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水产渔业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了解绥芬河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keta Walbaum)的年龄、生长以及初次性成熟叉长情况。通过对20152017年采捕到的绥芬河大麻哈鱼洄游群体241个样本的鳞片观察和基础生物学测定,将其分为1~+、2~+、3~+、4~+、5~+五个年龄组,采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模拟了大麻哈鱼不同性成熟年龄以及雌、雄个体间的生长,通过最大似然法估计模型的参数。残差平方和分析(ARSS)显示,绥芬河大麻哈鱼雌、雄个体间以及不同性成熟年龄组(2~+,3~+)间的生长差异显著。采用Logistic曲线方程拟合了绥芬河大麻哈鱼的性成熟概率曲线,结果显示大麻哈鱼雌性个体的50%初次性成熟叉长(L_(50))比雄性大,ARSS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年份间雌、雄个体的性成熟概率差异极其显著。此外,调查结果显示绥芬河大麻哈鱼的平均叉长有减小的趋势,且出现低龄(1~+龄)个体。  相似文献   
2.
唐富江  高文燕  李慧琴  刘伟 《水产学报》2020,44(12):2100-2111
大银鱼是东亚特有的小型经济鱼类,相关研究工作主要由我国科技工作者开展。本文对大银鱼分类、生长、繁殖、孵化与胚胎发育、移植与产量波动以及对其他鱼类的影响等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更正后的大银鱼拉丁学名存在尚未被广泛使用的问题。多年的移植增殖使大银鱼产生了大量新的遗传变异,形态上也有所改变,丰富了大银鱼的种质资源。不同纬度地区大银鱼快速生长的月份不同,虽然北方生长季节短,但大银鱼个体却不小于南方。大银鱼能否稳定地转变为食鱼性决定了其生长速率和最终个体大小,其种群内出现个体大小分化的饵料资源条件尚不清楚。种群内是否出现个体大小分化决定了大银鱼的性选择模式,而相关的研究尚未开展。大银鱼为一次性产卵鱼类,其自然受精率高于人工受精率,因此,在增养殖中若能保留合适的繁殖群体量则无需人工投放受精卵。大银鱼的胚胎发育及其影响因素已经比较清楚,足以指导受精卵的生产。大银鱼是耐盐碱鱼类,可用于发展盐碱水域渔业。饵料生物资源的过度消耗被认为是大银鱼产量跌入低谷的原因,但相关的定量生态学研究有待开展,以指导大银鱼的可持续稳产。本研究还针对大银鱼种群爆发对土著鱼类影响的问题,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遥感数据反演低盐湖盐度的能力, 以西藏错鄂湖为例, 利用 Sentinel-2 多光谱数据, 对比了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光谱反射率与水表盐度的相关性, 基于波段反射率和归一化水体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water index, NDWI), 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对西藏错鄂湖水表盐度进行反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绿波段反射率与盐度的相关性高于其他波段, 当盐度低于 3 时, 近红外波段反射率与盐度相关性最高; 9 种变量组合的盐度反演模型中, NDWI 变量的加入能够提高模型的反演精度, 且 NDWI、近红外波段、蓝波段 3 个变量组合的线性回归模型反演盐度的精度最高, 平均绝对误差(the mean absolute error, MAE)为 0.103, 决定系数 R2 最大, 为 0.5696, 说明盐度实测值和预测值拟合结果较好。从对全湖的预测结果看, 错鄂湖的水表盐度空间分布总体呈现出岸边、河口低, 湖泊内部高且分布较为均匀的格局, 预测盐度均值约 4.14, 与实测均值 4.15 十分接近, 验证了反演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多光谱遥感数据在预测错鄂湖泊水表盐度方面具有准确度高、快速便捷的优势, 对利用多光谱遥感数据进行低盐湖泊水表盐度反演具有指导意义, 对水生生物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
鄱阳湖通江水道是多种洄游性鱼类完成生活史过程的重要通道, 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 对于长江中下游鱼类资源的养护及其多样性维持至关重要。为了解越冬时期鄱阳湖通江水道中不同体长鱼类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及栖息生境状况, 本研究将鱼类声学探测、生境遥感定量制图分析和三维水动力模拟相结合, 分别绘制出 3 种不同体长鱼类群落的水深(SID)、流速(SIV)、坡度(SIS)等单因子生境适宜度指数曲线, 并利用乘积法建立栖息地适宜性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 HSI)模型, 对通江水道中不同水域的鱼类生境适宜度进行对比和评估。结果表明, 鄱阳湖通江水道越冬时期鱼类平均全长为(10.1±5.73) cm, 主要分布在屏峰山以北的湖口县、鞋山和屏峰附近 3 个水域; 小体长鱼类群组(1~20 cm)水深的生境适宜度曲线为双峰型, 最适宜水深包括 3.06~4.59 m 和 9.18~12.24 m 两个区间, 流速为 0.05~0.13 m/s, 坡度为 0~2.23°; 中等体长组(20~40 cm)及大体长组(>40 cm)鱼类适宜的水深、流速和坡度的生境适宜度曲线均为单峰型, 其中中等体长组最适宜栖息的生境因子范围为水深 9.18~13.77 m、流速 0.05~0.13 m/s 和坡度 0~2.23°, 大体长组为 13.77~15.3 m、0.10~0.13 m/s 和 0~2.23°。  相似文献   
5.
采用中-大尺度遥感监测手段,对长江流域水域及消落区开展调查与分析,重点阐述长江流域从自然水体为主向人工水面为主的变化趋势,及其对长江流域天然渔业资源衰退的潜在影响。结果显示,近40年全长江流域历史最大水面约63 360 km2,最小水面约26 396 km2,历史最大消落面积约36 964 km2。2019—2020年“一江两湖七河”最大水面约为19 663 km2,最小水面约为14 281 km2,消落区面积6 337 km2,其中反季节性消落区633 km2。2001—2020年和1984—2000年两时段相比,地表水减少水面中超过80% 来自于具有自然水文情势的消落区,而新增水面中,由于水库充填导致的河流水面增加达5 500 km2,致使长江流域水域类型组成结构发生了巨大转变,自然水体占比不足20世纪80年代的一半,而同时期的鱼类资源现存量也下降为20世纪80年代的一半。本研究首次明确反季节性消落区的概念,探讨了长江流域河流梯级水库充填形成的反季节性消落区与鱼类“三场”(产卵场、索饵场和越冬场) 关键栖息地丧失的关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