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凡纳滨对虾28.5D血蓝蛋白的降解新片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血蓝蛋白是一种具有多种非特异性免疫学活性且可以产生免疫学活性降解片段的多功能蛋白。为了探索血蓝蛋白新的降解片段,本研究以凡纳滨对虾旺itopenaeus vannamei)为研究对象,采用比较蛋白质学技术分析对虾感染病原菌后血清蛋白质组的变化。结果发现,对虾感染副溶血弧菌(Hbrio parahaemolyticus)12h后,血清中新增一种28.5kD的蛋白(命名为p28.5)。经MALDI-TOF/MS分析,其与凡纳滨对虾血蓝蛋白75kD亚基具有高度同源性。进一步研究显示,p28.5蛋白不仅可与抗血蓝蛋白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而且还与对虾抗感染能力呈正相关。由此推测,p28.5蛋白应该是对虾感染病原菌后产生的一种28.5kD血蓝蛋白降解新片段,其可能是血蓝蛋白发挥免疫学功能的一种新方式的产物。[中国水产科学,2008,15(3):425-430]  相似文献   
2.
应用透射电镜对鲮鱼肝脏细胞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正常状态下肝细胞具有典型的单核现象,核仁、核膜、核孔等都清晰可见,肝细胞含有线粒体、粗面内质网、溶酶体、糖原等细胞器和内容物,胆小管主要为胞内胆小管.饥饿4周后,鲮鱼肝细胞所含的细胞器总数目减少,核周粗面内质网含量降低,线粒体出现多种形状,其间电子密度较低,嵴更加稀疏,溶解,无全嵴,其最大变化是肝细胞内的糖原几乎消失,出现大量的溶酶体.再恢复投喂4周后,鲮鱼肝细胞各种细胞器均恢复到正常水平,鲮鱼的糖原大量出现,占据细胞大量空间.表明鲮鱼肝细胞代谢与细胞器数目和内容物密切相关,在一段时间的饥饿胁迫之后,其肝脏能过量地贮存糖原作为能源物质.  相似文献   
3.
2001年12月—2002年3月,水温为19~24℃,对鲻鱼[初始体重:(204.42±23.13)g]进行了不同时间的限食处理后再充分投喂的恢复生长试验。试验设定2种投喂方式,对照组(饱食组)在试验期间正常投喂;限食组(半饱组)在限食期投喂量为饱食组的1/2,重喂期则恢复投喂。试验期为8周。分别在限食期的第0、1、2、4周和重喂期第1、2、4周取样,每次6条鱼。试验结果表明:限食状态下,鲻鱼半饱组血糖、血脂和血浆蛋白含量均显著降低;再充分投喂后,各血液生化指标均恢复到对照组水平。鲻鱼限食4周后,在4个星期的恢复生长过程中产生了显著的补偿效应。  相似文献   
4.
既往研究表明,对虾血蓝蛋白(hemocyanin, HMC)是一种具有抗病毒、抗菌等多种免疫学活性的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 IgSF)分子,但迄今为止,其功能多样性的分子基础尚不是很清楚。本研究以凡纳滨对虾HMC为研究对象,采用亲和层析、凝集素层析技术获得4种HMC成分:A-HMCs、A-HMCl、AL-HMCs和AL-HMCl,发现其对不同细菌的凝集活性存在较大差异。其中,AL-HMCs和AL-HMCl对大肠杆菌和副溶血弧菌的凝集活性明显强于A-HMCs和A-HMCl,前者约为后者的2~32倍。继而,通过双向凝胶电泳(two-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 2-DE)和凝集素印迹技术对不同HMC的蛋白质组成和糖基化修饰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4种HMC在2-DE图谱上表现为6~7个差异明显的蛋白质点,且与伴刀豆凝集素(concanavalin A, ConA)、花生凝集素(peanut agglutinin, PNA)、荆豆凝集素(ulex europaeus agglutinin, UEA)和双花扁豆凝集素(dolichos bifows agglutinin, DBA)等4种凝集素的识别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A-HMCl 6个蛋白点均可识别4种凝集素,而A-HMCs 6个蛋白点中仅有4、3个点分别与UEA、DBA反应呈阳性,AL-HMCs和AL-HMCl可以与UEA、PNA特异性显色的点分别为其总蛋白点的3/7、2/6。由此推测,对虾血蓝蛋白功能多样性的分子基础可能与其蛋白质组成和糖基化修饰水平的多样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在水温19~24℃条件下对鲻鱼[初始体重:(204.42±23.13)g]进行不同时间的限食处理后再充分投喂的恢复生长试验。试验设定3种方式,对照组(饱食组)在试验期间一直投喂;半饱食组在限食期投喂量为饱食组的1/2,重喂期则恢复投喂;饥饿组在限食期不投喂食物,重喂期恢复投喂。试验期为8周。取样在限食期的第0、1、2、4周和重喂期的第1、2、4周,每次6条鱼。结果表明:限食状态下,鲻鱼半饱组和饥饿组肌肉(白肌)糖原和脂肪含量均显著降低,而肌肉水含量和肌肉蛋白含量变化均不显著;比肝重亦显著降低;体重下降但差异不显著。再充分投喂后,各生理参数均恢复到对照组水平。鲻鱼在恢复生长过程中产生了显著的补偿效应。  相似文献   
6.
饥饿以及再充分投喂对鲻鱼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19~24℃条件下对鲻鱼(初始体重:204.42g±23.13g)进行了不同时间的饥饿处理后再充分投喂的恢复生长实验。实验设定2种投喂方式,对照组(饱食组)在实验期间一直投喂,饥饿组在限食期则不投喂食物,重喂期则恢复投喂。实验期为8个星期。取样分别在限食期的第0、1、2、4周和重喂期的1、2、4周,每次6条鱼。结果表明:饥饿状态下,鲻鱼血糖,血脂和血浆蛋白含量都显著降低;再充分投喂后,各血液生化指标均恢复到对照组水平,实验结果表明鲻鱼饥饿4个星期后,在4个星期的恢复生长过程中产生了显著的补偿效应。  相似文献   
7.
大黄多糖对拟穴青蟹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RT-PCR技术探索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注射免疫增强剂——大黄多糖(rhubarb polysaccharide,RP)后11个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发现,大黄多糖刺激拟穴青蟹4 d后,血细胞中4个基因(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还原酶和酚氧化酶原)表达水平分别上调1.1倍、4.1倍、1.3倍和2.1倍,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极显著(P0.01)或显著性差异(P0.05)。肝胰腺中5个基因表达变化显著(P0.05),其中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过氧化物还原酶和抗脂多糖因子3个基因表达分别上调2.1倍、4.8倍和1.7倍;过氧化氢酶和溶菌酶仅在实验组中表达,未见其在对照组表达。由此推测,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还原酶、酚氧化酶原、抗脂多糖因子和溶菌酶6个基因可能与拟穴青蟹免疫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8.
血蓝蛋白是一种具有多种非特异性免疫学活性且可以产生免疫学活性降解片段的多功能蛋白。为了探索血蓝蛋白新的降解片段,本研究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 为研究对象,采用比较蛋白质学技术分析对虾感染病原菌后血清蛋白质组的变化。结果发现,对虾感染副溶血弧菌(V  相似文献   
9.
限食处理后鲮鱼摄食率和饲料转化率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1年 1 2月到 2 0 0 2年 3月在 1 9~ 2 4℃条件下 ,对鲮鱼 (初始体重 :88 86± 5 92 g)进行了不同时间的限食处理后再充分投喂的恢复生产实验。结果表明 :限食组在恢复投喂后 ,摄食率变化不大 ,但饲料转化效率 (简称转化率 )明显提高 ,最终限食组体重完全追上对照组 ,表明限食在鲮鱼养殖上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限食(含饥饿)和再充分投喂对鲮鱼形态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鲮鱼在限食状态下,饥饿组比肝重和SGR,半饱组比肝重都显著降低,而体长、全长、体重以及丰满度变化都不显著,再充分投喂后,各形态学指标均恢复到对照组水平,表明鲮鱼在恢复生长过程中产生了显著的补偿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