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8篇
水产渔业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植物及植物生理学教学中渗透美式教育,在教材处理、课堂教学形式、学生学习方式和对学生的评价方式等方面做了初步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2.
在总结美国计划烧除促使森林更新的研究基础上,对橡树(oak)林在美国的地位、自然更新受阻、计划烧除的引入、计划烧除和间伐并用等进行综述,讨论了我国使用计划烧除的利弊,指出应加强计划烧除使用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3.
为了促进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能量流动和保持森林生态系统平衡,通过设立样地调查广西罗城马尾松人工林的丰富度和生物量。结果表明:共记录马尾松林下植物种类34种,隶属于26科31属。生活型以高位芽植物为主。马尾松幼龄林林下植被丰富度与其生物量间存在很好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R2)为0.853 5,中龄林和近熟林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69 2和0.334 1。  相似文献   
4.
广西沙塘林场马尾松和杉木人工林的碳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量化广西沙塘林场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碳储量,为评价其碳汇功能和可持续经营提供依据。【方法】 在广西沙塘林场选择处于中龄和成熟期的马尾松和杉木人工林,设置样地测算乔木、林下植被和枯落物的生物量,按20 cm分层挖取样地0~60 cm土层土样,最后依据有关方程,计算马尾松和杉木中龄和成熟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含碳率和碳储量。【结果】 马尾松、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含碳率变化于40.06%~45.23%, 枯落物含碳率为40.79%~46.06%,0~60 cm土层含碳率变化于0.34%~1.26%。马尾松和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平均碳储量分别为168.36和128.08 t/hm2,其乔木层的平均碳储量分别为106.33和54.8 t/hm2,分别占总碳储量的63.15%和42.79%;土壤平均碳储量分别为54.96和67.33 t/hm2,其分别占总碳储量的32.64%和52.57%;其林下植被和枯落物平均碳储量分别占总碳储量的1.28%,1.02%和2.93%,3.63%。【结论】 马尾松人工林总碳储量以成熟林显著高于中龄林,杉木则以中龄林略高于成熟林;土壤和乔木层碳储量是马尾松和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主体部分,而林下植被和枯落物对碳储量的贡献较小。  相似文献   
5.
柳州市三种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储量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野外调查、取样和实验室分析等方法,对柳州市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和桉树(Eucalyptus sp.)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储量及其分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杉木和桉树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含量为3.2~12.6 g/kg,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含量最高,桉树人工林最小.马尾松、杉木和桉树人工林0~2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别为26.25、30.09和17.05 t/hm2,分别占其土壤总有机碳储量的48.56%、44.70%和41.36%,成为土壤有机碳储量的主体,土壤的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储量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土壤有机碳储量表现为杉木人工林(67.33 t/hm2)>马尾松人工林(54.06 t/hm2)>桉树人工林(41.22 t/hm2);马尾松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储量表现为中龄林>幼龄林>过熟林>成熟林;杉木中龄林的土壤有机碳储量大于成熟林,彼此间差异不显著;三年生的桉树人工林的土壤有机碳储量高于二年生和四年生的;杉木中龄林和成熟林的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别高于马尾松中龄林和成熟林.  相似文献   
6.
柳州市马尾松、杉木、桉树人工林碳储量及其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西柳州市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和桉树(Eucalyptus sp.)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含量、碳储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发育阶段马尾松、杉木、桉树人工林林下植被含碳率变化幅度为40.06%~47.71%,枯落物含碳率为35.81%~44.71%.0~~60 cm土层含碳率变化幅度为0.32%~ 1.26%,0~20 cm土层含碳率表现为杉木>马尾松>桉树.马尾松、杉木、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分别为180.7、124.8、68.5 t/hm2,马尾松和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均表现为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加.马尾松、杉木、桉树人工林乔木碳储量分别为122.54、54.8、32.29 t/hm2,分别占其总碳储量的67.8%、43.91%、49.01%.马尾松、杉木、桉树人工林下植被碳储量表现为马尾松>桉树>杉木.马尾松、杉木、桉树人工林枯落物碳储量分别占其总碳储量的3.21%、3.73%、5.11%.马尾松、杉木、桉树人工林土壤碳储量分别为54.06、67.33、41.22 t/hm2,0~20 cm土层碳储量成为土壤的主体,马尾松0~.20 cm土层碳储量占其土壤总碳储量的48.6%,杉木占44.7%,桉树为41.37%.  相似文献   
7.
为了全面掌握百色市林下种植业发展现状,对百色市林下种植模式、经营模式和经济效益等进行了调查研究。针对重点不突出,特色不鲜明;缺乏龙头带动,产业链短;缺乏资金支持,发展后劲不足;缺乏社会服务,销售不畅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发展对策,包括突出重点,形成特色;培育龙头,带动发展;加大投入,增强后劲;搭建平台,服务林农;转变方式,科学经营。  相似文献   
8.
柳州市短周期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野外调查和实验室材料分析,对广西柳州市短周期桉树(Eucalyptus sp.)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含量、碳储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年、3年、4年桉树人工林的林下植被含碳率分别为41.9%、41.1%、40.85%,彼此间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桉树人工林枯落物含碳率表现为:2年>4年>3年。0~60 cm土层含碳率变化幅度为0.32~0.65%。4年桉树人工林碳储量分别是2年、3年的2.16、1.18倍。桉树乔木层碳储量表现出随林龄的增加而加大的趋势。3年、4年桉树林乔木碳储量占总碳储量的比例分别为38.61%、57.42%,在生态系统总碳储量中贡献率较高。2年、3年、4年桉树人工林林下植被碳储量分别占其总碳储量的0.86%、2.69%、1.49%,枯落物碳储量分别占其总碳储量的8.55%、3.98%、2.62%。林下植被和枯落物碳汇贡献率较低。2年、3年、4年桉树人工林壤碳储量分别为37.54、46.92、39.2 t/hm2,彼此间无显著差异,桉树人工林0~20 cm碳储量占了整个土壤碳储量的41.2%,20~40 cm碳储量占整个土壤碳储量的31.88%,可见0~40 cm土壤碳储量成为土壤的主体。乔木和土壤碳储量成为短周期桉树人工林重要的碳储存库,本研究为本地区提供了短周期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数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广西茅尾海的仙岛公园和沙井红树林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含量和空间分布特征,以及碳氮比(C/N)与SOC和TN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仙岛公园红树林的SOC和TN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4.5和1.06 g/kg,沙井红树林的SOC和TN平均含量分别为11.9和0.71 g/kg。仙岛公园和沙井红树林的SOC储量分别为181.03和92.4 t/hm2,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仙岛公园和沙井红树林的TN储量分别为8.23和5.12 t/hm2,SOC和TN储量垂直分布,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沙井TN除外)。沙井红树林的SOC与TN储量之间相关性极显著(P<0.01,R=0.947),仙岛公园红树林的SOC与TN储量之间相关系数为0.407。这2个研究地点的C/N值为16.77~24.39,其有机质主要来源于陆地,仙岛公园红树林的C/N值与SOC储量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1),沙井红树林的C/N值与TN储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仙岛公园红树林的SOC储量高于我国森林土壤平均碳储量,显示了红树林土壤较高的固碳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世界上很多地区基于桉树的商业价值开展了桉树人工林的经营。密度管理在桉树人工林经营管理中往往成为很重要的手段。该研究以不同林龄的桉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森林郁闭和树木生长竞争期,量化其森林郁闭度和冠层结构。通过对桉树人工林的调查,研究了其林地指数对其林冠郁闭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立地指数对郁闭度影响不大,在好的立地条件下森林郁闭度有轻微的影响。基于树冠投影面积比和树冠直径和胸径的比值研究表明:桉树林在4年生时开始郁闭。对不同林龄的相对间距RS值的研究表明:相对间距值在第4年时表现出快速降低,到21年的时候逐渐变得相对平缓。桉树林在前3年表现出快速的高生长,由于速生,其在密度上没有多大变化。4年生桉树林由于死亡率导致树木个体数量的减少,影响了RS值,导致其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