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水产渔业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獐子岛养殖海域氮、磷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05年4个季节的调查资料,研究了獐子岛养殖海区的氮、磷营养盐的季节变化及平面分布特性,重点分析了7月营养盐、叶绿素及环境因子的相关性,探讨了与底播养殖的可能内在联系。结果表明,溶解性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的平面分布和垂直分布较均匀,仅在7月,表底层的氨氮浓度及磷酸盐浓度存在显著性差异。根据氮磷摩尔比和浮游植物生长的阈值分析,在该海区氮、磷营养盐限制呈季节性交替变化,7月磷限制的潜在性较大,3月和5月氮限制的潜在性较大。尽管目前的养殖生产活动并未对该海区的营养盐浓度产生较大的影响或压力,但是,3、5和7月底层水的无机氮以氨氮为主以及贝类养殖密度较大的区域叶绿素浓度较低的现象,可能与养殖活动有关,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2.
于2011年9月至2012年11月,在北黄海獐子岛邻近海域,利用德国MST24型沉积物捕集器,开展了5 d期采样频率的浮游植物组成及其沉降通量的周年变化研究。71份沉降样品共记录浮游植物51属93种,其中硅藻38属66种,是主要的沉降类群。沉降优势种主要有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a)、离心列海链藻(Thalassiosira excentrica)、布氏双尾藻(Ditylum brightwellii)、辐射圆筛藻(Coscinodiscus radiatus)、八幅辐环藻(Actinocyclus octonarius)等硅藻物种,以及小等刺硅鞭藻(Dictyocha fibula)、八幅硅鞭藻(Octactis octonaria)等硅鞭藻物种。浮游植物沉降通量变化在(6.1~169)×10~6 cells/m~2d,平均39.4×10~6 cells/m~2d,在春、秋季各出现1个高通量时段,春季峰值主要为硅藻贡献,而秋季峰值则由硅藻和硅鞭藻共同形成。沉降浮游植物作为獐子岛底播虾夷扇贝的重要饵料,其种类组成及沉降通量的周年变化,与獐子岛海域虾夷扇贝的底播、生长时节相关,以具槽帕拉藻、海链藻、圆筛藻等硅藻属种为主的食物来源和结构是扇贝重要的饵料基础。旨在通过浮游植物沉降的时间序列研究,查明獐子岛底播虾夷扇贝的饵料组成及其通量水平的周年变化特征,为该水域可持续的底播养殖提供基础资料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獐子岛海域浮游植物群落周年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獐子岛海域扇贝底播养殖区浮游植物群落的周年变化特征,于2011—2012年对该水域浮游植物及其理化环境进行了12个航次的逐月调查。结果表明:利用采水样品的Utermhl倒置显微镜分析方法,共鉴定出浮游植物53属119种,夏、秋季物种组成以甲藻和金藻为主,冬、春季以硅藻为主,裸藻、甲藻次之;各月平均细胞丰度变化为(17~312)×103cells/L,年平均为77×103cells/L,在春季(3、4月)和秋季(9、10、11月)出现两个丰度高峰;物种多样性程度在秋季较好,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a、柔弱几内亚藻Guinardia delicatula、太平洋海链藻Thalassiosira pacifica等硅藻物种在全年保持优势,梭状角藻Ceratium fusus、小等刺硅鞭藻Dictyocha fibula、运动异双鞭藻Eutreptiella gymnastica分别在夏、秋、春季形成优势;物种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典范对应分析和冗余分析显示,水温和溶解氧是调查区浮游植物群落周年变化的关键驱动因素,溶解态无机N、P营养盐对细胞的丰度分布、优势种演替亦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獐子岛海域浮游植物饵料丰富、丰度水平稳定,适宜扇贝生长和可持续的底播养殖;具槽帕拉藻、太平洋海链藻、梭状角藻等物种皆可以作为养殖区的饵料指示种。  相似文献   
4.
大连旅顺渤海侧沿海虾夷扇贝幼虫来源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旅顺渤海侧沿海没有虾夷扇贝资源,但是每年的5月中旬-6月中旬出现虾夷扇贝幼虫,使该海域形成采苗场.2006-2007年笔者通过在虾夷扇贝主要增养殖海区投放漂流瓶跟踪移动方向,监测浮游幼虫数量及个体大小分布等方法,调查了旅顺渤海侧沿海虾夷扇贝幼虫来源.结果表明,2006年4月30日、2007年4月8日和4月28日,在獐子岛海域投放的漂流瓶,回收率分别为7.5%、14.0%和17.2%,其中在獐子岛至旅顺渤海侧沿海回收的比例分别为6.0%、10.4%和4.0%.2006年4月6日,大钦岛海域投放的漂流瓶,回收率为13.0%,在旅顺渤海侧回收率为0%.獐子岛至旅顺渤海侧沿海设置10~12个站位,调查浮游幼虫数量及个体大小分布,结果表明,进入5月中旬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幼虫向旅顺渤海侧沿海集中,而且大个体幼虫的比例增加.调查结果证明,旅顺渤海侧沿海虾夷扇贝幼虫主要来自黄海北部增养殖海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