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37篇
林业   3篇
  12篇
综合类   54篇
水产渔业   112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小曼  方红  聂品  昌鸣先 《水产学报》2020,44(9):1525-1538
组蛋白是染色体核小体的重要组分,在调控染色质结构、基因转录、个体发育等不同生物学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了研究鱼类组蛋白基因是否存在核苷酸的多态性以及组蛋白核苷酸多态性是否会影响鱼类的抗病力,本实验以斑马鱼和草鱼为研究对象,通过PCR扩增克隆了组蛋白H2A的全长开放阅读框;利用过表达技术、菌落平板计数、感染存活分析以及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了斑马鱼和草鱼组蛋白H2A核苷酸多态性不同变异体在杀鱼爱德华氏菌感染中的作用。在本研究中,实验发现鱼类组蛋白H2A存在着丰富的核苷酸多态性。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斑马鱼和草鱼组蛋白H2A核苷酸多态性的变异体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90%~100%;而两两H2A核苷酸多态性变异体氨基酸序列之间最多只有3个位点存在差异。通过体内和体外抗菌实验可知,斑马鱼和草鱼组蛋白H2A核苷酸的多态性显著影响H2A的抗菌活性。此外,筛选出的抗菌组蛋白H2A核苷酸多态性的变异体在斑马鱼体内的过表达,不仅具有免疫增强的作用,还能显著增强斑马鱼对杀鱼爱德华氏菌感染的抗病力。本研究为筛选具有抗病作用的组蛋白H2A免疫保护原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2.
太白湖主要经济鱼类寄生蠕虫种类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5年12月,采用形态学方法对长江中游的太白湖鱼类鳃和肠道寄生蠕虫进行了初步调查和种类鉴定。结果显示:在调查的15种131尾鱼中,共分离鉴定了36种寄生蠕虫,其中单殖吸虫30种,复殖吸虫1种,绦虫5种;对其中6种单殖吸虫的形态特征进行了重新描述。大部分鱼类的鳃部都感染单殖吸虫,只有4种鱼类的肠道感染寄生蠕虫,较低的体内寄生蠕虫多样性表明该湖泊的生态环境可能受到较严重的干扰。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鱼粉的价格持续走高,使寻找优质高效的廉价替代蛋白源成为必然趋势。替代蛋白的使用又引起配方饲料诱食性和适口性下降的问题。因此,自20世纪70年代起,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  相似文献   
4.
在洪湖湖滨地区筛选了4种当地主要的河蟹(Eriocheir sinensis)养殖方式,对池塘与水源的环境因子进行了监测比较,分析各因子对河蟹收获参数的影响。结果显示:7—10月中,8月水温和氨氮含量最高,各池塘水体理化指标月平均值无显著差异;各池塘水草生物量逐月急剧下降,至10月底基本消失,其月平均值与成蟹体重、回捕率及特定生长率显著负相关。高温季节是防止河蟹氨氮中毒死亡的关键时期;水草调节水体营养、稳定底质、吸附水体悬浮质的功能对河蟹存活及生长有重要作用。当地优势池塘养殖方式为:放养规格约5 g/ind.,密度16875 ind./ha,水草移栽以伊乐藻为主,搭配其它种类,覆盖率约为60%,动物性饵料投喂比例约为66%,螺蛳投喂量约3638 kg/ha。  相似文献   
5.
泥鳅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片断的克隆及其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是动物肌肉生长发育的负调控因子。以泥鳅肌肉cDNA为模板,采用RT-PCR法克隆了泥鳅MSTN基因的主要片段,其长度为815 bp,编码271个氨基酸残基。泥鳅MSTN具有MSTN的共同特征,有蛋白酶水解位点RIRR和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RT-PCR分析表明该基因在肌肉中显著表达,在眼中也有微弱表达,而在其他所检测组织(脑、鳃、心脏、肝脏、肠、精巢、卵巢)未见表达。此结果表明泥鳅MSTN基因除对肌肉生长发育有调控作用以外,还可能在眼的发育中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微生物促生剂在沉积物修复中的作用机理及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生态系统中沉积物是各类污染物质的汇集库,在外源污染陆续得到有效控制的基础上,亟需对内源污染特别是沉积物污染进行有效去除。在沉积物修复方法中,微生物促生剂技术由于具有安全环保、持续时间长、成本低等优点而受到重视。综述了微生物促生剂的概念及其修复沉积物的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增加沉积物中环境污染物的生物利用性使其可被生物降解,调整土著微生物的群落组成使其向有利于降解污染物的方向发展;并归纳了微生物促生剂的应用现状,除直接投加微生物促生剂外,还包括微生物促生剂配方研制、微生物促生剂缓释技术研发、微生物促生剂与其他方法的联合使用等,梳理了微生物促生剂应用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对微生物促生剂在沉积物修复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异育银鲫适宜投喂时间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集约化养殖鱼类的投喂管理要解决三个主要问题:投喂频率(feeding frequency)、投喂水平(feeding level)以及投喂时间(feeding time)。确立鱼类最佳投喂频率(optimum feeding frequency)及最适投喂水平(optimum feeding level)的研究方法及手段在近二十年来发展迅速,鲑鳟鱼类及某些非鲑鳟鱼类的动态投喂表业已建立,然而针对适宜投喂时间(optimum feeding time)的研究却止步  相似文献   
8.
蛙虹彩病毒(Rana grylio virus,RGV)能引起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水生动物严重的系统性疾病,RGV是从我国患病蛙中分离到一种虹彩病毒。体外扩增的RGV经人工方法感染幼龄美国青蛙(Rana grylio),运用原位杂交技术,分别对感染1-3d后的蛙心、肺、肾、肠、脾、肝等6种组织进行RGV分子定位和检测,结果显示,在幼蛙的肺和肠中有较强的阳性信号,在其他组织中也检测到RGV的存在。本试验探讨了RGV感染早期在宿主体内的增殖及在不同组织中的分布状况,建立了一种彩虹病毒的早期诊断方法,并为揭示RGV的致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彭泽鲫的分子遗传分析及其与方正银鲫A系的比较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李名友 《水产学报》2002,26(5):472-476
Genetic homogeneity between Pengze crucian carp and strain A of silver crucian carp was studied by using transferrin,isozyme and RAPD markers.The studied individuals of Pengze crucian carp showed transferring patterns were the same of silver crucian carp A strain while distinct from those of other crucian carp populations.As far as isozyme is concerned,the MDH,LDH and EST are all of the same with only slight differences in SOD between them.The RPAD patterns clearly indicated high homogeneity among 16 individuals (6 sampled from individuals of two years old and the others aged one) from crucian carp of Pengze and 5 individuals from strain A of silver crucain carp.Nearly indentical banding patterns were observed among all individuals.Average genetic distance within all the individuals is only 0.011,suggesting crucian carp of Pengze might possess indentical genetic background with strain A of silver crucian carp.  相似文献   
10.
鲤病毒病原的感染性测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查明养殖鲤(Cyprinus carpio)突然大批发病死亡的原因,对鲤病样品进行了细胞攻毒、空斑测定、电镜观察,以及鱼体感染等实验。先以患病鲤的组织匀浆液,经过滤后,分别接种到草鱼鳍条细胞(GCF)、鲤上皮瘤细胞(EPC)等14种培养细胞中。利用倒置显微镜观察显示,在1-2d内,该病鱼组织匀浆液可使其中9种细胞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收集出现病变的细胞液(即病毒悬液),进一步进行病毒滴度检测、空斑测定和鱼体感染实验。结果显示,在GCF细胞上的病毒滴度为10^7.3TCID50/mL;在FHM,TSB和GCO等细胞中可产生直径1~4mm的圆形空斑,空斑的大小与宿主细胞的种类和接种的病毒浓度有关。通过对感染细胞制备的超薄切片和病毒负染样品进行电镜观察,显示这是一类呈典型子弹头样的弹状病毒颗粒。感染了病毒悬液的鲫和鲤先后在第2天和第3天开始出现病症,间隔1~2d后发病的鱼开始死亡,至第14天,两种感染鱼的死亡率均达到83.3%。收集人工感染后濒死的鲫和鲤,分别制备组织匀浆液,回接感染鱼类培养细胞,24h内能使其出现与原发病鲤组织匀浆液所引起的类似的细胞病变。因此证实患病鲤是由病毒病原感染所致。[中国水产科学,2006,13(4):617—6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