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7篇
水产渔业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北部湾两个野生皮氏叫姑鱼的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为其种质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已开发的皮氏叫姑鱼微卫星标记对北部湾临高县西海域(N 20°20',E 109°40')和乐东县西海域(N 19°30',E 107°80')的两个野生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结果】筛选出的7个微卫星位点中有4个位点(Jobe50、Jobe45、Jobe24、Jobe13)呈多态性。4个多态位点的等位基因数(No)介于10~13个,平均10.75个,期望杂合度(He)为0.772~0.844,观测杂合度(Ho)为0.827~0.892,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824~0.847。两个皮氏叫姑鱼群体各多态位点的群体内近交系数(Fis)为-0.114~0.015,总群体近交系数(Fit)为-0.049~0.031,群体内有明显的杂合过剩现象;群体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016~0.082,基因流(Nm)为2.804~28.236。【结论】两个北部湾野生皮氏叫姑鱼群体均具有中等遗传多样性,有明显杂合过剩的现象,群体间存在较大的基因流,群体遗传分化水平较低,临东县西海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高于乐东县西海域群体。  相似文献   
2.
为了对湖栖鳍虾虎鱼的皮肤和眼睛进行转录组比较分析,实验通过测序原始数据,经denovo拼接、组装共获得103686个单基因(unigene), N50和平均长度分别为1 456和2 490 bp。在Nr、Nt、KO、SwissProt、PFAM、GO及KOG数据库中对上述unigenes进行注释,分别有57 380、 37 343、 31 700、 51 277、 47 020、 47 555和25 604个unigenes获得注释。对差异基因进行KEGG富集发现,在黑色素生成途径中,tyr、tyrp1和tyrp2等基因在皮肤中明显下调。基因表达差异分析显示,在湖栖鳍虾虎鱼皮肤和眼睛中共有8 113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其中3 174个DEGs在皮肤中上调,4 939个DEGs在眼睛中上调。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对10个DEGs的验证,确定了RNA-Seq分析正确。本研究丰富了湖栖鳍虾虎鱼的体色研究,为湖栖鳍虾虎鱼遗传资源的利用提供了数据,也为进一步研究鱼类绚丽的体色形成机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黄嘉慧  郭昱嵩  杜娟  董忠典  王中铎 《水产学报》2021,45(12):1965-1972
体表色素具有保护鱼类免受紫外线辐照伤害等重要功能。依照自然选择理论,不同群体的体色形成过程可能受到光照等环境因素的选择作用而发生遗传分化。为了检验这一假说,本研究以相同条件下人工繁育的不同纬度的弓背青鳉(Oryzias curvinotus)群体(饶平、高桥、三亚)后代(F6)为材料,使用荧光倒置显微镜对早期胚胎的黑色素细胞和虹彩色素细胞进行观察统计,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4种色素细胞发生关键基因(黑色素形成的限速酶基因tyr、虹彩色素细胞相关基因alk、sox10和pax3)在高桥群体后代早期发育(6-10,12,14肌节期)过程中的表达加以验证。结果表明,高纬度饶平群体早期胚胎的黑色素细胞和虹彩色素细胞分别集中出现于8肌节期和10肌节期,占比为81.9%和52.1%;相应地,高桥群体早期胚胎的黑色素细胞和虹彩色素细胞分别集中出现于7和11肌节期,占比47.7%和42.1%;而三亚群体早期胚胎的黑色素细胞和虹彩色素细胞分别集中出现于8和12肌节期,占比 44.0%和62.2%。对高桥F6代胚胎样本的色素细胞发生相关基因qRT-PCR检测确定:tyr表达水平从6肌节期开始上调,至10肌节期趋于平稳;而抑制黑色素形成通路并启动虹彩细胞分化通路的sox10和pax3基因与下游的虹彩色素细胞相关基因alk在10-14肌节期均呈现一致的单峰表达模式。综上,本研究支持弓背青鳉早期发育阶段的黑色素细胞和虹彩色素发生模式与鱼类经典理论相符,受tyr、alk、sox10、pax3等基因的有序表达的调控,且证实了发生阶段存在由遗传因素决定的群体分化,低纬度群体的虹彩细胞发生更晚,其具体机制仍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南海大眼金枪鱼和黄鳍金枪鱼的群体遗传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南海西沙和南沙群岛附近海区(11~12°N,15°N;110~112°E)黄鳍金枪鱼61尾(17尾成鱼、44尾幼鱼)和大眼金枪鱼26尾(22尾成鱼、4尾幼鱼)的线粒体基因组控制区部分序列(D-loop),结合GenBank数据库中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群体的同源数据,分析结果:(1)黄鳍金枪鱼与大眼金枪鱼均具极高的单倍型多样性(Hd>99%),聚类树及群体间分化指数(FST和Snn)表明大眼金枪鱼群体分化程度明显高于黄鳍金枪鱼群体;(2)大眼金枪鱼和黄鳍金枪鱼的南海群体与印度洋群体之间基因流最强(Nm=51.638和261.280 10),其次为太平洋群体(Nm=10.868 8和-50.801 81);(3)黄鳍金枪鱼和大眼金枪鱼都基本服从群口扩张模型,而mismatch分布分别呈单、双峰,其中大眼金枪鱼的南海群体扩张较晚(Tau=7.902)且最为明显(θ1/θ0=99 999/14.752)。  相似文献   
5.
青石斑鱼微卫星DNA 标记的筛选及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中国南海海域青石斑鱼(Epinephelus awoara)为材料,构建青石斑鱼小片段部分基因组DNA文库。以M13通用引物和设计合成的微卫星核心序列引物(CA)15,用PCR法对文库进行筛选,共获得96个微卫星序列,分别分布于28个阳性重组克隆中,其中perfect(完美型)共39个(占40.6%),imperfect(非完美型)30个(占31.3%),compound perfect(混合完美型)7个(占7.3%),compound imperfect(混合非完美型)20个(占20.8%)。同时发现(CA/GT)。序列在青石斑鱼的基因组DNA中含量非常丰富。根据微卫星侧翼序列设计28对引物扩增青石斑鱼基因组DNA,有26对引物能扩增出目的片段,选用其中13对多态性稳定的引物对19尾青石斑鱼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13个位点共检测到48个等位基因,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5982,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5080,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4722,平均Hardy-Weinberg遗传偏离指数(D)为0.1503。实验初步表明中国南海海域青石斑鱼的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但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人为的干扰。  相似文献   
6.
北部湾光裸星虫3个地理群体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微卫星DNA分子标记对广东湛江乌石(ZJ)、广西北海山口(BH)与越南锦普(JP)3个光裸星虫(Sipunculus nudus)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个微卫星座位中有3个位点(Snu08、Snu10、Snu14)呈现单态,17个多态微卫星座位中的等位基因数介于2~9之间,多态信息含量(PIC)介于0.097~0.797之间。每个群体中有5个位点显著偏离了Hardy-Weinberg平衡,在位点Snu18上3个群体均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3个光裸星虫野生群体均表现出中等程度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锦普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高于北海和湛江群体。群体间F-统计量分析表明,群体遗传分化处于低等分化水平,差异不显著(Fst=0.019~0.049,P>0.05);基于DA遗传距离构建的NJ和UPGMA聚类树均显示,地理位置相邻的群体聚在一起。研究表明,3个光裸星虫地理群体均具有中等的遗传多样性,杂合度均偏低,群体间存在较大的基因流,杂合子明显缺失;群体间已产生遗传分化,但分化水平还较低。  相似文献   
7.
取星点笛鲷(白星笛鲷LutjanusstellatusAkuzaki)和千年笛鲷(L.sebaeCuvieretValenci-ennes)肝脏组织,分离纯化其线粒体DNA(mtDNA),用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构建了两个种mtDNA的物理图谱,进行了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得到两个种的分歧时间大约为5.1Ma(取序列进化率为每百万年1.5%),发现4种内切酶(BglⅠ、MluⅠ、KpnⅠ、SalⅠ)酶切位点在两种间存在明显差异。这些差异为区分两个种提供了遗传标记,同时也为笛鲷类进化遗传学的研究和育种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8.
鲈形目线粒体DNA蛋白编码基因的适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线粒体DNA 13种蛋白质编码基因的系统进化分析能力进行了评估。[方法]单个基因和基因拼接序列比较,综合考虑序列的信息量和邻位连接法构建系统进化树的置信度。[结果]按分类阶元不同将基因都分成不同的4等。在鲈形目的科间阶元,最好的为ND6和cox2 好的序列为ND5和ND4 ND4L、ND3和ATP8差 包括Cyt b、cox1在内的其余6种基因为中等 在属内种间阶元,最好的为ATP6和cox2 好的序列为ND2和cox1 ND6、ND3和ATP8差 包括Cyt b在内的其余6种基因为中等。另外,分析揭示序列长度的增加可以提高系统进化树的置信度,且属内物种间比较时序列长度的影响小于高级阶元。[结论]线粒体DNA蛋白质编码基因的信息分布具不均一性,需分类阶元选择最佳基因和组合。  相似文献   
9.
利用微卫星DNA分子标记对广东湛江乌石(ZJ)、广西北海山口(BH)与越南锦普(JP)3个光裸星虫(Sipunculus nudus)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20个微卫星座位中有3个位点(Snu08Snu10Snu14)呈现单态, 17个多态微卫星座位中的等位基因数介于29之间, 多态信息含量(PIC)介于0.0970.797之间。每个群体中有5个位点显著偏离了Hardy-Weinberg平衡, 在位点Snu183个群体均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3个光裸星虫野生群体均表现出中等程度的遗传多样性水平, 锦普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高于北海和湛江群体。群体间F-统计量分析表明, 群体遗传分化处于低等分化水平, 差异不显著(Fst=0.0190.049, P>0.05); 基于DA遗传距离构建的NJUPGMA聚类树均显示, 地理位置相邻的群体聚在一起。研究表明, 3个光裸星虫地理群体均具有中等的遗传多样性, 杂合度均偏低, 群体间存在较大的基因流, 杂合子明显缺失; 群体间已产生遗传分化, 但分化水平还较低  相似文献   
10.
以成年雌性弓背青鳉(Oryzias curvinotus)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环境相关浓度(0.93、9.33和102.33μg/L)双酚AF(BPAF)短期暴露对其生存、生长和生殖的影响。结果表明,102.33μg/L BPAF暴露21 d极显著降低了成年雌性弓背青鳉的存活率和生长状况因子;9.33和102.33μg/L BPAF暴露导致成年雌性弓背青鳉肝细胞排列松散、脂肪积累减少,102.33μg/L BPAF暴露还导致肝细胞形态出现明显肿胀;102.33μg/L BPAF暴露导致其卵母细胞大多停留在初级卵母细胞阶段,抑制了卵母细胞的成熟。另外,102.33μg/L BPAF暴露显著或极显著上调了vtglike、vtg1、vtg2和chgh在肝脏中的转录水平以及cyp11a、cyp19a1a和gsdf在卵巢中的转录水平。不同环境相关浓度的BPAF暴露对成年弓背青鳉雌鱼有较强的致死效应、生长抑制效应、雌激素效应,并可引起肝损伤和卵母细胞发生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