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汉江中游秋季浮游植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汉江中游干流和支流设8个采样点对浮游植物进行监测,共检出浮游植物7门75属173种。硅藻门80种,占46.24%;绿藻门48种,占27.75%;蓝藻门31种,占17.92%;裸藻门8种,占4.62%;隐藻门3种,占1.54%;甲藻门2种,占1.16%;金藻门1种,占0.51%。干流丹江口数量最高,为174×104个/L,回流湾数量最低,为31.8×104个/L;支流唐白河为2588×104个/L。生物量干流皇庄最高,为1.8328mg/L;回流湾最低,为0.1890mg/L;支流唐白河为3.3840mg/L。汉江中游浮游植物数量、生物量总的趋势是越接近下游越高,与过去监测资料相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这与水质越接近下游污染越重且污染逐年加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三峡水库小江流域消落区土壤重金属时空分布与来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0年3-9月对小江流域消落区5个断面的土壤重金属含量进行监测.结果表明,2010年小江流域消落区土壤Cu、Zn、Pb、Cr、Fe和Mn均值分别为28.90、72.73、23.58、20.70、35.58×103和517.14 mg/kg.土壤综合污染指数为0.99,污染等级处于警戒级.小江消落区土壤重金属含量沿程分布以高阳站点较低,黄石站点较高,且大部分重金属含量随高程升高总体呈现升高的趋势.时间分布上以3月和7月各重金属均值含量较高.与2009年相比,2010年消落区土壤重金属Fe、Mn和Zn含量有所降低,Cu和Pb含量有所增高.利用相关性分析和因子分析对5种重金属的相关性和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Fe、Mn与其他重金属相关性显著(P<0.05或P<0.01),而Cu和Pb也显著相关(P<0.01),Cr与Fe、Mn之外的重金属的相关性都较弱,初步推断Fe、Mn和Zn属于“自然因子”类别元素,Cu和Pb属于“污染因子”类别元素. 相似文献
3.
胭脂鱼听觉阈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听性脑干反应技术, 研究了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的听觉阈值。通过插入皮下的电极记录了10尾胭脂鱼的短纯音听觉诱发电位。结果显示, 在系统最大声强下, 胭脂鱼的听频范围为100~5 000 Hz, 其中对100~2 000 Hz的声音敏感度较高, 最敏感的频率为800 Hz, 听觉阈值约为69.8 dB。随着声强的减小, 胭脂鱼的听性脑干反应波形最大, 振幅减小, 潜伏期延长。将10尾胭脂鱼的阈值平均, 得到了胭脂鱼的听性脑干反应听力图。胭脂鱼的听力图呈“U”形, 属于典型的动物听力曲线。研究胭脂鱼的听觉阈值对胭脂鱼物种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可为评估噪声对胭脂鱼的影响提供数据支持。
4.
生物水净化剂在长吻鮠、异育银鲫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10月进行试验。试验池为136m^2圆形长吻鮠养殖池一个,44m^2圆形异育银鲫养殖池一个,试验期间按设计要求加入生物水净化剂,24h采集水样一次,历时7d。测定项目包括水温、透明度、pH值、电导率、总硬度、溶解氧、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总磷、正磷酸盐、化学耗氧量等。结果显示:异育银鲫池和长吻鮠养殖池的透明度升高了10.2%和9.4%,氨氮下降了24.5%和34.1%,硝酸盐氮下降了33.8%和20.4%,正磷酸盐下降了50.0%和35.0%,化学耗氧量下降丁36.3%和28.6%。 相似文献
5.
6.
7.
实验用不同的维生素E(VE)含量的饲料投喂克氏原螯虾亲虾,研究对其繁殖性能的影响,目的是为研制亲虾的人工饲料提供指导。结果显示,在添加VE量分别为基础饲料干重的0%、0.004%、0.02%、0.1%和0.5%的5个饲料组中,0.02%VE组不仅可以增加产卵雌虾的数量比例,而且也能提高克氏原螯虾雌虾的产卵量。随着VE含量的升高,产卵雌虾的比例呈下降趋势,单个雌虾的产卵量与0.02%VE组差不多,这表明饲料中适当添加VE可促进克氏原螯虾产卵,但饲料中VE含量过高对克氏原螯虾的繁殖产生负面影响。在饲料节添加适量的VE能够提高亲虾繁殖能力,方法简单,效果明显,适合规模化生产的需要,可以推广。 相似文献
8.
9.
10.
维生素在甲壳动物的存活、生长、繁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正交设计实验,研究了维生素A、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添加量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幼虾生存、生长和免疫的影响。研究设立三个因子A、B、C,分别为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的添加量。每个因子设3个水平,维生素A添加量的3个水平为:0.0048、0.0054、0.006%;维生素C添加量的3个水平为:0.02、0.05、0.08%;维生素E添加量的3个水平为:0.02、0.04、0.06%。极差分析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幼虾成活率最高时的因子水平组合为:A3B1/B3C2;增重率最大时的因子水平组合为:A3B2C2;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气化酶(SOD)活性和SOD基因表达水平最低时的因子组合水平都为:A2B1C1;酚氧化酶(PO)活性最高时的因子水平组合为:A3B2C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基因GPx表达水平最低时的因子水平组合为:A3B1C1。将克氏原螯虾幼虾的成活率和增重率作为主要考虑因素,综合考虑免疫指标及成本因素,我们建议在本次实验设计的条件中,选择A3B1C2作为最佳组合方案,即维生素A添加量为0.006%、维生素C添加量为0.02%、维生素E添加量为0.04%时,最有利于克氏原螯虾幼虾的存活、生长,提高其免疫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