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观测养殖型暗纹东方鲀,获得4个年龄组的生长数据和解剖资料。拟合出雌、雄的体长体重关系和生长方程,分析其肥满度、胸腹围特点以及性腺和肝脏发育特点。结果显示,养殖型暗纹东方鲀雌雄体长生长规律相似;但体重在2.5龄前雄鱼生长速度大于雌鱼,2.5龄后则相反。养殖暗纹东方鲀体型比野生暗纹东方纯肥胖。体重/体长和肥满度皆大于野生型。研究还发现,养殖暗纹东方鲀性腺发育不良和肝脏脂肪变性发生率高,且两者的发生存在一定关系,致使全人工育成的成鱼繁殖难以成功。 相似文献
3.
对江苏和安徽地区患颤抖病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各器官和组织进行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表明,类立克次体(Richettsia-like Organisms,RLOs)广泛寄生于病蟹各器官和组织中。它们特异性地寄生于病蟹各器官的肌肉和结缔组织以及血细胞中,血淋巴中的小颗粒细胞是类立克次体的主要繁殖场所和传播载体。类立克次体对病蟹机体的结缔组织的广泛侵入,以及对胸神经节及神经与肌肉的接头-运动终板的侵染正是颤抖病症状(不食、肌无力、肢体阵发性颤抖)的病理结构基础。本研究旨在探讨RLOs与中华绒螯蟹颤抖病的关系,从而为建立有效的防治措施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5.
以白鱼粉为蛋白源设计了6个不同蛋白质水平(35%,40%,45%,50%,55%,60%)的等能饲料,采用室内水泥池养殖,在水温为24~26℃条件下对暗纹东方鲀幼鱼进行了12周的生长实验以确定其最适蛋白质需要量.增重率和饲料效率随着蛋白质水平的增加而上升,50%试验组的鱼体增重显著高于35%、40%和45%试验组(P<0.05),蛋白质含量高于50%以后增重不再有显著变化(P>0.05).蛋白质效率总体上随着蛋白质水平的增加趋于降低,但在35%、40%和50%试验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采用折线模型测算出暗纹东方鲀幼鱼获得最大增长和对饲料利用最佳时的蛋白质水平分别大约是49%和46%,据此估算出暗纹东方鲀幼鱼的最适蛋白质含量为46%~49%,这一结果同红鳍东方鲀的最适蛋白质需要量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18种中草药煎液对温和气单胞菌的抑、杀菌效果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琼脂扩散法(打孔法)测定了五倍子等18种中草药对2株病原温和气单胞菌(Aerom onas sobria)的抑制作用,并采用试管2倍稀释法测定抑菌效果较强的中草药对这2株温和气单胞菌的抑菌和杀菌浓度。结果显示:五倍子、苏木、地锦草、石榴皮、黄芩、虎杖和山楂对病原温和气单胞菌的抑菌效果较强;苏木、五倍子、地锦草和石榴皮4种中药对2株温和气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 IC)为1.56~6.25 mg/mL之间,最小杀菌浓度(MBC)为3.12~12.5 mg/mL之间,其中五倍子的抑菌和杀菌浓度最低,分别为1.56 mg/mL和3.12 mg/mL;而金银花等11种中草药抑菌作用较小。结果表明,所选取的18种中草药中五倍子对防治由温和气单胞菌感染引起的水产动物疾病最为有效。 相似文献
7.
8.
采用琼脂扩散法(打孔法)测定了五倍子等18种中草药对鳗弧菌、副溶血弧菌、河口弧菌及霍乱弧菌等4种病原弧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五倍子、苏木、地锦草、石榴皮、黄芩、虎杖和山楂等7种中草药对病原弧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而金银花等11种中草药抑菌作用较弱;同时采用试管连续稀释法,测定了五倍子等抑菌效果较强的7种中草药对4种病原弧菌的抑菌和杀菌浓度。结果表明,苏木、五倍子、地锦草和石榴皮4种中药具有较好的抑菌和杀菌作用,此4种中药对鳗弧菌、副溶血弧菌、河口弧菌及霍乱弧菌等4种病原弧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0.78~6.25mg/ml,最小杀菌浓度(MBC)为3.12~12.5mg/ml。 相似文献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