低鱼粉饲料中添加牛磺酸可提高青鱼生长性能、改善肠道结构、增强青鱼的抗急性拥挤胁迫的能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