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4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2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猪场所有粪污处理结果可归纳为种养结合、发酵床降解和达标排放3种类型,每种类型中的处理模式包括粪污收集、输送、储存、处理、利用和排放等环节,这3种类型所包含的处理模式对当前大多数养殖场的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都能找到对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现代畜牧业中,养猪的最终目标之一是提高瘦肉率、降低脂肪含量、提高猪肉品质和口感。猪肉作为大多数中国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蛋白质来源,对日常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积极开展猪的遗传育种改良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本地猪种的遗传资源具有抗病性强、适应性强、性成熟早、遗传性能稳定等优良特性。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人员通过将我国本地猪种与国外猪品种杂交等传统遗传改良方法,在改善本地猪种产仔数、胴体瘦肉率、生长速度和抗病性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但这些研究进展都比较缓慢,往往需要几十年才能取得有效突破。传统的基因改良速度慢、成本高、效率低,而新兴的基因编辑技术在猪的遗传改良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自CRISPR/Cas9开始在猪群成功应用以来,在改善猪生长性状方面取得了多项突破。随着对动物肌肉生长相关基因如肌生成抑制素(Myostatin,MSTN )的深入研究,解耦联蛋白1 (Uncouplin gprotein 1,UCP1 )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基因(Insulin-like growthfactor 2 gene,IGF-2 )功能的发现,运用基因组编辑技术提供了在短时间内改良本地猪种的研究思路,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文章简要描述了CRISPR/Cas9系统的发展过程、在猪生产应用中的研究进展,以及通过CRISPR/Cas9系统对猪基因组引入适当的修饰,并对猪器官被人体利用的可能性进行了概述,同时对CRISPR/Cas9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微生物制剂(其中酵母菌有效细菌菌落数是5×108CFU/G,芽孢杆菌有效细菌数是8×109CFU/G)对生长肥育猪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采用品种相同、体重为50kg左右的去势公猪12头,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喂基础日粮;试验1组:基础日粮 0.15%微生物制剂;试验2组:基础日粮 0.25%微生物制剂。试验结果表明:大部分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添加组均好于对照组,尤其能量、有机质及磷的消化率微生物制剂0.15%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4.
大豆多肽是大豆蛋白经水解所得的低聚肽混合物,其生产方式多种多样,其中酶法生产大豆多肽以其特有的优势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该文综述了水解大豆蛋白酶的分类、方法、研究进展及应用。  相似文献   
5.
板栗的贮藏保鲜(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板栗的营养价值高,含淀粉62%~70.1%,蛋白质5.7%~10.7%,脂肪2%~7.4%,还含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板栗香甜可口,能益气健脾,补肾强身,为滋补佳品。因为板栗成熟季节比较集中,销售时间短,易造成积压,每年有15%~20%的板栗发生霉变,经济损失很大。因此,搞好板栗的贮藏保鲜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
小肽营养理论是对蛋白质营养理论的丰富和完善,小肽可以和游离氨基酸一样被肠黏膜吸收并转运进入血液循环,小肽作为蛋白质的主要消化产物,在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和代谢中起重要作用。文章对小肽的营养作用、小肽的结构及动物对其消化吸收特点、小肽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作了深入的研究和阐述。  相似文献   
7.
猪混合感染疾病的现象在猪场十分普遍。本文报道了一例混合感染猪病的诊疗情况。综合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解剖、送检血清实验室抗体检测、细菌分离培养以及生化鉴定等,确定该病是由猪伪狂犬野毒以及蓝耳病病毒混合感染造成猪群的免疫抑制,导致仔猪对猪瘟疫苗的免疫反应降低,并继发猪副嗜血杆菌感染。选用有效药物进行治疗,使猪场疫情得到控制。最后结合本病例分析,提出了外购仔猪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用网箱养殖的方法,通过室内28 d的养殖实验,在4个养殖密度G1(100尾/ m3)、G2(200尾/m3)、G3(300尾/m3)、G4(400尾/m3)组中,研究不同养殖密度对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生长、能量代谢和代谢酶活力的影响。结果显示,G2组的增重率(WGR)、相对增长率(AGR)和特定生长率(SGR)均最高,与G1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G3和G4组的体重差异系数(CVW)显著升高(P<0.05),其他生长指标和成活率(SR)均显著低于G1组(P<0.05);G4与G1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G3和G4组显著提高了血淋巴葡萄糖(Glc)、乳酸(LA)、丙酮酸(PA)的含量(P<0.05),显著降低了甘油三酯(TG)的含量(P<0.05);G2组4种指标含量与G1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而氨基酸含量在不同养殖密度之间变化不显著(P>0.05),表明在密度胁迫下,高密度对能源的需求增加,中国明对虾倾向性利用糖类脂类作为能源。另外,G3和G4组的己糖激酶(HK)、丙酮酸激酶(PK)、6-磷酸果糖激酶(6-PEK)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说明机体氧化代谢途径发生变化,分解代谢增强。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显著降低(P<0.05),表明三羧酸循环活性的降低,进一步表明密度胁迫抑制了组织的有氧代谢。研究表明,G3和G4组养殖密度显著影响了中国明对虾的生长,增加了碳水化合物和脂类利用,抑制了组织的有氧代谢。当中国明对虾为4.5 g时,其养殖密度100~200尾/m3为宜。  相似文献   
9.
为了将水产品监管工作做深做实做透,促进工作扎实开展,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0.
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获得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 ATG5基因cDNA全长,命名为FcATG5。利用实时荧光定量技术分析了FcATG5的组织表达及其在pH和碳酸盐碱度胁迫下的表达特征,并利用RNAi技术验证其功能。基因分析显示,FcATG5 cDNA全长为2225 bp,开放阅读框为810 bp,编码269个氨基酸,预测其编码的蛋白质分子量为31.103 kDa,理论等电点为5.59,为疏水性蛋白,包含1个APG5自噬相关蛋白结构域,无跨膜结构,不包含信号肽。同源性和系统进化分析显示,FcATG5具有高度保守性,与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同源性最高(98.14%)。组织表达分析显示,FcATG5在中国对虾各组织中均有表达,肌肉中表达量最高(P<0.05),血淋巴细胞中最低(P<0.05)。pH胁迫后48 h,FcATG5在鳃中的表达量最低,为对照组的1.68倍;胁迫后96 h最高,为对照组的2.67倍。碳酸盐碱度胁迫后12 h,FcATG5在鳃中表达量最高,为对照组的2.77倍;胁迫后96 h最低,为对照组的1.30倍。干扰实验结果显示,pH和碳酸盐碱度胁迫下,沉默FcATG5基因会使中国对虾死亡率显著增高(P<0.05),表明该基因的表达量越高,越有利于中国对虾存活。实时定量结果表明,FcATG5在pH、碳酸盐胁迫下的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推测自噬可能参与中国对虾应对非生物胁迫的调控。本研究结果对水生动物特别是甲壳动物中细胞自噬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有助于推进中国对虾盐碱水养殖的研究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