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1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报道了通过微分干涉衬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及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所观察到的菜豆锈菌的侵入和扩展过程。菜豆锈菌夏孢子萌发多产生1个芽管,偶尔也产生双芽管。芽管以气孔侵入为主,也可从表皮直接侵入。侵入前形成或不形成明显的附着胞。气孔侵入的芽管首先在气孔腔内形成气孔下囊,再进一步分化出圆形的膨大体,由膨大体产生1~2支初生菌丝。初生菌丝与叶肉细胞壁接触后分化出吸器母细胞,吸器母细胞进入叶肉细胞内部形成吸器。初生侵染菌丝在产生吸器母细胞的部位的后部产生分枝,形成次生侵染菌丝在叶肉细胞间蔓延。  相似文献   
2.
采用3H 胸腺嘧啶标记窄颖赖草 (Leymusangustus)花粉结合电镜自显影的方法证明受辐照窄颖赖草花粉DNA进入了小麦胚囊 ,运用基因组原位杂交技术证明所得杂种为真杂种 ,经辐照花粉获得的普通小麦J 1 1与窄颖赖草杂种中窄颖赖草染色体发生了数目和结构变异  相似文献   
3.
鲂鱼受精早期精子入卵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精子进入活卵是相当困难的。作者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初步揭示了鲂鱼受精早期精子入卵的程序,讨论了精子入卵的路径、时间和时限,并初步分析了单精入卵的机制。  相似文献   
4.
昆虫颗粒体病毒,最早在1926年由Paillot发现,1948年Bergold用电镜观察了昆虫颗粒体病毒。该种病毒目前仅发现寄生于鳞翅目昆虫。1979年陈荟等发现寄生褐带长卷叶蛾(Homona coffearf Nietner)的颗粒体病毒(简称HcGV)。1982—1983年我们对该种病毒的形态、寄主细胞病变及病毒的复制等方面,进行了电镜观察。  相似文献   
5.
芝麻病毒病是芝麻的一种新型病害。1976—1980年在我们地区为零星病株发生阶段。自1982年以来,发生面积逐渐扩大,1984年为大流行年,局部地区损失严重。 材料和方法 (一)田间定点定期系统观察和调查发病株数。在同一块地里的病区和无病区各收100  相似文献   
6.
对苎麻韧皮纤维细胞的超微结构进行了电子显微观察。结果表明,苎麻韧皮纤维为具隔的单细胞纤维,纤维细胞的不同部位存在着许多的外突型、内陷型和平滑型结节,节间长度为240—710μm,胞腔内存在大量的膜状横隔,膜间距离为60—90μm,纤维结节与胞腔隔膜没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巨原纤呈圆柱形,由圆筒形外壳和螺旋状的原纤构成,表现平滑,直径为0.25μm左右,普遍存在着交织现象,大多数趋向纤维轴向排列,在胞壁的不同部位,存在局部且整齐的间断现象。  相似文献   
7.
甘蔗花叶病毒在玉米种子中的分布及其与种子传毒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免疫学、电镜观察、RT-PCR、组织培养及生物学测定等方法,针对引起玉米矮花叶病的甘蔗花叶病毒(Sugarcane mosaic virus,SCMV)在高感自交系Mo17的乳熟期、蜡熟期、成熟期和室温贮存的成熟干种子上的分布部位及其各部位病毒的侵染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病毒存在于种皮、胚乳的糊粉层和胚内,糊粉层和胚内的病毒具有侵染活力,胚内的可侵染性病毒可以通过发芽传递给下一代幼苗,完成病毒的种子传播过程。在种皮内没有检测到具有侵染活力的病毒,在胚乳的淀粉层内未检测到病毒。在种子成熟过程中,种子内的病毒不断得到积累,随着种子的脱水、干燥又被部分钝化,使得种子传毒率降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