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4篇
综合类   1篇
水产渔业   1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要介绍了美洲黑石斑从胚胎发育到苗种培育的主要过程,目的是为了使养殖户培育美洲黑石斑苗种时期能够减少成本,以及提高养殖技术,从而达到科学合理地养殖美洲黑石斑。  相似文献   
2.
中国沿海6个花鲈群体的形态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等多元分析方法,对东港、绥中、秦皇岛、青岛、舟山以及珠海等6个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地理群体的8个形态比例性状进行了研究。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6个花鲈群体可被分为两支:来自黄海、渤海海域的东港、秦皇岛、绥中和青岛群体为一支(北方群体);东海海域的舟山群体和南海海域的珠海群体为另一支(南方群体)。南北群体间有一定程度的形态分化,和舟山群体相比,珠海群体和北方群体的亲缘关系更近。主成分分析获得的3个主成分方差贡献率分别为31.726%、27.744%和14.075%,累计贡献率为73.545%。利用8个变量构建的6个地理种群的判别公式,判别准确率在63.6%~84.4%之间,综合判别准确率72.7%。本研究结果为花鲈地理种群判别、种质资源评价以及良种选育等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牙鲆抗淋巴囊肿系及其亲本雌核发育系的肌肉品质,采用常规方法分析比较7月龄体质量分别为(219.88±33.82) g、(213.53±27.20) g和(237.51±26.04) g的母系、父系和抗淋巴囊肿系牙鲆肌肉的营养成分。试验结果显示:牙鲆抗淋巴囊肿系肌肉鲜样中的水分、蛋白质和灰分含量与亲本系无显著差异(P>0.05),但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母系(P<0.05),而与父系差异不显著(P>0.05);3系均含有18种氨基酸,除色氨酸和酪氨酸含量差异显著(P<0.05)外,其他16种氨基酸含量均差异不显著(P>0.05)。根据氨基酸评分和化学评分,3系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色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分别为抗淋巴囊肿系(87.40)>母系(79.86)>父系(79.04),必需氨基酸组成符合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世界卫生组织标准;抗淋巴囊肿系的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低于亲本系,而母系的二十二碳六烯酸和二十碳五烯酸的含量丰富,显著高于抗淋巴囊肿品系和父系(P<0.05)。综上所述,牙鲆抗淋巴囊肿系及其亲本系的营...  相似文献   
4.
为深入了解Cr~(6+)对海水鱼类的毒性机理,利用静水式鱼类急性毒性测试方法,开展了Cr~(6+)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仔鱼和幼鱼的急性毒性效应研究。获得了24、48、72、96 h所对应的半致死浓度LC50值,计算了Cr~(6+)对牙鲆的安全浓度,并对急性毒性下红细胞核异常率和鳃的损伤进了观察。结果表明,Cr~(6+)对牙鲆仔鱼24、48、72、96 h的LC50分别为75. 19、67. 13、49. 77、31. 09 mg·L~(-1);对幼鱼的LC50分别为462. 13、435. 36、390. 19、322. 41 mg·L~(-1)。安全浓度分别为16. 05 mg·L~(-1)(仔鱼)和115. 91 mg·L~(-1)(幼鱼)。Cr~(6+)对牙鲆仔鱼的毒性属于中等毒性,而对幼鱼的毒性为低等毒性。Cr~(6+)对红细胞核异常率的影响呈现质量浓度、处理时间—效应关系。Cr~(6+)会造成牙鲆鳃的损伤,且损伤程度随着浓度和时间的增加而加重。本研究可为进一步开展Cr~(6+)对海水鱼类的毒性机理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星点东方鲀(Takifgu niphobles)作为海水鱼遗传生物学和鱼类行为学研究实验动物的可行性提供科学依据,选取北戴河海域自然成熟的星点东方鲀亲鱼,经人工催产授精,受精卵在水温20. 0~21. 0℃条件下,于300 L玻璃钢水槽循环水中孵化。参考暗纹东方鲀(Takifugu obscure)、青鳉(Oryzias layioes)和斑马鱼(Barchydanio rerio var)胚胎发育分期形态指标,按分裂球数目、大小,胚盘形状、延展、下包,神经系统发育,体节数目,视觉和听觉器官的发育以及血液循环系统的不同发育阶段,记录了星点东方鲀完整的胚胎发育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星点东方鲀受精卵卵径约为756~863μm,胚胎发育可分为33期,主要分期与对应时间点为:2细胞期:受精后1 h 40 min;囊胚期:受精后8 h 6 min;原肠期:受精后13 h 48 min;心脏原基期:受精后58h 45 min;孵化期:受精后99 h 31 min;初孵仔鱼期:受精后108 h 31 min。值得注意的是,在32细胞期,观察到了与青鳉相同的边缘细胞和部分水平分裂。本实验中的星点东方鲀卵径在东方鲀属鱼中是最小的,也明显小于日本的星点东方鲀。本研究星点东方鲀胚胎发育不仅快于暗纹东方鲀和红鳍东方鲀(Takifgu rubripes),而且大大快于日本种群。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高温和白消安注射对星点东方鲀(Takifugu niphobles)成鱼生殖细胞发生的影响,设置32℃高温组、32℃高温-白消安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3组的生长、存活率以及生殖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显示,高温-白消安组的体重、肥满度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而全长与其他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的存活率均在90.9%以上。高温-白消安组对生殖细胞的凋亡作用比高温组更加明显,卵巢基本看不到正常的生殖细胞,且有大量的吞噬作用造成的黄褐色沉积,生殖细胞凋亡造成的空白面积比例要显著地高于高温组(P0.05);精巢中生殖细胞凋亡的精小囊占总的精小囊的比例高达100.0%±0.0%,也显著高于高温组空泡精小囊占总的精小囊的比例(P0.05)。得出结论:高温-白消安组较高温组更易诱导星点东方鲀内源生殖细胞凋亡,从而可制备出生殖细胞移植的适宜受体。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纯合度和遗传相似度在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连续四代减数分裂雌核发育家系中的变化规律,本研究利用分布在不同连锁群上的24个高重组率微卫星标记对牙鲆连续减数分裂雌核发育二代(G2)、三代(G3)、四代(G4)家系及普通家系对照组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显示,24个微卫星位点在对照组、G2、G3、G4家系中,分别检测到96、42、32和32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分别为4.00、1.98、1.33和1.33;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6416、0.3472、0.1694和0.1492;纯合度分别为0.3503、0.6528、0.8306和0.8508;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5822、0.9238、0.9890和0.9988。24个位点中已有17个纯合,但尚有7个保持杂合状态。同时,将上述结果和已发表的减数分裂雌核发育一代(G1)家系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诱导连续减数分裂雌核发育不仅能提高个体的纯合度,同时也可提高子代个体间的遗传相似度;纯合度和遗传相似度在G1、G2和G3家系中能够得到逐步提高,代际之间差异显著(P<0.05);但在G4家系中趋于稳定,与G3家系差异不显著。G4家系的遗传相似性(0.9988)已高于连续20代全同胞交配所获得的理论值(0.9860),连续诱导减数分裂雌核发育是快速建立鱼类近交系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21世纪是海洋世纪,开发海洋和发展海洋经济已成为世界各沿海国家的战略重点,特别是随着世界范围内陆地人口与资源矛盾的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投向这片蓝色国土。美国自90年代以来,为保持其世界领先与渔霸主地位,加强了对海洋工作的组织与调整,加大了海洋科技投入,在海洋工程、海洋生物技术、海水综合利用技术等方面发展迅速,并以其资本和技术优势开辟中国海洋市场,既增强了他本国的海洋经济实力,又维护  相似文献   
9.
鱼礁区与池塘养殖刺参体壁营养成分的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人工鱼礁区和池塘两种养殖模式下刺参Apostichopus joponicus体壁营养成分及品质的差别,采用生化分析方法对两种养殖模式的刺参(体质量约为200 g)体壁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比较和评价。结果表明:鱼礁组刺参体壁的粗脂肪、胆固醇、碳水化合物含量和能量均显著低于池塘组(P0.05),灰分含量显著高于池塘组(P0.05),二者的水分和粗蛋白质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鱼礁组刺参体壁的Na和Mg含量均显著高于池塘组(P0.05),Ca、Fe、Cu、Mn含量均显著低于池塘组(P0.05);鱼礁组刺参体壁的氨基酸总量和鲜味氨基酸总量均显著高于池塘组(P0.05),而必需氨基酸总量与池塘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除苏氨酸外,鱼礁和池塘组刺参的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值均小于1,二者的饱和脂肪酸总量、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鱼礁组脂肪酸中仅C16:1和C20:5n3含量显著低于池塘组(P0.05),其余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养殖模式会影响刺参营养成分和风味物质的组成和含量,在人工鱼礁区养殖的刺参,其营养价值优于池塘养殖刺参。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利用12对微卫星标记对秦皇岛近海增殖放流区内的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回捕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并与放流用牙鲆亲本群体和放流前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在3个群体中,等位基因数(Na)为11.917–22.167个,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800–0.836,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814–0.845,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775–0.818。其中,回捕群体的平均Na最多,为22.167,放流前群体的平均Na最少,为11.917。平均Ho最大的是回捕群体(0.836),最小的是放流前群体(0.800)。平均He最大的是亲本群体(0.845),最小的是放流前群体(0.814)。在36个群体–位点组合中,有23个群体–位点组合显著偏离哈迪-温伯格平衡状态(P<0.05)。3个群体的基因分化系数Gst值为0.005–0.043,遗传分化均为较弱。研究表明,3个群体均保持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放流人工培育苗种对回捕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未产生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