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为了解中国黄颡鱼群体遗传变异规律,基于线粒体DNA控制区片段对本研究采集到的5个群体和文献收集的4个群体共258尾黄颡鱼进行群体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基因交流和群体历史动态分析.结果显示,在长度为413 bp的控制区片段上,9个群体的单倍型多样度在0.336±0.095~0.700±0.078之间,核苷酸多样度为0.087%±0.096%~0.258%±0.208%.基于所有单倍型构建的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不存在明显的谱系结构.单倍型网络图显示存在两个主单倍型.遗传结构分析显示不同水系间存在显著的遗传结构差异,其中洪泽湖和射阳河群体遗传结构位置不确定.群体历史动态分析表明,黄颡鱼群体存在群体扩张事件,扩张时间发生在末次间冰期时期.研究表明,9个群体遗传多样性呈现中—低等水平;射阳河和洪泽湖群体与长江和黄河水系在历史上尤其在黄河夺淮期间存在广泛的基因交流,导致其遗传结构位置不确定.黄颡鱼有效种群数量变化与第四纪冰期—间冰期气候波动有一定关系,中更新世气候转型后的末次间冰期升温可能导致了黄颡鱼群体扩张. 相似文献
3.
实验探讨了富硒酵母对斑点叉尾鮰肝脏的毒性作用及蛋白质组学的影响,结果表明,饲养56 d后正常组和有机硒组采用原子荧光法检测硒含量均值为0.15和0.81 mg/kg。H.E染色显示有机硒组肝细胞有明显的疏松化,部分发生脂肪变。通过二维凝胶电泳结合ImageMaster软件分析,鉴定出8个表达差异蛋白质点,其中3个在有机硒组表达上调,5个在有机硒组特异表达,经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鉴定,这些蛋白质分别是伴侣蛋白TCP1-亚基8、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4SNcTudor蛋白、腺苷激酶、酮糖移转酶、丙氨酰-tRNA合成酶。富硒酵母饲料对斑点叉尾鮰肝具有明显的毒性效应,有机硒调控4SNc-Tudor蛋白,通过信号传导通道加强机体免疫。 相似文献
4.
采用微耳石日轮鉴定了2009年7-8月采自长江湖口水域的23尾青鱼幼鱼、111尾草鱼幼鱼、73尾鲢幼鱼和70尾鳙幼鱼的日龄,其平均日龄分别为52.4±5.6d、57.1±10.6d、49.8±4.7d和57.5±7.1d。回归分析表明,四大家鱼幼鱼微耳石短半径与日龄及鱼体大小均呈显著线性关系,日龄与体长、体重也均呈显著线性关系。依据日龄推算,青鱼、草鱼、鲢和鳙幼鱼的体长平均生长率分别为0.1651 cm/d、0.1426cm/d、0.0928 cm/d、0.0997 cm/d,体重平均生长率分别为0.9412 g/d、1.0211g/d、0.4978 g/d、0.7292 g/d。 相似文献
5.
6.
7.
8.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是我国重要的增养殖对象之一,近年来,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由细菌、病毒和类立克次体等引起的各种疾病日趋严重,给中华绒螯蟹养殖产业造成了巨大损失~[1-3]. 相似文献
9.
以赣江野生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基因组DNA为试验材料,研究Mg2+浓度、dNTP浓度、引物浓度和模板浓度4个参数对ISSR-PCR反应的影响,建立一套适合青鱼ISSR-PCR反应的最佳体系。结果表明,在25μL的反应体系中,Mg2+、dNTP、引物和模板4个参数的最适宜浓度分别为:3.0mmol/L、0.25mmol/L、0.4umol/L和30ng。PCR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5min,94℃30s,52℃45s,72℃2min,共38个循环,最后72℃继续延伸10min。 相似文献
10.
2007年10月至2009年9月逐月采集短短颌鲚样本,分析其不同体质量的生化成分和能量变化.结果表明,短颌鲚水分含量为77.03%~79.88%,粗灰分为2.75%~3.06%,粗脂肪为3.79%~4.29%,粗蛋白为13.11%~15.15%,能量含量为6.44~6.77J/mg.随着体质量不断的增加,鱼体水分含量依次降低,灰分变化微小,脂肪、蛋白质和能量含量依次升高,脂肪含量在5个生长阶段差异不显著(P>0.05).呈味氨基酸含量与总氨基酸含量的比值为39.36%~41.17%,在不同生长阶段中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