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水系绒螯蟹群体外部形态的判别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长江、辽河、瓯江和海河四个水系及南流江和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两个地区的绒螯蟹为研究对象,测量了其头胸甲及附肢等37个形态特征,应用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的方法对不同水系的绒螯蟹形态特征进行数理统计分析。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长江、瓯江、海河和辽河水系的样本分为一组,而南流江和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地区的样本分为另一组。判别分析结果显示:选用4个特征值时,Ⅰ组和Ⅱ组判别分析的准确率分别为97.46%和87.10%,判对的概率为95.302%。四水系的判别准确率海河为76.47%,长江为100%,瓯江为87.50%,辽河为91.89%,判对的概率为92.373%。 相似文献
2.
流式细胞术比较研究三种对虾血细胞的分群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应用流式细胞术对墨吉对虾(Penaeus merguiensis)、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三种对虾的血细胞类型进行了比较研究。根据其血细胞的前向角散射光(FSC)和侧向角散射光(SSC)特征的不同将血细胞分群,FSC和SSC二维图分析表明三种对虾的血细胞都可分为三个亚群:透明细胞、小颗粒细胞、大颗粒细胞。同时还对各种类型血细胞所占比例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各个亚群血细胞所占组成比例在三种对虾之间具有相似性。其比例均为:小颗粒细胞最多,约为45%~49%;透明细胞次之,约为26%~28%;大颗粒细胞最少,约为10%~12%。 相似文献
3.
养殖澳洲银鲈肌肉营养成分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常规分析方法测定了工厂化养殖的澳洲银鲈(B idyanus bidyanus)的肌肉营养成分。结果显示,澳洲银鲈肌肉干物质中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分别为85.80%、9.82%。100 g肌肉中8种常规矿物元素含量分别为Ca16 mg、Mn 0.02 mg、Zn 0.5 mg、Cu 0.02 mg、K 371 mg、Na 27 mg、Mg 27 mg、Fe 0.6 mg;氨基酸含量为18.69 mg,其中必需氨基酸含量为7.5 mg;脂肪酸含量为10.2 mg,其中饱和脂肪酸3.62 mg,不饱和脂肪酸6.58 mg。 相似文献
4.
急性温度胁迫对半滑舌鳎血液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急性温度胁迫对半滑舌鳎血液生理指标的影响,将半滑舌鳎在17 ℃海水中驯化2周后直接放入21 ℃(T21)、24 ℃(T24)、27 ℃(T27)的海水中热冲击1.5 h,再放回17 ℃海水中饲养.分别在温度胁迫前(对照)、温度胁迫后0、6、12、24、48、96 h,尾柄采血,检测血浆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白蛋白/球蛋白(A/G)、溶菌酶(LZM)、血糖(Glu)、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基转移酶(AST)等指标.试验结果表明,温度胁迫后SOD先降后升,胁迫后12 h降至最低;CAT在胁迫后12 h急剧下降,之后维持较低水平;温度胁迫后GSH和MDA先升高后降至对照水平;T21、T24组GSH在胁迫后12 h升至最高,T27组24 h升至最高;MDA在胁迫后6 h升至最高;温度胁迫后6 h LZM急剧升高,之后维持较高水平;温度胁迫后A/G先降后升,12 h降至最低,96 h恢复至对照组水平;Glu在胁迫后6 h急剧降低,之后维持在较低水平;TG在胁迫后出现波动,并有恢复至对照组水平的趋势;CHO在胁迫后整体呈下降趋势.ALT在胁迫后先升(12 h达峰值)后降,T21和T24组在48 h恢复至对照组水平,T27组在96 h仍高于对照组.T27组AST先升高(6 h达峰值)后恢复至对照组水平,T21和T24组AST在胁迫后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5.
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线粒体DNA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长江水系南京和江都地区中华绒螯蟹共61个个体的线粒体COI基因进行了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应用PCR技术扩增了中华绒螯蟹线粒体COI基因,选用8种能识别4碱基的限制性内切酶对该基因片段进行RFLP分析。在两个群体中共检测出8种复合单倍型,其中复合单倍型AAAAAAAA和BBBBBAAB为两个群体所共有,它的个体数所占的百分比在两个群体(南京和江都)中分别为87.9%、12.1%和50.0%、25.0%。在南京群体中,复合单倍型间的遗传距离为0.077,而在江都群体中,复合单倍型间的遗传距离为0.004~0.077;南京和江都群体的线粒体COI基因多态度(或称核苷酸多样性指数)π值分别为0.008和0.019。结果说明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具有一定的群体内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6.
渤海湾主要渔业资源长度与体质量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2008年-2009年渤海湾渔业资源调查的22种主要渔获体长(叉长、头胸甲长、头胸甲宽、胴体长)和体质量数据进行统计,并对各生物种类体长与体质量关系进行幂函数回归。结果显示,22种主要渔获包括分属4目、7科的9种鱼类,8种虾蟹类隶属十足目下的6个科,4种软体类属于2个目、2个科,以及1种虾蛄;22个种类体长与体质量关系回归的指数b介于1.271~3.316,主要集中在2.979附近,其中10种是等速生长,另10种是负异速生长,还有2种是正异速生长;除4种虾外,其余种类的体长与体质量回归式的相关系数R2均超过0.81,幂函数对体长与体质量数据的拟合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4种中草药添加剂对金丝鱼急性毒性响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生态条件下,研究了4种常用水产动物中草药添加剂对金丝鱼(Tanichthrs altbonubes)胁迫的响应变化。结果表明,4种中草药添加剂对金丝鱼影响的大小依次为大蒜素(Allicin)〉枸杞多糖(Lycium baramm polysaccharide,LBP)〉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APS)〉香菇多糖(Lentinan,LNT);对金丝鱼的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10.89、156.81、239.49和278.92mg·L^-1。试验结果可为常用中草药添加剂对水生动物的影响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8.
9.
基于Ecopath模型的大亚湾海域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亚湾是位于广东省东部的重要经济活动区域,渔业资源捕捞和航道运输等行为改变了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因此,评估和可持续利用渔业资源需要计算该生态系统各功能组之间的相互作用.该研究通过Ecopath with Ecosim(EwE 6.4)软件,利用2012年大亚湾海域渔业资源调查数据将大亚湾生态系统划分为18个功能组和1个碎屑组,整体了解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总体特征和各食物网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大亚湾生态系统各营养级呈现金字塔结构,营养级范围在1~3.29级之间.食物链通道主要有2条,一条为牧食食物链,另一条为碎屑食物链.大亚湾生态系统营养级转换效率较低,生态系统总转换效率仅为8%.大亚湾生态系统总流量为6 249.573 t·(km2·年)-1,系统总生产量为2 827.584 t·(km2·年)-1,总净初级生产量为2 468.36 t·(km2·年)-1,总初级生产量/总呼吸量(TPP/TR)为2.185,Finn循环指数(FCI)和平均能流路径(MPL)分别为4.8%和3.53,联结指数(CI)和系统杂食性指数(SOI)分别为0.324和0.174.综上,大亚湾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单,稳定性较差,系统处于幼期阶段,亟须加强捕捞限制和资源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0.
为评估环境突变、被捕食、纳潮、非法捕捞和交尾死亡对资源量和渔获量的影响,及5种死亡因素和与生长有关的参数引入不确定性对估算生物学参考点(Fmax和F0.1)的影响,基于发展的可应用于研究放流增殖渔业的YPR(yield per recruitment)模型,模拟5种死亡因素不同水平下放流中国明对虾的资源变动规律.结果显示,环境突变、被捕食、纳潮、非法捕捞和交尾死亡水平越高,单位放流资源量和渔获量越少,交尾死亡尤其对累计单位放流渔获量的影响明显;在未引入不确定性时,作用于开捕前的环境突变、被捕食、纳潮和非法捕捞死亡的不同水平对生物学参考点无影响,与生长有关的参数及5种死亡因素引入不确定性可能存在低估F0.1和Fmax的现象.研究表明,减小与放流技术有关的环境突变、被捕食、纳潮和非法捕捞死亡水平对提高放流中国明对虾渔业效果有明显的作用,交尾死亡发生的时间及死亡水平对放流中国明对虾渔获有直接的影响,当参数引入不确定性时进行放流中国明对虾资源评估,生物学参考点的中位数较均值抗不确定性干扰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