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水产渔业   20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海洋生物总量,估计约有600~700亿吨。其中浮游生物占二分之一,约为360亿吨。浮游动物渔业,就是指直接以浮游动物为商品的捕捞和养殖业。早在十九世纪末期,赫德曼(Herdman,1891)已提出桡足类作为食品  相似文献   
2.
温度、盐度和光照对海蜇足囊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实验室条件下,就温度、盐度和光照对海蜇(Rhopilemaesculentakishinouye)足囊形成和萌发的影响进行观察。温度实验在0~30℃范围内设7组,盐度实验在2~32.1‰范围内设16个梯度,光照分为自然光和黑暗两组。实验显示:10℃以上海蜇无足囊繁殖迹象,15~30℃范围内,随温度升高,海蜇足囊繁殖能力增强;6‰以下盐度,海蜇不能进行足囊繁殖,20~22‰是海蜇足囊繁殖的最适盐度;黑暗有利于足囊繁殖。温度是足囊繁殖的关键因子,盐度和光照是足囊繁殖的充分条件。作者认为,适宜的环境因子是海蜇螅状体形成的必要条件,尽管足囊可以抵御外界的恶劣环境,但足囊形成并非需要不良环境因子诱导,足囊繁殖是海蜇螅状体一种正常的无性繁殖方式  相似文献   
3.
光对海蜇浮浪幼虫变态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蜇(Rhopilema esculenta)是经济价值很高的大型食用水母,主要产于我国沿海。近几年来,浙江、山东和辽宁等省已开展人工增殖海蜇资源的研究工作。浮浪幼虫至螅状幼体阶段的变态是海蜇生活史多次变态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增殖工作的第一步是培育出大量螅状幼体。研究影响浮浪幼虫变态率的环境条件,有助于海蜇苗种人工培育中提高单位水体螅状幼体的育成量。  相似文献   
4.
日本对虾仔虾的温度适宜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日本对虾 (Penaeusjaponicus)仔虾体全长 (11 7± 1 0 )mm ,分别置于 2 4,2 0 ,18,16 ,14 5 ,13℃水槽中培养 ,经 10d观察的结果 :仔虾成活率与水温呈负相关 ,依次为 0 12 ,0 2 8,0 39,0 5 3,0 5 3,0 6 0 ;长度增长率与水温呈正相关 ,依次为 0 2 7,0 19,0 12 ,0 0 9,0 0 4,0 0 1。认为仔虾放流海区水温应 >16℃。  相似文献   
5.
海蜇的生活史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本文概述了海蜇Rhopilema esculenta Kishinouye自受精卵、浮浪幼虫、螅状体、横裂体、碟状体至幼水母各发育阶段的形态学变化。首次报告了这个种的生活史。  相似文献   
6.
作者对海蛰卵巢进行了解剖、组织切片与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卵巢为褶叠型,一端与胶质膜相连,另一端游离。胶质膜由透明状胶质细胞所构成,外有一层纤毛细胞,靠近胶质膜一侧的卵巢为单层上皮组成的生殖上皮,胶质膜与卵巢生殖上皮间由胶质细丝连接,形成与胃腔相通的生殖腔隙。生殖上皮在生殖季节中变化很大,它首先完成发生卵原细胞的功能,随后局部解体出现透明小区,当卵巢成熟时生殖上皮细胞是区域性弥散,卵子裸露,出现分批排卵现象.海蛰排卵方式是以大量卵子成片分批区域性排放为主,但也存在单个卵子排出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陈介康 《水产科学》1986,5(2):47-47,13
浸制腔肠动物标本,关键技术是麻醉。尤其是海葵、珊瑚以及水媳虫纲和钵水母纲的无性世代水媳型标本,触手极易收缩,往往因麻醉欠佳而使历尽艰辛采集到的标本失去科研和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要叙述了几种主要鱼的分布和资源利用情况,涉及到对一些鱼种的资源潜力或利用过度的估计,并着重对东、黄、渤海日本Engraulisjaponicus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海蜇(Rhopilema esculenta)是经济价值很高的大型食用水母,主要产于我国沿海。近几年来,浙江、山东和辽宁等省已开展人工增殖海蜇资源的研究工作。浮浪幼虫至螅状幼体阶段的变态是海蜇生活史多次变态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增殖工作的第一步是培育出  相似文献   
10.
鳀鱼一年繁殖一次,在一个繁殖期内为分批排卵,一般分2、3次排卵。个体平均怀卵量(卵长径0.3毫米以上)约11000粒,第一次排出40%左右,第二次排出约24%,之后排出的卵粒数很少,残存卵粒被卵巢壁吸收。鳀鱼于4月末至5月初到达辽宁黄海沿岸。5月中、下旬开始产卵。产卵盛期为6月。 7~9月产卵活动继续,但产卵量显著减少。辽宁黄海沿海的中心产卵场在大洋河口~海洋岛一带,其次是大连近海的园岛附近。产卵期间,鳀鱼活动于水深25米以上的水层,产卵盛期水温16°~22℃、盐度28~31‰。鳀鱼1令成熟,寿命大致为三年。生殖鱼群主要是1、2令鱼,约占90%。平均体长110毫米、平均体重(纯重)8.8克。雌雄性比大体各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