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8篇
  免费   185篇
  国内免费   340篇
林业   28篇
农学   34篇
基础科学   4篇
  25篇
综合类   258篇
农作物   16篇
水产渔业   1141篇
畜牧兽医   61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130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间培育是凡纳对虾(Penaeus vannamei)养殖的重要阶段,投喂率是影响此阶段养殖成效的重要参数。本研究开展为期30 d的养殖实验,研究3组投喂率(投喂率分别为体重的5%、7.5%、10%,分别命名为T5、T7.5和T10)对凡纳对虾中间培育养殖水质、微生物群落结构、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及生长性能的影响。实验期间,水体pH、盐度、温度及溶解氧均保持在适宜对虾生长的范围内。结果显示,随着实验进行,总氨氮(TAN)、亚硝态氮(NO2–-N)和化学需氧量(COD)浓度出现上升趋势,实验结束时,其浓度随投喂率升高呈现显著差异:T10>T7.5>T5。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表明,养殖水体的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随投喂率升高呈下降趋势,不同投喂率的优势门类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 50.36%~67.53%)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 12.09%~67.53%);在属水平上,对凡纳对虾有害的弧菌(Vibrio)相对丰度在T10组最高(37.33%)、T5组最低(0.13%);对其有益的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相对丰度在T10组最低(0.28%)、T7.5组最高(9.78%)。凡纳对虾肝胰腺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在T10组最低、T7.5组最高(P<0.05)。T7.5和T10组对虾的体长和体重均显著大于T5组(P<0.05),但T7.5和T10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投喂率与存活率呈负相关,且3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利用因子分析对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和生长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T7.5组得分最高,为0.92,凡纳对虾中间培育的投喂率在7.5%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2.
为去除贝类养殖过程中残留的农药扑草净,研究了不同处理(正常、超声波震荡、紫外线照射和不同pH)条件下高锰酸钾、过氧化氢和次氯酸钠对扑草净的降解效果.结果显示,次氯酸钠对扑草净的降解率最高,其降解效果不受紫外线照射、超声波震荡以及水体pH变化的影响.高锰酸钾和过氧化氢对扑草净的降解率较低,超声波震荡和紫外线照射辅助处理对...  相似文献   
3.
《水产科学》2021,40(3):403-408
翎电鳗是深受广大水族爱好者喜爱的观赏鱼类,研究其卵巢发育规律,可以为该鱼的人工繁育提供理论基础。翎电鳗成熟卵巢为囊状,泄殖孔位于体前端下颌后方。常规石蜡切片方法对其卵巢进行观察发现,翎电鳗的卵巢发育分为6个时期,卵子发育分为5个时相。4月龄雌鱼卵巢中有较多第Ⅱ时相卵母细胞,少量卵原细胞,发育至第Ⅱ期;8月龄雌鱼卵巢中含有卵原细胞、第Ⅱ时相和第Ⅲ时相卵母细胞,发育至第Ⅲ期;10月龄雌鱼卵巢中同时存在卵原细胞、第Ⅱ时相、第Ⅲ时相和第Ⅳ时相卵母细胞,发育至第Ⅳ期,达性成熟;11月龄雌鱼卵巢中第Ⅴ时相卵母细胞占主要成分,为Ⅴ期。Ⅴ期卵巢中成熟卵径的大小分布在1.08~1.15 mm和1.78~1.84 mm。翎电鳗雌性亲鱼在理想环境下存在短时间内一批卵排出后新一批次的卵成熟并被释放的可能,产卵类型属分批同步型。  相似文献   
4.
大菱鲆致病性溶藻弧菌SR1的外膜蛋白及其抗原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十二烷基肌氨酸钠(Sarkosyl)抽提结合超速离心的方法提取了一株大菱鲆致病性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SR1和其他7株弧菌的外膜蛋白。通过SDS-PAGE图谱分析比较了这8株弧菌外膜蛋白的组成,结果表明,8株弧菌的外膜蛋白电泳一般可得到6-12条条带,其分子量多集中在65-106 kD和28-48 kD,其中36 kD的蛋白带为8株弧菌所共有。用兔抗SR1全菌血清进行Western-blot印迹显示,菌株SR1的外膜蛋白条带中有6条发生了阳性反应,其分子量分别为73 kD、48 kD4、5 kD3、9 kD、36 kD和32 kD。而其他7株弧菌的外膜蛋白与兔抗SR1血清也发生程度不等的阳性反应,这些阳性反应条带的分子量集中在65-73 kD、45-48 kD和36-41 kD之间,其中36 kD的外膜蛋白在8株弧菌中均出现明显的阳性反应,说明36 kD的外膜蛋白是这8株弧菌共有的特异性抗原。  相似文献   
5.
2006年5~9月,通过浮游拖网调查对胶州湾移植底播菲律宾蛤仔面盘幼虫(D形幼虫)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移植底播菲律宾蛤仔面盘幼虫壳长、壳高呈线性相关,与其它蛤仔种群面盘幼虫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6.
养殖刺参溃疡病病原菌RH2的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嘉龙 《水产学报》2007,31(4):504-511
从患溃疡病养殖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病灶处分离出3株优势菌(RH1、RH2、RH3),以浸浴、体腔注射、体壁肌肉注射等方式进行感染实验,证实菌株RH2为养殖刺参溃疡病的病原菌,其对刺参的LD50(半数致死量)每尾为5.68×106CFU,并证实浸浴、体腔注射的方式无法感染刺参,该菌可能通过体表创伤侵入的方式感染刺参。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分析、16SrRNA和HSP60基因测序确定菌株RH2为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基于16S rRNA基因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菌株RH2与溶藻弧菌(AF513447)亲缘关系最近,置信度为50%;HSP60基因序列分析表明RH2与溶藻弧菌(AY332570、AF230931)聚为一个分支,且置信度高达99%。菌株RH2的最适生长盐度为25~35,最适生长pH为7.2~8.0,最适生长温度为14~22℃。对18种药物的敏感实验证实菌株RH2对诺氟沙星、复方新诺明、壮观霉素等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7.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我国北方部分地区进行了稻田养鲇的试验,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证明鲇鱼可以作为北方稻田养殖的新品种,它的生长速度虽然小于胡子鲇,但由于它耐寒,经济效益仍然很可观。现将稻田养鲇鱼的主要技术环节概况如下。  相似文献   
8.
蛋白源替代是水产饲料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概述了当今水产饲料动植物蛋白源替代体系的构成和应用,并对其进行详细分类和特点阐述,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蛋白源进行总结,重点揭示水产饲料动植物性蛋白源在不同食性鱼类的研究进展及替代效果差异较大原因,以期为水产饲料配方的科学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10.
DMRT家族是一类转录因子,在性别决定与分化、器官形成等早期胚胎发育中起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采用简并PCR扩增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从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精巢中克隆得到1个全长为2312bp的dmrtcDNA序列,其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1110bp,编码369个氨基酸,具有dmrt基因家族共有的DM保守结构域。同源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其为Cf-dmrt4-like基因。半定量RT-PCR结果显示,该基因从受精卵至匍匐幼虫各发育时期均有表达,卵裂期表达量较高;在雄性成体的鳃和精巢以及雌性成体的外套膜、鳃、肾和闭壳肌中表达,但卵巢中未见表达。qRT-PCR检测不同发育时期的精卵巢,以成熟期精巢表达量最高。由此推测,栉孔扇贝Cf-dmrt4-like基因参与个体的早期发育,并在两性成体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