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75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完全免费 | 50篇 |
专业分类
水产渔业 | 429篇 |
出版年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12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23篇 |
2010年 | 29篇 |
2009年 | 22篇 |
2008年 | 24篇 |
2007年 | 16篇 |
2006年 | 21篇 |
2005年 | 20篇 |
2004年 | 32篇 |
2003年 | 19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17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12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4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7篇 |
1979年 | 10篇 |
1978年 | 5篇 |
1977年 | 1篇 |
1976年 | 3篇 |
1975年 | 5篇 |
1974年 | 5篇 |
1973年 | 1篇 |
1966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选择对养殖鱼类致病的嗜水气单胞菌强毒株,用福尔马林以0.05%-1.0%的6个浓度及4、25和63℃等3种温度灭活制成菌苗,进行安全性和免疫保护试验。结果表明:福尔马林的最佳灭活浓度为0.05%-0.2%,浓度过高会影响菌苗的抗原性和对鲫的安全性;灭活温度以4℃明显优于63℃。 相似文献
3.
日本沼虾4种群的形态差异分析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4种群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is)分别取白洪泽湖、太湖、广西3地大然水域和浙江德清人工养殖池塘。经在相似条件下暂养7个月后,运用3种多元分析方法对四者的10项形态比例参数进行比较研究。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养殖种群与洪泽湖种群的形态最接近,而与太湖种群、广四种群的趋异程度逐渐增加。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养殖种群的成体规格小于吲期的3个野生种群,而3个野生种群中又以洪泽湖种群的规格最小。以判别分析建立了4种群的判别函数,判别准确率分别为:76.7%-86.7%(P1)和74.3%~96.0%(P2),综合判别率81.7%。3种多冗分析结果均认为,4种群R本淄虾在形态上已产生一定程度的差异,且集中表现在头胸甲部的性状上,但所有差异均未达到业种水平,须有多项参数综合判别才能辨别;养殖种群的小型化与选种不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日本沼虾4种群肌肉营养品质的比较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4个种群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is)于2001年8月分别取自太湖、洪泽湖、广西南宁3地天然水域及浙江德清养殖种群。肌肉营养成分测定结果表明,养殖种群的粗蛋白含量为(15.83±0.32)%(质量分数),显著低于3个野生种群(P<0.05),而粗脂肪质量分数为(1.37±0.02)%显著高于野生种群(P<0.05)。3个野生种群中洪泽湖种群鲜味氨基酸含量最高;但太湖种群粗蛋白含量(17.71±0.38)%最高,必需氨基酸组成最为均衡,且单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和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均为最高,分别达25.904%和35.953%。比较得出太湖种群日本沼虾肌肉的营养品质最高,养殖种群最低。 相似文献
5.
翘嘴红鲌对饲料蛋白的营养需求及豆粕对鱼粉的适宜替代量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选择健康的翘嘴红(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Bleeker)为实验鱼,体质量(12.84±0.60)g。实验分为两部分进行。实验Ⅰ以褐鱼粉为蛋白源,配制5个蛋白水平(31.04%、35.51%、40.89%、46.62%、50.33%)的等能、等必需氨基酸(EAA)平衡关联度的半精制饲料,探讨翘嘴红对饲料蛋白的需求;经过8周饲养,实验Ⅰ的结果表明,饲料蛋白含量对翘嘴红的增重率、饲料效率和蛋白效率具有显著影响。方差分析表明,40.89%饲料蛋白组的鱼体增重率显著高于31.04%、35.51%饲料蛋白组(P<0.05),但是与46.62%和50.33%饲料蛋白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31.04%3、5.51%和40.89%饲料蛋白组的蛋白效率显著高于46.62%和50.33%饲料蛋白组(P<0.05);40.89%、46.62%和50.33%饲料蛋白组的饲料效率显著高于31.04%和35.51%饲料蛋白组(P<0.05)。依据折线模型分析翘嘴红的增重率、二次多项式回归分析蛋白质效率,适宜饲料蛋白水平为37.43%~41.15%。实验Ⅱ以豆粕替代鱼粉,大豆蛋白分别替代0.0%、13.5%、27%、40.5%和54%的鱼粉蛋白,配制5个EAA关联度的等蛋白(40%)、等能(20 MJ.kg-1)的半精制饲料,探讨翘嘴红饲料中大豆蛋白对鱼粉蛋白的适宜替代量。结果表明,当大豆蛋白分别替代13.5%2、7.0%和40.5%的鱼粉蛋白时,翘嘴红的增重率和蛋白效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且都显著高于54.0%替代组(P<0.05),因此,本实验条件下,大豆蛋白对鱼粉蛋白的最大替代量为40.5%,饲料动、植物蛋白适宜比为3∶2。 相似文献
6.
7个不同翘嘴红鲌群体的形态差异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应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三种多元分析方法,比较研究了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7个不同群体间的形态差异。聚类分析结果表明,7个群体分为三支,南湾、兴凯湖、太湖和养殖群体之间的形态最为接近,首先聚为一支,梁子湖和三溪口群体聚为另一支,而浮桥河群体则相对独立为一支。三个分支中浮桥河群体与其他群体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主成分分析显示,可量数据和框架数据等31项形态特征中头部和尾部的长度对各群体间的差异贡献率最大,其中,太湖、梁子湖和三溪口群体间的差异最为显著。以判别分析建立的判别函数,对7个不同群体的综合判别率为90%。分析结果显示翘嘴红鲌7个不同群体在形态上已产生一定程度的差异,应用三种多元分析方法可以将各群体有效地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7.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暴发病病原—嗜水气单胞菌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作者制备了暴发病病原——嗜水气单胞菌TPS—30株的免、鸡抗血清,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该法可测出10ng抗原,对点状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等菌株不发生交叉反应,且能有效地测出人工感染白鲫中的病原体,整个过程可在1.5h内完成,是一种有前途的暴发病快速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8.
9.
小口脂鲤对几种常用药物的敏感性试验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水温 2 6~ 30℃下 ,敌百虫等十种常用药物对小口脂鲤夏花鱼种的安全浓度分别为 :敌百虫 0 .0 4 2 mg/ L、甲醛 18.2 0 mg/ L、硫酸铜合剂 0 .98mg/ L、孔雀石绿 0 .0 35mg/ L、高锰酸钾0 .93mg/ L、鱼虫克星 0 .0 37mg/ L、强氯精 0 .13mg/ L。呋喃唑酮、土霉素、亚甲基蓝的试验最高浓度分别为 6 4 mg/ L、6 4 mg/ L、8mg/ L,在此浓度下 ,2 4 0小时内小口脂鲤夏花鱼种全部存活。以安全浓度作为衡量标准 ,小口脂鲤夏花鱼种对上述药物的敏感性依次为 :孔雀石绿 >鱼虫克星 >敌百虫 >强氯精 >高锰酸钾 >硫酸铜合剂 >甲醛。其中孔雀石绿、敌百虫的安全浓度仅为常用浓度的 10 %~ 30 % ,故不宜使用。鱼虫克星、强氯精的安全浓度较低 ,在疾病防治中可谨慎使用。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