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2篇
水产渔业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本研究基于2020年在北部湾海域采集的1214尾多齿蛇鲻(Saurida tumbil)样本,通过对生物学特征和卵巢组织学进行分析,探究该海域多齿蛇鲻种群的繁殖特性及其适应性变化。结果表明,2020年北部湾多齿蛇鲻雌雄性比为1.82:1,雌性群体成熟性腺4季均有分布,3~ 8月性成熟系数(GSI)保持较高水平,为主要繁殖期,其中3月和7月为繁殖高峰期;成熟卵巢中存在不同卵径大小的卵粒,卵径组成分布呈明显多峰型;绝对繁殖力波动范围较大(2774~ 158986粒),且成熟卵巢中存在不同发育时相的卵母细胞,综合GSI、繁殖期、卵径分布及组织切片等结果推断多齿蛇鲻为分批非同步产卵型鱼类;相对繁殖力(267粒/g)保持在较高的水平,有利于其在高强度捕捞压力下迅速建立稳定种群;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估算雌性群体的初次性成熟体长为19.0 cm,与性比随体长变化的重要转折点相同。本研究发现,北部湾多齿蛇鲻的繁殖特性相较以往结果有所改变,同时,研究结果进一步丰富了北部湾多齿蛇鲻的繁殖生物学资料,为渔业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测量2008—2009和2018—2019年在北部湾海域沿岸北海和东方渔港采集的斑鳍白姑鱼(Pennahia pawak)样品,所得的生物学数据,利用FiSAT Ⅱ软件体长频率分析(ELEFAN)技术,分析斑鳍白姑鱼种群生长、死亡参数和开发率等的变化,以评估2个时段北部湾斑鳍白姑鱼的开发利用状况。结果显示:2008—2009和2018—2019年2个时段北部湾斑鳍白姑鱼优势体长分别为11~17 cm和10~15 cm,平均体长由14.83 cm减小到12.59 cm;优势体质量分别为30~100 g和10~80 g,平均体质量由85.88 g降低至52.91 g;2018—2019年的平均体长、平均体质量分别下降了15.1%和38.4%。2个时段异速生长因子b分别为2.84和3.00,表明斑鳍白姑鱼趋向匀速生长。估算的渐进体长由24.15 cm下降为22.05 cm,下降了8.7%,开捕体长由12.56 cm下降至10.29 cm,下降了18.1%。生长参数K分别为0.39和0.32;总死亡系数分别为1.39和1.17,自然死亡系数分别为0.98和0.90,捕捞死亡系数分别为0.41和0.28;估算的开发率分别为0.29和0.24。综上,北部湾斑鳍白姑鱼趋于小型化,目前该资源呈轻度开发状态。  相似文献   
3.
根据北部湾渔港采样及海上调查生物学测定与数据分析,研究了北部湾多齿蛇鲻(Saurida tumbil)春季生物学特征及其年际变化。结果显示,2008~2018年春季,多齿蛇鲻个体呈小型化趋势,各年度平均体长范围为15.8~16.9 cm,平均体质量范围为48.8~77.5 g,2018年的平均体长和平均体质量比2008年分别降低了6.5%和34.5%。体长–体质量关系式中的异速生长参数b的范围为3.03~3.42,表明春季群体主要呈正异速生长状态(b>3)。性成熟体长年际变化分析表明,北部湾多齿蛇鲻存在性成熟提前的现象,雌性群体50%性成熟体长从2008年(19.0 cm)至2018年(16.6 cm)整体呈减小趋势,10年间减小比例为12.6%,其中,2011~2015年海上采样的样品对比显示,50%性成熟体长减小比例为3.8%。2008~2018年北部湾多齿蛇鲻的肥满度整体呈下降趋势,均值变化范围为1.09~1.29,渔港采样样品和海上采样样品的肥满度年际变化皆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4.
根据2018年1—4月和8—12月在北部湾采集的248尾日本金线鱼(Nemipterus japonicus)样品,采用传统胃含物分析法和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研究其摄食生态。结果显示,日本金线鱼为广食性底栖肉食性动物,摄食饵料生物包括8个类群,鱼类和虾类是优势饵料类群,相对重要指数占比为92.92%。日本金线鱼四季均大量摄食鱼类,另外,在春季兼食虾类,夏季兼食蟹类,秋季兼食虾类和多毛类,冬季兼食虾类和星虫类;随着体长增加,日本金线鱼由摄食虾类和鱼类为主逐渐转变为摄食鱼类为主,摄食转变体长节点为130 mm。摄食强度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秋季最高,春季和夏季次之,冬季最低。日本金线鱼摄食饵料种类多样性较高,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为1.77,Pielou均匀度指数(J?)为0.64,从春季到冬季,H''值和J?值随季节先升高后降低,秋季最高;H?和J?随体长呈增加趋势,体长≥160 mm群体的摄食生态位宽度最大。在同位素分析方面,δ13C值范围为–18.25‰ ~ –15.39‰,极差为2.86‰;δ15N值范围为13.01‰~17.24‰,极差为4.23‰;北部湾日本金线鱼的营养级范围为3.21~4.46,平均营养级为3.97,随着体长的增加,营养级逐渐升高。核心生态位(SEA)在4个季节虽有不同程度的重叠,但总生态位(TA)存在明显季节差异,表明对饵料的利用存在一定的相似,也存在特定的差异,有利于缓解该鱼种对优势饵料的季节性压力。不同大小的群体间SEA的重叠率较高,表明不同生长阶段营养来源成分相似,但不同大小的群体间TA差异较为明显,推测日本金线鱼通过生态位分化减轻种内的食物竞争压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