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4篇
水产渔业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作为重要的炎症因子,在抵抗细菌和病毒感染以及清除被感染的细胞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斑马鱼进行腹腔注射免疫刺激物、细菌和病毒病原,并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tnfα及其受体[tnf receptor superfamily(tnfrsf)member 1a]在肾脏和脾脏中的表达。实验结果显示:tnfα和tnfrsf1a在斑马鱼各组织中均有常量表达。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和聚肌苷酸-聚胞苷酸[polyinosinic acid-polycytidylic acid,poly(I:C)]能够调控肾脏和脾脏中tnfα和tnfrsf1a的表达。腹腔注射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感染斑马鱼后,tnfα在脾脏(48 h和72 h)和肾脏(72 h)中表达显著升高;tnfrsf1a在脾脏(48 h)表达水平也有显著上调。在注射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asiella tarda)的斑马鱼中,肾脏的tnfα表达显著增加,但在脾脏的表达则完全被抑制;tnfrsf1a基因在脾脏和肾脏(6 h和72 h)有明显上调。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pring viraemia of carp virus,SVCV)感染斑马鱼后,tnfα和tnfrsf1a在感染早期表达量有显著升高;而且在感染1~7 d中,肾脏的tnfrsf1a始终维持高水平诱导表达。实验结果表明:tnfα和tnfrsf1a在鱼类抵抗细菌和病毒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一、三种锦鲤的特征与分类1.红白锦鲤白底上有红色花纹者称为红白,是锦鲤的代表品种。与大正三色和昭和三色一起被称为"御三家",在日本被认为是锦鲤的正宗。包括二段红白、三段红白、四段红白、闪电纹红白、一条红红白、口红红白、覆面红白、掩鼻红白、富士红白、拿破仑红白、御殿樱红白、金樱红白、德国红白。2.大正三色锦鲤在鱼体的纯白底色上布红色和黑色斑纹,与红白同为锦鲤的代表品种。根据其鱼体上红、黑色斑的分布可分为4种:口红三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由于市场需求增大,蛙类养殖在中国迅速发展,但因养殖密度过高、管理不当,蛙病流行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本文主要综述了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引起的蛙类疾病的病原学研究进展,详细介绍病原体种类、抗菌药物筛选、致病机理、疫苗制备等相关研究,为防治养殖蛙类主要疾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蛭弧菌在水产养殖中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蛭弧菌是一类专门寄生于其他细菌并能导致其裂解的革兰氏阴性菌,对多种致病菌具有良好的裂解效果~[1],属于蛭弧菌科,比一般细菌小,能通过细菌滤器,广泛存在于土壤、河流、下水道污泥等环境中。蛭弧菌不侵染真核细胞,对人和动物无致病性~[2-3],薛恒平等~[4-6]报道了蛭弧菌对仔鸡、小鼠、鲫鱼(Carassius auratus)的生长没有毒害作用。蛭弧菌作为"活性抗生素"在农牧业、医学以及环保方面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单增李斯特氏菌生物膜的形成特性。[方法]采用24孔板法培养生物膜,分别采用结晶紫染色法和光学显微镜进行生物膜的定量和定性研究,观察在不同培养时间(8、16、24、32、40、48 h)单增李斯特氏菌生物膜的形成状况。[结果]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单增李斯特氏菌生物膜生物量逐渐增加,生物膜经历了黏附、微菌落形成、大菌落形成到成熟的全部过程。[结论]试验结果为单增李斯特氏菌生物膜相关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白细胞介素34(Interleukin-34,IL-34)是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在先天免疫和炎症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IL-34在细菌和病毒感染后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IL-34在健康斑马鱼组织和胚胎发育过程中呈常量表达。腹腔注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和聚肌苷酸-聚胞苷酸(Polyinosinic acid-polycytidylic acid,Poly (I:C))后,斑马鱼脾中IL-34表达在48 和72 h均上调,肠中IL-34表达均显著升高(除LPS刺激24 h时IL-34表达下降外)。斑马鱼感染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E.tarda)后,肠中IL-34表达明显增加(3、9和24 h),而脾中IL-34的表达则受到抑制(6、9和72 h)。腹腔注射感染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pring viremia of carp virus,SVCV)后,脾(1、3、5和7 d)和肠(1和3 d)中IL-34表达也显著上调。体外分析结果显示,SVCV感染和LPS刺激增强ZF4细胞中IL-34的表达;LPS、IL-1β和IFNφ1诱导脾原代细胞表达IL-34。实验结果表明,鱼类IL-34基因在抵御细菌和病毒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确定黑斑蛙蝌蚪出血病的病原菌并筛选出防治该病的药物,本研究从患出血病蝌蚪体内分离出菌株KD-CXB-1,健康蝌蚪在人工感染该菌后出现与自然感染蝌蚪相似的出血症状。同时从人工感染死亡蝌蚪体内分离到与菌株KD-CXB-1形态特征及生理生化特性一致的优势菌株,以上结果表明KD-CXB-1为黑斑蛙蝌蚪出血病的病原菌。实验进一步对菌株KD-CXB-1开展形态学观察、革兰氏染色、生理生化指标测定、16S rDNA基因序列测定、系统发育树构建、药物敏感性测定。形态学观察显示该菌为杆状的革兰氏阴性菌,长度约1μm,表面粗糙。通过16S rDNA基因序列比对、系统发育树构建、生理生化实验确定KD-CXB-1为嗜水气单胞菌。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表明,KD-CXB-1对氟苯尼考、丁香和苏木等10种药物高度敏感;对乌梅、五倍子和黄芩等3种药物中度敏感;对阿莫西林、大黄和青霉素等8种药物不敏感。研究表明,嗜水气单胞菌是引起黑斑蛙蝌蚪出血病的病原菌,筛选出的10种高敏感药物为有效防治蝌蚪出血病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8.
白细胞介素34(Interleukin-34,IL-34)是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在先天免疫和炎症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IL-34在细菌和病毒感染后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IL-34在健康斑马鱼组织和胚胎发育过程中呈常量表达。腹腔注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和聚肌苷酸-聚胞苷酸(Polyinosinic acid-polycytidylic acid,Poly (I:C))后,斑马鱼脾中IL-34表达在48 和72 h均上调,肠中IL-34表达均显著升高(除LPS刺激24 h时IL-34表达下降外)。斑马鱼感染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E.tarda)后,肠中IL-34表达明显增加(3、9和24 h),而脾中IL-34的表达则受到抑制(6、9和72 h)。腹腔注射感染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pring viremia of carp virus,SVCV)后,脾(1、3、5和7 d)和肠(1和3 d)中IL-34表达也显著上调。体外分析结果显示,SVCV感染和LPS刺激增强ZF4细胞中IL-34的表达;LPS、IL-1β和IFNφ1诱导脾原代细胞表达IL-34。实验结果表明,鱼类IL-34基因在抵御细菌和病毒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