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黄鳝含肉率及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工作试图通过对黄鳝 (Monopterusal bus)的含肉率、肌肉的生化成分分析 ,为对黄鳝的品质、营养价值评定以及研制黄鳝人工配合饲料提供科学依据 ,也为对黄鳝地方品种筛选提供参考依据。1 材料方法1 1 材料本试验所用黄鳝取自江西南昌、上饶、景德镇三地区 ,每处分三种体色 ,将体长 2 5~45厘米的黄鳝分 5级后取样 ,每级中随机取2尾 ,共 30尾 ,三处总计 90尾。外观健壮、无伤病个体。1 2 含肉率测定活体运回实验室后 ,分别取其中一半擦干水 ,称总体重 (W0 ) ,按常规方法独个去除内脏、皮肤、骨骼等非肉质部分 ,再计算… 相似文献
2.
将黄鳝的受精卵静水控温孵化后,经活体解剖和透明处理,记录黄鳝孵化时序,显微观察并拍摄黄鳝胚胎发育及胚后发育过程的形态特征。黄鳝卵圆球型,橙黄或淡黄色,沉性,卵粒重25~38mg,卵径1.7~3.1mm。受精吸水3~5min膨胀后,卵径增大至3.0~3.7mm。黄鳝出膜时全长15~21mm,卵黄吸收完成时,全长25~35mm。黄鳝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具有丰富的微血管分布的胸鳍。胸鳍在胚体出膜后卵黄囊完全消失前退化。在温度26℃时,胚胎发育所需时间为168h,所需积温“度·时”值为4368;在温度32℃时,胚胎发育所需时间为144h,所需积温“度·时”值为4608。在温度32℃时,胚后发育所需时间(从出膜至卵黄全部吸收)为216h,所需积温“度·时”值为6912。26~30℃是黄鳝卵适宜的胚胎发育温度。 相似文献
3.
大豆磷脂在畜牧业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大豆磷脂是一种植物性磷脂,它不仅参与 脂肪酸代谢、改善维生素A的吸收,而且还给动物补充了 一定量的胆碱。在饲料生产上大豆磷脂也同样起着非常好 的作用,它可以保护饲料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提高制粒的 物理质量和产量、降低挤压膨化设备的磨损等,本文对大 豆磷脂的结构、性质、生理生化作用以及在畜牧业中的应 用等方面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畜禽抗病育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众所周知,疾病是养殖业的第一大天敌,尤其是动物的病毒性传染病,严重威胁着畜禽的健康。尽管预防接种和药物治疗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未能完全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而且随着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饲养条件的改变,日继发现新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这样势必会增加养殖业的成本,加上病毒抗原的漂移,超强毒株的出现和母源抗体的干扰,促使人们不断探索新的防疫途径,动物抗病品系的筛选和培育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 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有学者报道了不同鸡对马立克氏病敏感性存在差异,并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内对动物抗病育种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和探索。后来由于免疫学和生物制品学的发展,使得大部分传染病都可通过预防接种得到有效的控制,造成抗病育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冷落,但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不仅分离或合成了一类具有抗病毒和免疫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还发现了具有终止病毒基因转录和反应的一类小分子RNA。为此,国外学者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提出了基因工程抗病育种的设想,为抗病育种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将就近20年来国内外关于畜禽抗病育种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同时对通过标记辅助选择和转基因技术来提高畜禽抗病力的可行性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5.
强的纳米(Nanometer)863生物助长器在海水虾养殖中的试验总结报告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试验通过强的纳米863生物助长器(简称强的纳米863)对水产养殖水质、虾苗培育、海水虾生长发育的影响,测定养殖水体pH值、透光度、DO、NH4—N、NH2一N、NO2-N、NO3一N、COD、余氯等各项理化因子指标的变化。经360天的试验结果表明,用强的纳米863处理水和饵料,可改善水质,增进虾的食欲,促进生长,且在一定范围内有抗菌灭藻的作用。试验结果还表明,使用强的纳米863,减少虾池换水量,各项理化因子指标均好于对照,符合标准养殖范围,幼虾成活率高,虾体健壮,抗病力强。虾苗成活率比对照提高85.53%,成虾产量比对照提高3l%。 相似文献
6.
规模化猪场的主要污染物对环境的危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是世界第一养殖大国,据FAO统计,1998年,中国占世界猪存栏头数的50.90%,占亚洲猪存栏头数的84.2%。生产的规模化、集化是当前国内外养猪生产发展的主要趋势。随着养猪生产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养猪已经农村副业地位发展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支柱产业,规模化,集化化养业地位发展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支柱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养猪场迅速发展,这些规模化猪场在生产优质猪肉产品的同时,也在向环境中排放各种废弃物,这些废弃物主要来自于猪的粪便,污水和排放出的各种有害气体及不良气味等,一般一个年产万头肉猪的养猪场,年排污量至少3万吨,如不作任何处理,直接排放到环境中,将严重污染空气、土壤和水源、成为畜禽传染病,寄生虫和人畜共患病的传染源,对人类赖于生存的环境造成极大砂坏,严重影响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β—葡萄糖与β—葡聚糖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β-葡聚糖主要存在于大麦和燕麦中,也是降低大麦和燕麦营养价值的首要因素。而β-葡聚糖酶则用来对付β-葡聚糖,它可以降解β-葡聚糖,消除β-葡聚糖的抗营养作用,从而提高大麦和燕麦的使用价值。本文主要介绍了β-葡聚糖的化学结构、分布以及抗营养性,同时对β-葡聚糖酶的作用机理及其在畜牧业上的应用作了概述,并且对β-葡聚糖酶今后的发展做了估计。 相似文献
8.
9.
鄱阳湖区黄鳝体长、体重与性比关系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不同季节在黄鳝市场随机购得的569尾黄鳝体重、体长测量及解剖取性腺观察鉴定性别,统计、分析得出:569尾黄鳝雌性占76.8%,间性占6.5%,雄性占16.7%.春季122尾黄鳝中雌性占85.2%,间性2.5%,雄性12.3%;夏季95尾黄鳝中,雌性占84.2%,间性8.4%,雄性7.4%;秋季231尾黄鳝中,雌性68.4%,间性8.2%,雄性23.4%;冬季121尾黄鳝中雌性78.5%,间性5.8%,雄性15.7%.体长25 cm以下全为雌性,未见雄性;体长25~30 cm,雌性:间性,为1:0.017;初步认为体长30 cm左右为性逆转的起点;体长30~50 cm是间性黄鳝出高峰期,但50 cm以上仍有部分雌性个体.40cm范围以下雌性占多数,45 cm以上雄性占多数.体重25 g以下个体很少见到性转化个体,雌性:间性,为1:0.012;初步认为体重25 g左右为性逆转的起点.25~150 g是间性黄鳝出现高峰期,但黄鳝体重150 g以上仍有部分雌性个体.黄鳝人工繁殖选择野生黄鳝规格为体重75 g以下,体长40cm以下,可基本保证雌鳝占大部分;黄鳝体重75 g以上,体长45cm以上,可基本保证雄鳝占大部分. 相似文献
10.
泰和鸡营养需要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泰和鸡又称“丝毛乌骨鸡”、“竹丝鸡”、“乌鸡”,是我国特有的珍禽品种。泰和鸡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含有丰富的人体必需的各种氨基酸,胆固醇含量低,是人类的理想食品。泰和鸡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本草纲目》中记载:"乌鸡益助阳气、起阴补肾、主治虚劳亏损、治消毒、中恶、腹泻、益产妇、下痢噤口"。目前,以泰和鸡为主要原料制成的中成药就有数十种。泰和鸡还具有相当高的观赏价值,早在1915年就列为“世界著名观赏鸡”。 随着国内外市场对泰和鸡需求量的不断扩大,泰和鸡的规模化、集约化饲养有了很大发展,饲养量剧增。然而,关于泰和鸡营养需要的研究还很缺乏,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尚无一个泰和鸡的饲养标准。泰和鸡日粮的配合一般是参照产蛋鸡、地方黄鸡或肉鸡的饲养标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