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5篇
综合类   13篇
水产渔业   1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北太平洋秋刀鱼耳石透明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4年我国秋刀鱼捕捞船在西北太平洋采集的秋刀鱼(Cololabis saira)样本,提取1 062个耳石进行拍照处理,并根据耳石透明带特征对其进行划分,运用统计学方法研究耳石类型及与肉体长组的关系,分析各月份耳石类型变化。研究发现,83%小型鱼(Kn L≤240 mm)和71%中型鱼(240 mmKn L≤280 mm)耳石属于类型Ⅰ,大型鱼(280 mmKn L≤314 mm)和特大型鱼(Kn L314 mm)耳石类型Ⅱ、类型Ⅲ占优。肉体长在280 mm以下的类型Ⅰ耳石比例较大,耳石没有形成透明带,随着Kn L的增加,类型Ⅱ和类型Ⅲ在肉体长组的比例增加。耳石透明带最早在202 mm时开始形成,秋刀鱼耳石第1条透明带主要在260~280 mm之间形成,以中型鱼为主;秋刀鱼耳石第2条透明带主要在290~310 mm之间形成,以大型鱼为主。雌性和雄性秋刀鱼耳石在各耳石类型下无显著差别(P=0.0640.05)。耳石类型Ⅰ比例在月份间变化大,在10月和11月份耳石类型Ⅰ比例占优,分别为44.1%和36.4%,多为小型和中型鱼,6月和7月份耳石类型Ⅱ和类型Ⅲ比例大约为40%,多数为大型和特大型鱼,表明大型鱼比小型和中型鱼早到达索饵场进行索饵。  相似文献   
2.
2009年8~11月,对印度尼西亚阿拉弗拉海域丝鳍鲳和似乌鲳的群体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丝鳍鲳体长范围为13.2~26.1 cm,优势体长组为20.0~24.0 cm,占总数的95.69%。体长小于20.0 cm和体长大于24.0 cm的丝鳍鲳分别占总数的3.31%和0.88%;体重范围为0.525~0.095 kg。丝鳍鲳体长分布比较集中在一个较小范围内且基本上是中型群体。丝鳍鲳中小型群体和大型群体可能具有不同的栖息地。似乌鲳体长范围为16.1~45.2 cm,优势体长组为24.0~32.0 cm和36.0~42.0 cm,分别占总数的43.59%和35.94%。体长小于24.0 cm和体长大于42.0 cm的似乌鲳分别占总数的10.50%和3.56%;体重范围为0.145~1.925 kg。似乌鲳体长组成分布比较均匀且大中小型群体可能出现混栖现象。  相似文献   
3.
根据2005年7—10月在北太平洋E 150°~158°56′、N 42°34′~46°25′进行秋刀鱼资源探捕所获得的15个站点浮游动物样本资料,测得甲壳纲的桡足类、端足类、糠虾类、磷虾类,毛颚类、腔肠动物以及被囊动物等的代表种。其中桡足类占绝对优势,隶属于1目4科5属8种。浮游动物生物量4~699 mg/m3,均值168.6 mg/m3。根据浮游动物的种类、分布状况及优势种类的强弱,判断和分析黑潮暖流的强弱趋势,对确定秋刀鱼渔场的南北位置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根据2005年7月中旬砷月下旬西北太平洋公海秋力鱼生产调查资料及其表温度数据,按周及经纬度10×1°时空分辨率,利用GIS(渔业地理信息系统)软件Marine Explorer4.0和数理统计方法对西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作业渔场分布及其与表温的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各周作业渔场的分布变化较大,且呈西南向东北变化的趋势。作业渔场分布在表温为11~15℃的海域,最造作业表温为12-13℃。调查期间各个温度组作业CPUE(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5.
网衣沉降深度和纲索提升速度是衡量秋刀鱼舷提网网具捕捞效果的重要指标。本文根据2016年7-10月和2017年6-10月蓬莱京鲁渔业有限公司“鲁蓬远渔019”在西北太平洋进行的海上秋刀鱼舷提网网具性能测试试验中收集的作业参数、网具深度以及海洋环境等信息,结合提升回归树模型(Boosting Regression Tree, BRT)权重分析结果,基于广义可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s, GAM)探讨各因素对舷提网网具作业状态的影响,分析影响因子与舷提网主要性能参数的关系。结果表明:(1) 影响网具最大沉降深度的因素中,权重在前4位的为30m水层流速(20.15%)、60m水层流速(18.92%)、下纲松放长度(16.85%)和10m水层流速(15.52%);影响提升速度的前4位影响因子为绞网速度(23.17%)、30m水层流速(20.05%)、10m水层流速(18.27%)以及60m水层流速(16.26%)。(2) 30m水层流速、60m水层流速以及下纲松放长度对网衣最大沉降深度的影响显著(P<0.05),网衣最大沉降深度与各水层流速呈负相关关系,与下纲松放长度呈正相关关系;绞网速度和水层流速(10m、30m和60m)均显著影响绞网速度(P<0.05),提升速度与绞网速度呈正相关关系,与水层流速呈负相关关系,绞网速度是影响网具提升速度最重要的因素,其次是30m水层流速、10m水层流速和60m水层流速。  相似文献   
6.
秋刀鱼是西北太平洋北部温带水域的主要捕捞对象之一,集鱼灯灯光配置是秋刀鱼高效捕捞技术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模拟灯箱光学特性实验,利用Matlab7.0软件建立秋刀鱼集鱼灯箱照度分布模型,对不同倾角的秋刀鱼集鱼灯箱的照度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秋刀鱼集鱼灯倾角为30°、45°及60°时,集鱼灯箱的地面照度大小随地面距离的增加而减少,并且不同倾角时的集鱼灯箱地面照度分布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照度分布衰减程度也随灯箱倾角的增加而递减;不同倾角时的照度光场波动也存在差异,30°倾角时的集鱼灯灯光照度光场波动变化大于45°和60°倾角时的照度光场波动变化,而照度等位线密集度也随着倾角角度的增加而降低;秋刀鱼集鱼灯灯箱倾角为60°时,其照度分布和光场波动较稳定,诱集区域较大。  相似文献   
7.
不同气候模态下西北太平洋秋刀鱼海况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985—2013年日本秋刀鱼(Cololabis saira)生产数据,结合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海表温度距平值(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y,SSTA)及亲潮、黑潮环境数据,探究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PDO)冷、暖2种气候模态下秋刀鱼产卵场、索饵场海况特征及资源丰度差异。结果表明,PDO暖期内单位捕捞量努力量(catch per unit effect,CPUE)略高于冷期,另CPUE与PDO指数存在滞后关系,且前者滞后于后者3年时相关系数最大(–0.318);PDO冷、暖模态转换对索饵场SST影响较产卵场大(P0.05),产卵场及索饵场SSTA与PDO指数间均呈负相关性,滞后时间分别为–1和0年时相关系数最大;PDO暖期内黑潮经向流量年间变化率低于冷期,冷、暖2种模态下亲潮春季占有面积存在显著差异(P0.01),且冷、暖模态转换对亲潮影响程度大于黑潮。研究表明,2种气候模态通过影响秋刀鱼产卵场及索饵场的海表温、海况环境,进而对西北太平洋秋刀鱼资源量产生年间波动影响。  相似文献   
8.
西北太平洋秋刀鱼分鱼系统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The Northwest Pacific saury (Cololabis saira) separating system mainly consists of the fish and water separator and the fish size grader. Studying on the separating system and raising some improvement measures are beneficial to reducing the labor costs, improving the grading effects and productivity. Aiming at the traditional separating system, the main structure, box structure, seepage plate structure of the fish and water separator and the separating structure, stand bar structure of the fish size grader were redesigned based on the fishing experience. The improvement measures are described as follows: (1)constructing a drainage channel below the main structure of the fish and water separator, and the angle between drainage channel to the horizontal plan is about 15~20 °; (2)constructing a top cover above the fish and water separator box, and adhering a layer of flexible waterproof thermoplastic elastomer (TPE) to the inner cover layer of the box and the top cover; (3)The seepage plate is designed into a removable twotier board structure; (4)The number of the sorting pipes increased to 15, and the length increased to 250cm, the grading storages are added up to five; (5)The original fixed stand bars of the fishing separator are redesigned into removable stand bars; (6)Fish skateboard is designed to slope about 30 °; (7)adding a set of water jet screens over the fish separator. The redesigned fish separating system is suitable for the separating of Northwest Pacific saury and the other smallsize fish species.  相似文献   
9.
西北太平洋秋刀鱼分鱼系统主要包括鱼水分离器和鱼体选别机。对该分鱼系统进行研究并提出改进方法有利于降低劳动成本、提高分级效果和生产效率。针对原分鱼系统,根据实际生产经验,对鱼水分离器的主体、箱体及渗水板结构和鱼体选别机的分级、支脚结构提出改进措施。改进措施具体为:(1)在鱼水分离器的主体下方设计一个排水通道,并且与水平面呈15~20°倾角;(2)鱼水分离器箱体上部设计一个挡板盖,并在鱼水分离器的箱体内层及挡板盖内层处粘附一层防水且具有弹性的热塑性弹性体(TPE);(3)渗水板设计成可拆卸的双层结构;(4)鱼体选别机的选别钢管个数增加到15根,长度增加到250 cm,分级仓增加到5个;(5)将鱼体选别机原有的固定支脚设计成可活动支脚;(6)排鱼滑板设计成与水平面夹角为30°;(7)在鱼体选别机上增设一套水幕喷射装置辅助生产作业。改进后的分鱼系统不仅适用于西北太平洋秋刀鱼的分级,还可用于其它小个体种类的分级。  相似文献   
10.
西北太平洋公海7~9月秋刀鱼渔场分布及其与水温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根据2003~2005年7~9月西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生产数据和水温遥感数据,对西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作业渔场分布及其与表温和上层水温结构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7~9月西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渔场重心有从西南向东北变动的趋势;各月产量重心处水温结构有较大差异,9月混合层深度较7月和8月有所加深,渔场也较后者向北移动;各月高产渔区0~15m温度梯度都在0.25℃/m以下,0~40m温度梯度在0.1℃/m左右,40~60m温度梯度在0.25~0.42℃/m之间。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渔区月产量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捕捞努力量、渔区平均日产量和表温是其主要影响因子,对渔区平均日产量影响较大的有表温、0~15m温度梯度、0~40m温度梯度和月份,其关联度都在0.8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