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2篇
综合类   2篇
水产渔业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枇杷对土壤重金属镉、砷吸收累积及控制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枇杷对土壤镉和砷吸收积累情况以及叶面阻控剂对枇杷各器官镉、砷分配的影响,在果园中开展了中试研究。结果表明,枇杷叶片对镉吸收转运速率较高,新叶、成熟叶、老叶中镉含量无显著差异;对砷的转运速率较低,老叶中砷含量分别是新叶和成熟叶的4.86倍和4.32倍。随着树龄增大,枇杷茎中镉和砷含量逐渐递增。经叶面阻控剂处理后枇杷果实中砷含量较对照降低了11.8%,表明叶面阻控剂能够抑制枇杷植株中的砷向果实转运。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长江中游航道整治水下工程区不同恢复阶段沉积物粒度和有机质含量特征与变化规律,2017年3月、6月、9月分别对长江中游6个恢复时间分别为2、3、4、5、10、15年的航道整治工程区进行了沉积物采集,室内利用Master size 2000型激光粒度仪进行分析,并采用MM_(Fr)矩值法公式计算粒度特征,灼烧法测量沉积物有机质含量,分析沉积物粒度和有机质含量随恢复时间的变化情况,以及粒度特征参数和有机质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江中游护岸水下工程区沉积物组成主要以砂为主,粘土、粉砂和砂的平均含量分别是(7.34±4.58)%、(24.26±1.00)%和(68.39±14.06)%。表层沉积物的粒径2.43~6.79φ,平均值是3.95φ,中值粒径2.41~6.05φ,平均值为3.65φ,整体上粒径偏小。工程恢复越久,小颗粒组分占比越高,平均粒径越大;有机质含量随工程恢复时间的增长而增高,河流的涨枯期对有机质含量的影响不显著;表层沉积物中粘土和粉砂总含量、平均粒径、中值粒径与有机质含量关系极显著。本研究结果既符合河流纵向沉积物粒度分布规律,也反映了时间尺度对沉积物粒度组成和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涝胁迫对杂交中稻形态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平原地区夏季降水多,水稻易受涝害,为了解涝对杂交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以杂交中稻丰两优香1号为试材,在拔节期、孕穗期和灌浆期分别设计不同涝淹深度和受涝时间的胁迫试验。结果表明:杂交中稻受涝胁迫后,植株高度、节间长度均增长,灌浆期、孕穗期受涝胁迫后植株高度增长幅度大于拔节期,可用二元一次方程拟合水稻株高增长量(Y_(PH))、节间长度(Y_(IL))与受涝天数(D)和涝淹深度(H)之间的关系,涝淹深度对植株高度、节间长度的影响大于受涝天数。不同生育期受涝水稻减产顺序表现为孕穗期拔节期灌浆期,可用二元一次方程拟合水稻相对产量(Ry)与受涝天数(D)和涝淹深度(H)的关系,拔节期和灌浆期受涝天数对产量的影响大于受涝深度,而孕穗期涝淹深度的影响大于受涝天数。拔节期受涝胁迫结实率显著下降,孕穗期结实率和千粒重显著下降,灌浆期主要表现为结实率显著下降,其次是千粒重下降。拔节期、孕穗期和灌浆期受涝胁迫后,穗下部籽粒结实率的相对湿害指数分别为0.69%~44.01%、20.87%~71.14%(没顶淹9d为100%)、3.15%~81.84%;穗中部籽粒结实率的相对湿害指数分别为4.49%~32.36%、14.31%~62.21%(没顶淹9d为100%)、10.02%~66.89%;穗上部籽粒结实率的相对湿害指数分别为-0.77%~14.72%、7.64%~50.10%(没顶淹9d为100%)、2.75%~59.66%。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耐性细菌与活化剂对镉(Cd)污染土壤Cd生物有效性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耐性细菌与活化剂(有机肥、EDTA、黄腐酸、柠檬酸)对黑麦草吸收Cd的影响。结果表明:赤红壤和棕色石灰土中菌剂50 mL/盆(J1)、菌剂200 mL/盆(J2)、有机肥40 g/盆(Y1)、有机肥80 g/盆(Y2)、菌剂50 m L/盆+有机肥40 g/盆(JY1)、菌剂100 mL/盆+有机肥80 g/盆(JY2)、黄腐酸5 g/盆(H1)、黄腐酸50 g/盆(H2)处理的黑麦草总生物量较对照(自来水)提高了22.89%~65.93%,EDTA和柠檬酸使黑麦草总生物量降低。赤红壤中,菌剂与活化剂处理的黑麦草地上部、地下部Cd含量较对照分别提高了8.28%~66.45%、10.92%~74.17%;棕色石灰土中,菌剂与活化剂处理的黑麦草地上部、地下部Cd含量较对照分别提高10.88%~70.97%、10.10%~51.82%。赤红壤和棕色石灰土中,J1、J2、Y1、Y2、JY1、JY2、E1(EDTA 5 mmol/盆)、E2(EDTA 15mmol/盆)处理的黑麦草地上部Cd吸收量较对照提高了6.93%~126.45%。黑麦草对Cd吸收量越大,土壤中弱酸可溶态和残渣态Cd越少,可还原态、可氧化态Cd越多。综上,耐Cd菌剂与活化剂可提高Cd生物有效性、提高黑麦草对Cd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效果,具有较好的应用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块根着色部位和程度不同的2个紫心甘薯品种(系)‘A5’和‘山川紫’,以及白心甘薯品种‘禺北白’为试材,研究了紫心甘薯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DFR)基因表达及其酶活性与花色苷积累的相关性。【方法】对紫心甘薯在不同生长时期各器官(叶、茎、块根)的花色苷含量和DFR的活性进行了测定,对二者之间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相关性分析。此外,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了‘A5’、‘山川紫’和‘禺北白’块根中IbDFR基因的表达量,以及不同发育时期的山川紫块根中IbDFR基因的表达量,并测定了相应的花色苷含量变化。【结果】(1)在同一生长时期的各品种(系)甘薯中,着色程度深的器官,其花色苷的含量较高,DFR活性也较高,不同器官的DFR活性与相应的花色苷含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2)在不同的生长时期,3个品种(系)甘薯各器官的花色苷含量与DFR活性的变化趋势相一致,并且呈显著线性正相关;(3)3个品种(系)甘薯中,着色程度深的块根,其花色苷的含量较高,IbDFR基因的表达量也较高;(4)在山川紫块根的3个发育阶段,随着根的膨大,花色苷含量逐渐升高,IbDFR基因的表达量也逐渐增大。【结论】在不同生长时期的甘薯各器官中DFR活性与花色苷含量均呈线性正相关,且紫心甘薯块根中IbDFR基因表达量的变化与其花色苷含量的变化趋势相一致,说明:DFR是紫心甘薯花色苷合成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紫心甘薯花色苷是原位合成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