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4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试验主要研究饲料中添加金针菇菇头对草鱼生长、消化酶活性、肠道组织结构、肌肉品质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为合理开发金针菇菇头、减少生物资源浪费、配制绿色优质草鱼饲料提供试验依据。挑选360尾初始体重为(20.00±0.25) g的草鱼,随机分成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各组饲喂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0.5%(Ⅰ组)和1.0%(Ⅱ组)的金针菇菇头的3种等氮等脂试验饲料。试验期8周。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Ⅰ组和Ⅱ组的增重率显著增加(P0.05),Ⅰ组的肠体比显著降低(P0.05),Ⅱ组的肝胰腺指数显著升高(P0.05)。各组之间粗脂肪、粗灰分、粗蛋白质和水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2)与对照组相比,Ⅱ组的肠道脂肪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Ⅰ组和Ⅱ组的肠道淀粉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3)与对照组相比,Ⅰ组和Ⅱ组的中肠肌层厚度和杯状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5)。4)与对照组相比,Ⅰ组的肌肉硬度、胶黏性和咀嚼性显著升高(P0.05)。5)与对照组相比,Ⅰ组和Ⅱ组的血清葡萄糖含量、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Ⅰ组和Ⅱ组的血清尿素氮、甘油三酯含量和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下降(P0.05),Ⅱ组的血清总胆固醇含量显著下降(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适量金针菇菇头可促进草鱼生长,改善肠道组织结构,提高肠道消化酶活性,改善草鱼肌肉品质。  相似文献   
2.
蔡丽  魏泽宏  唐涛  刘少军  麦康森 《水产学报》2021,45(10):1621-1633
为探究池塘内循环水"跑道"养殖与池塘传统养殖鱼类在肌肉营养品质与挥发性风味化合物方面的差异,以翘嘴鲌为研究对象,通过氨基酸自动分析仪、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及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联用技术对两种养殖方式下的翘嘴鲌肌肉进行了氨基酸、脂肪酸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鉴定与分析,并建立了两种不同养殖模式下翘嘴鲌肌肉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指纹图谱。结果显示,两种养殖方式下的翘嘴鲌肌肉蛋白脂肪无显著性差异,"跑道"养殖组翘嘴鲌显著提高了肌肉中必需氨基酸[(8.54±0.01) g/100 g]和总氨基酸含量[(17.36±0.00) g/100 g]。在两种翘嘴鲌肌肉中共鉴定到23种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相较于池塘传统养殖组,"跑道"养殖组提高了翘嘴鲌肌肉中2-庚酮、正己醇和1-辛烯-3-醇的含量,降低了乙醇、2-丁酮、3-羟基-2-丁酮、丁醛、3-甲基-丁醛、2-甲基-丁醛、正戊醛、正庚醛、苯甲醛、正辛醛和壬醛的含量。"跑道"养殖组翘嘴鲌相较于池塘传统养殖组,降低了部分能产生不愉悦气味的化合物的含量,具有改善肌肉挥发性气味的潜能。研究表明,"跑道"养殖翘嘴鲌在不改变肌肉成分的基础上,改善了翘嘴鲌肌肉氨基酸和风味物质的组成。以上结果为池塘内循环水"跑道"养殖模式养殖下的翘嘴鲌肉质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鲫鲤杂交鱼减数分裂关键基因(Spo11和Mlh1)的序列和表达特征,揭示异源双亲减数分裂因子在杂交品系的传代中是否存在选择压力,为解析远缘杂交跨越生殖障碍打下遗传学基础。【方法】以已形成稳定品系的鲫鲤杂交鱼为研究对象,包括红鲫(RCC)、湘江野鲤(CC)、鲫鲤杂交子代(F1)和异源四倍体鲫鲤(4nAT),通过分子克隆、序列比对及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研究Spo11基因和Mlh1基因在鲫鲤杂交鱼中的遗传规律和表达特征,并分析其与原始父母本间的关系。【结果】RCC、CC、F1和4nAT的Spo11基因CDS序列绝大部分为1152 bp,仅4nAT中存在1157 bp的CDS序列;在F1和4nAT中均稳定获得2种原始亲本的独立遗传片段,且在4nAT中还检测到原始父母本重组基因片段[4n-SPO11-11-2(MT648223)],其与原始母本RCC-Spo11基因对应片段的相似性为96.2%,与原始父本CCSpo11基因对应片段的相似性为93.7%,表明Spo11基因表达模式并非完全保守性及4nAT存在遗传变异性。Mlh1基因CDS序列在鲫鲤杂交鱼中同样稳定存在,表现出稳定的杂合遗传特征,即F1和4nAT中既存在RCC-Mlh1基因CDS序列(相似性为99.5%),也存在CC-Mlh1基因CDS序列(相似性为99.4%),鲫鲤杂交鱼相应的遗传片段和原始亲本间仅存在极少的基因位点变异。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表明,SPO11蛋白和MLH1蛋白在鲫鲤杂交子代中均能正常表达。其中,4nAT的精巢中仅表达相对分子量较大的SPO11-β亚体,而F1的精巢中仅表达相对分子量较小的SPO11-α亚体。【结论】F1和4nAT能稳定杂合遗传原始亲本RCC的Spo11基因和Mlh1基因,虽然在CDS序列结构上存在少量差异,但最终都能独立表达相关蛋白,即杂交鱼形成过程中减数分裂关键基因的表达正常可为其跨越生殖障碍打下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4.
不同倍性鱼的gnih和gnihr3差异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促性腺激素抑制激素(gonadotropin inhibitory hormone, GnIH)及其受体GnIHR在不同倍性鲫鲤生殖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实验通过PCR和RACE技术获得了二倍体红鲫和异源三倍体鲫的gnih、gnihr3基因c DNA全长。结果显示,2种鱼gnih基因编码的蛋白序列均含有GnIH肽典型的LPXRF标志,gnihr3基因编码的蛋白为含有7个跨膜区的G蛋白偶联受体。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了2种鱼的gnih、gnihr3基因mRNA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gnih基因主要在下丘脑中高表达;gnihr3基因在下丘脑-垂体-性腺(HPG)轴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表达;此外,无论是非繁殖期或繁殖期,gnih基因在红鲫下丘脑中的表达量均高于异源三倍体鲫;同时,gnihr3基因在红鲫下丘脑和垂体中的表达量均高于异源三倍体鲫,但在卵巢中的表达则后者较高。利用组织原位杂交分析了gnih和gnihr3基因在2种鱼下丘脑和垂体的组织定位情况,结果发现,gnih基因在2种鱼脑中Npp、Npo、NLT区均有明显杂交信号;gnihr3基因主要定位在这2种鱼垂体的PPD、RPD区,NH和PI区杂交信号较弱;同时,gnih和gnihr3基因在异源三倍体鲫中的杂交信号比红鲫弱。研究表明,在下丘脑大量表达的GnIH,结合广泛分布于HPG轴的受体GnIHR,并通过多条途径参与调控性腺发育。gnih、 gnihr3mRNA在2鱼组织中的表达存在差异性,从分子水平提供了异源三倍体鱼不育的证据,在鱼类繁殖生物学和遗传育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成年雌性弓背青鳉(Oryzias curvinotus)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环境相关浓度(0.93、9.33和102.33μg/L)双酚AF(BPAF)短期暴露对其生存、生长和生殖的影响。结果表明,102.33μg/L BPAF暴露21 d极显著降低了成年雌性弓背青鳉的存活率和生长状况因子;9.33和102.33μg/L BPAF暴露导致成年雌性弓背青鳉肝细胞排列松散、脂肪积累减少,102.33μg/L BPAF暴露还导致肝细胞形态出现明显肿胀;102.33μg/L BPAF暴露导致其卵母细胞大多停留在初级卵母细胞阶段,抑制了卵母细胞的成熟。另外,102.33μg/L BPAF暴露显著或极显著上调了vtglike、vtg1、vtg2和chgh在肝脏中的转录水平以及cyp11a、cyp19a1a和gsdf在卵巢中的转录水平。不同环境相关浓度的BPAF暴露对成年弓背青鳉雌鱼有较强的致死效应、生长抑制效应、雌激素效应,并可引起肝损伤和卵母细胞发生障碍。  相似文献   
6.
谷氨酰胺合成酶(GS,glutamine synthetase)是由GlnA基因编码的生物体中最古老也是最广泛存在的酶,它参与许多生物体中的氮和碳代谢,是生物体氮代谢的关键酶之一,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研究了GlnA基因对刺糖多孢菌Saccharopolyspora spinosa的生长发育及次级代谢产物合成的影响,从刺糖多孢菌基因组中克隆了glnA 基因的部分片段,将其与穿梭载体pOJ260连接,构建敲除载体pOJ260-glnA,通过接合转移将其导入刺糖多孢菌野生菌中,获得刺糖多孢菌敲除菌株S.spinosa-△glnA;同时,利用重叠延伸PCR将glnA基因置于红霉素强启动子PermE下,并将融合片段PermE-glnA与穿梭载体pOJ260进行酶切酶连,构建过量表达载体pOJ260-PermE-glnA,通过接合转移将其导入刺糖多孢菌中,获得了刺糖多孢菌过量表达菌株S.spinosa-glnA。表型分析发现,glnA基因的敲除对刺糖多孢菌的菌丝形态、孢子萌发等方面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HPLC检测分析发现,过量表达菌株中多杀菌素产量相比原始菌株提高到170%;该研究表明glnA基因对刺糖多孢菌的生长发育与多杀菌素的合成有一定的影响,为研究其在链霉菌次级代谢过程中的作用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7.
合方鲫及其亲本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生化分析手段对合方鲫及其亲本的肌肉营养成分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合方鲫肌肉中水分含量为71.00%,显著低于其亲本的水分含量(日本白鲫:75.60%,红鲫:75.50%),说明合方鲫具有低水分的特征。合方鲫的蛋白质含量为17.70%,高于红鲫的蛋白质含量(17.00%),且显著高于日本白鲫的蛋白质含量(14.80%)。在15种检测的氨基酸含量中,合方鲫的氨基酸总量(15.87%)、必需氨基酸总含量(6.55%)均高于红鲫的氨基酸总量(15.52%)和必需氨基酸总含量(6.46%),且显著高于日本白鲫的氨基酸总量(13.13%)和必需氨基酸总含量(5.27%)。值得一提的是合方鲫的呈味氨基酸总含量高达6.26%,高于红鲫的呈味氨基酸总含量(6.07%),且显著高于日本白鲫的呈味氨基酸总含量(5.29%)。研究表明,合方鲫是一种营养价值高、肉味鲜美的鱼类,为其生产上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杂交起源的合方鲫品系和新型同源二倍体类鲫(NCRC)品系、实验红鲫品系及野生鲫群体的遗传特征,揭示杂交鲫群体与野生鲫群体的种质资源现状,为开展鲫育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个杂交品系(合方鲫和NCRC)、1个实验室养殖品系(实验红鲫)和3个野生鲫群体(分别采自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长沙市长沙县和常德市)为研究对象,采用PCR扩增6个鲫群体的线粒体COI基因和D-loop区序列,使用DnaSP 6.12分析群体遗传多样性,利用MEGA 7.0.26计算群体内和群体间的遗传距离,运用TCS Network算法绘制单倍型网络,再以Structure 2.3.4推测群体遗传结构;利用Arlequin 3.5.2.2计算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FST),并以邻接法(NJ)、最大似然法(ML)和贝叶斯推断法(BI)分别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通过Tajima’s D和Fu’s Fs中性检验结合核苷酸错配分布分析评估群体历史动态。【结果】基于线粒体COI基因和D-loop区联合序列,从6个鲫群体中共鉴定出25个单倍型(Hap1~Hap25);且3个野生鲫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h,0.582~0.877)和核苷酸多样性(π,0.00227~0.00532)明显高于2个杂交品系和实验红鲫品系。构建的单倍型网络结构图和系统发育进化树均显示,合方鲫品系可形成独立分支,且与日本白鲫聚在一起。同时,合方鲫品系与其他群体间的遗传距离(0.0539~0.0628)和遗传分化系数(FST,0.95147~0.98331)均较大,其次为NCRC品系和实验红鲫品系,说明养殖群体与野生鲫群体间已产生明显的遗传分化。在Structure聚类分析的基础上进行AMOVA分析,结果表明可将6个鲫群体划分为合方鲫品系、NCRC品系、实验红鲫品系和野生鲫群体共4组,且组间遗传变异占绝大部分(90.14%)。从群体历史动态检验结果来看,6个鲫群体在近期历史上保持相对稳定,未曾经历过明显的群体扩张。【结论】合方鲫品系、NCRC品系及实验红鲫品系3个养殖群体与3个野生鲫群体间已产生明显的遗传分化,且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多样性降低等问题。因此,在后续的鲫育种工作中应适当扩大繁育亲本数量,避免近亲繁殖和瓶颈效应,注重保护养殖群体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雌核生殖是一种依靠雌原核发育的特殊生殖方式,人工雌核生殖已经发展成为鱼类遗传改良的有效途径,在鱼类种质提纯复壮、良种选育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从鱼类育种的实践出发,系统总结了鱼类人工雌核生殖的技术途径、研究现状,提出了鱼类人工雌核生殖技术存在的问题,旨在为鱼类人工雌核生殖技术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