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8篇
林业   3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7篇
综合类   12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杉木人工林土壤氮矿化对长期氮添加和季节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长期氮沉降和季节变化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无机氮及氮素转化速率的影响。  方法  以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官庄国有林场亚热带人工杉木林为研究对象,开展长期(10 a)氮添加梯度(对照:N0;低氮:N1;中氮:N2;高氮:N3)野外控制试验,通过野外原位培养方法测定氮添加对净氮矿化、硝化和淋溶的影响。  结果  ①氮添加显著提高了铵态氮(NH4 +-N)、硝态氮(NO3 ?-N) 和总无机氮质量分数,从大到小均依次为N3、N2、N1、N0,且铵态氮质量分数均高于硝态氮。②氮素转化速率随氮添加梯度而增大,高氮显著促进了氮素转化(P<0.05)。③季节显著影响氮素转化(P<0.05),净氮矿化速率、硝化速率与淋溶速率均表现为夏季高、冬季低的季节动态。  结论  氮添加显著增加了土壤无机氮与氮素转化速率,土壤pH、碳氮比(C/N)和土壤温度可能是研究区氮添加驱动氮素转化的主要因子。在杉木人工林的经营与管理中需要更多关注土壤养分和氮素转化速率对外源氮输入的响应。图2表3参40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不同季节土壤水肥配置下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差异及其相互关系,本文对滇中高原常绿阔叶林林下土壤表层水肥的动态变化、滇青冈实生幼苗的叶片养分含量及其净光合速率进行了监测与分析。对不同季节间的比较与相关性分析表明:(1)土壤全氮、全钾、速效钾及有机质全年保持稳定,但全磷和有效磷呈下降趋势,而碱解氮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趋势。整体来看,除碱解氮外,土壤养分的全量及有效含量经过雨季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2)7月时幼苗叶片的氮、磷、钾含量最低。与7月相比,5月、9月与11月叶片养分含量均有显著的增加(P0.05);滇青冈幼苗叶片在500μmol/(m~2·s)光照下净光合速率表现为5月的净光合速率最高,达到2.89μmolCO_2/(m~2·s),7月的净光合速率最低,为1.46μmolCO_2/(m~2·s);光合养分效率的季节变化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其中9月的光合养分利用效率最低;(3)林内土壤表层养分含量、滇青冈幼苗叶片中的养分含量及其净光合速率三者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雨季后期土壤磷素的缺乏可能是影响叶片净光合速率与光合养分效率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3.
滇中不同植物群落土壤养分及其计量比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洛琪  付登高  吴晓妮  朱安琪  徐子萱 《土壤》2020,52(6):1248-1255
为了研究不同植物群落土壤养分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养分计量比特征,选择滇中高原五种典型植物群落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旱、雨季不同营养元素及其计量比在土壤不同深度中的分布特征,并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探讨了不同群落的土壤综合肥力及其改良效应。结果表明:(1)在空间尺度上,土壤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全钾含量则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增加,而磷含量在土壤剖面中相对保持稳定;除全钾含量外,植物群落对上层土壤的改良效益较高,导致土壤表层土壤养分明显高于中下层;(2)在时间尺度上,除常绿阔叶林雨季肥力略有下降外,其它4种群落雨季的综合肥力均比旱季有所增加。总体看来,常绿阔叶林对土壤养分的影响改良效益最高,而云南松林对土壤养分的改良效益最低;(3)不同植物群落上层土壤C:N、C:P和N:P总体上高于中层与下层土壤,雨季植物群落除桉树林外土壤C:N小于旱季,雨季土壤C:P、N:P总体上高于旱季;土壤养分化学计量比结果表明土壤氮、磷养分是限制植物群落发展的主要限制因子。因此,从不同群落对土壤养分的影响及其生态水文过程上差异的角度出发,建议在滇中脆弱区的生态修复过程中,尽量控制桉树林的种植面积,并对云南松林进行抚育增加阔叶树种的比例,以此增加植物群落对土壤养分的改善效益,进而减少水土流失的风险。为当地树种的选择,从土壤养分变化的角度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健康与根结线虫病烟田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烟草根结线虫病与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关系,通过高通量测序研究了健康烟田和根结线虫病发病烟田根际土壤的微生物多样性、组成结构和功能变化。结果表明:健康烟田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Alpha多样性与发病烟田差异不显著,Beta多样性分析表明健康烟田样本与发病烟田样本分布基本一致。健康烟田与根结线虫发病烟田根际土壤细菌与真菌微生物群落在门水平上组成相似,但物种丰度存在差异,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壶菌门(Chytridiomycota)在健康烟田中占优势,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子囊菌门(Ascomycoda)、球囊菌门(Mortierellomycota)在发病烟田中占优势。在属水平上,根际土壤细菌与真菌微生物群落组成也基本一致,但健康烟田与根结线虫发病烟田微生物物种丰度存在显著差异,Cylidrocapon、镰刀菌属(Fusarium)等致病菌在发病烟田中占显著优势。种水平上,健康烟田中的Actinoallomurus spadix和分枝节杆菌(Arhrobacter ramosus)与发病烟田组存在显著差异。通过根际土壤微生物功能预测分析发现,发病和健康烟田土壤真菌、细菌功能组成相似,但发病烟田样本功能丰度大于健康烟田。因此,烟草根结线虫病的发生与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多样性无直接关系,而是可能与物种丰度及样本功能丰度密切相关。研究结果可为通过调控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来防治烟草根结线虫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小五台亚高山草甸植物种分布的生境条件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植被调查获取小五台亚高山草甸的第一手植被数据,结合室内外测定和模拟的研究区景观尺度的生境特征指标,分析了研究区亚高山草甸地段植物物种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定量关系。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排序的结果表明,1)在小五台的亚高山草甸分布地段,热量、养分和水分条件构成了其生境特征差异的基本格局;2)依据研究区的物种在热量、养分和水分梯度上的分布位置,可以划分为暖干、冷干、暖湿、冷湿、凉干、普适和耐干扰型几类物种;3)对于生境温度、养分及水分有特殊偏好的物种可以较好地指示研究区的生境特征。  相似文献   
6.
洪水沉积物粒度是反演洪水特征及过程的关键参数,也是识别古洪水沉积层的重要前提和依据。通过对山东北部丹河2018年洪水淹没区考察,取得21cm长无扰动沉积物短钻DH2,室内进行粒度分析,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组分拟合,获得如下主要结论:1)DH2钻孔粒度整体较细,以细粉砂为主;2)洪水决口扇沉积层与下伏土壤层相比,沉积物粒度整体变细,黏土和细粉砂含量略有增加,粗粉砂和砂含量大幅减少;3)分选系数和峰度均显示洪水沉积分选趋向良好,偏度指示颗粒物变细,水动力减弱,沉积环境稳定;4)决口扇沉积层粒度具有由细到粗三个组分,根据其含量变化特征,可将此次洪水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即洪水初期强水动力快速输入阶段、中期持续性稳定输入阶段、末期准静水环境下沉积阶段。研究结果有助于认识洪水层沉积特征及水动力过程,也为识别地层中古洪水沉积提供了有力参考。同时揭示丹河下游地区河流地貌-水文系统受到人类活动的负面影响,导致洪水水流不畅,滞流现象严重,对于开展河道整治和防洪减灾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2009年以来,水资源相对丰富的云南省出现了罕见的持续干旱,暴露出其水利设施的薄弱,凸显出水利设施建设的迫切性。水库在防汛抗旱中起着关键作用,在生态环境脆弱、地质灾害频繁的高山峡谷地区,水库的科学布局尤为重要。本文以具有典型高山峡谷地貌的泸水县为研究区,利用GIS空间分析、水文分析等技术,考虑工程地质条件,河流水系,居民点分布,耕地等生产力分布和对水资源的需求分布,以效益最大化为原则,尝试性地探讨了泸水县新建水库的空间布局。本研究为水库的选址与布局提供了一种新的参考方法,对实现区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具有现实意义,也为政府部门在加大水利设施建设投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2019年1月—2020年2月,采用访问调查法、无人机调查法、痕迹跟踪调查法及样方法获取了分布于拟建勐海至孟连高速公路沿线野生亚洲象种群数量、迁移轨迹、栖息地(包括植被、水源、硝塘等)等信息,采用3S技术分析了拟建高速公路对沿线亚洲象及栖息地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1)分布于拟建勐海至孟连高速公路沿线的野生亚洲象共计17头,为一孤立的小种群,其中14头常年群体活动,另外3头成年雄象部分时间与象群一起活动,部分时间离群单独活动;(2)在拟建高速公路沿线亚洲象活动区域共记录植物136种,其中包含亚洲象天然食性植物40种,隶属18目24科37属;(3)在勐海县勐满镇多依树村附近,象群的迁移路线与拟建高速公路规划方案的多依树3号隧道交叉;(4)研究区域内的水系受拟建高速公路干扰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勐海县勐满镇与澜沧县惠民镇交界及以西路段;(5)调查到的22处硝塘中,有3处可能在高速公路建设期和运营期间受到较大干扰,将导致亚洲象对它们的利用率降低。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拟建勐海-孟连高速公路将对沿线分布的亚洲象种群及其栖息地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增加高速公路的桥梁和隧道设计能有效缓解这些负面影响。为更好地协调高速公路建设和亚洲象保护之间的平衡。我们建议:(1)高速公路施工单位应避免在亚洲象距离拟建高速公路较近时进行爆破等噪音较大的施工作业,为免惊吓象群引发亚洲象对人发动攻击,造成人象冲突;(2)在亚洲象迁移通道出入口种植亚洲象喜爱程度较高的土著植物引导其通行,减少亚洲象通行时的压迫感;(3)在距离亚洲象迁移通道较近的路段布设隔音屏障,并采取限速通行、严禁鸣笛等交通管制。  相似文献   
9.
基于安徽黄山九龙峰自然保护区天蛾科昆虫的资源调查情况,系统整理了该保护区的天蛾科名录,并进行了区系分析.共记录了天蛾科昆虫22种,隶属3亚科4族16属,其中长喙天蛾亚科14种,占总种数的63%;目天蛾亚科6种,占总种数的27%;天蛾亚科2种,占总种数的10%.其中,发现安徽省新纪录种3种,即喜马锤天蛾(Neogurelca himachala(Butler,1876)),灰纹长喙天蛾(Macroglos-sum neotroglodytus Kitching&Cadiou,2000)和灰天蛾(Griseosphinx preechari Cadiou&Kitching,1990).  相似文献   
10.
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是将分子印迹聚合物作为填料的固相萃取技术,它克服了传统固相萃取特异性差等缺点,具有制备简单、稳定性好和可重复使用等优点,在农残检测领域展现了良好的应用前景.以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技术(Molecular Imprinting Solid Phase Extraction,MISPE)为基础,系统地阐述了MISPE的基本原理、操作模式及新型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方式,重点综述了MISPE在农药残留检测上的应用进展,并对其存在问题和改进作简要介绍,旨在为今后农残检测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