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1篇
水产渔业   3篇
植物保护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研究饲料中添加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粉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2. 5%、5%、7. 5%和10%的鼠尾藻粉,饲喂初始体质量(66. 45±0. 52) g的大菱鲆幼鱼8周。结果表明:随着鼠尾藻粉添加量的升高,增重率(WG)、特定生长率(SGR)和日摄食率(DFI)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2. 5%组与空白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 0. 05);全鱼粗灰分含量有逐渐升高的趋势,藻粉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酸性磷酸酶(ACP)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表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5%组达到最高。本实验条件下,添加2. 5%的鼠尾藻粉对大菱鲆幼鱼的生长无显著影响,添加5%的鼠尾藻粉显著提高了大菱鲆幼鱼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2.
3.
为探讨拟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sp.)粉替代鱼粉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L.)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用拟微绿球藻粉替代基础饲料中0%、3.88%、7.76%、11.64%和15.52%的鱼粉,配制成5种等氮等能的饲料(N_0、N_(3.88)、N_(7.76)、N_(11.64)、N_(15.52))。选取初始体重为(24.60±0.02) g的大菱鲆幼鱼600尾,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鱼,养殖周期70d。结果显示:1)各实验组大菱鲆幼鱼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蛋白质效率(PER)、饲料系数(FCR)、日摄食率(DFI)、肥满度(CF)和成活率(SR)均无显著差异(P0.05);2)随着藻粉添加量的增加,全鱼及肌肉中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粗蛋白、粗灰分和水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3)血清溶菌酶(LZM)、补体蛋白C3、补体蛋白C4及酸性磷酸酶(ACP)活力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分别在N_(7.76)、N_(7.76)、N_(11.64)、N_(7.76)组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N_0组(P0.05),N_(15.52)组碱性磷酸酶(ALP)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其他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4)藻粉组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N_(7.76)组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N_0组(P0.05);5) N_(7.76)组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其他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藻粉组血清总胆固醇(TCHO)显著低于N0组(P0.05),各藻粉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6)藻粉组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活力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N_(11.64)组达到最小值,显著低于N_0组(P0.05),藻粉组谷丙转氨酶(ALT)活力显著低于N_0组(P0.05)。研究表明,本实验条件下,拟微绿球藻粉替代大菱鲆幼鱼饲料中15.52%的鱼粉对其生长无显著影响,替代7.76%可显著提高其非特异性免疫力,降低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4.
5.
三裂叶豚草是危害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恶性杂草。本研究探索了植物源壬酸水剂对野外自然生长的三裂叶豚草的防治效果,分别于6月下旬和8月上旬两个时期,利用5%和10%两个浓度的壬酸水剂对三裂叶豚草进行茎叶喷雾处理。结果表明,北京地区8月上旬为三裂叶豚草现蕾期,此时施药不再有新出苗的植株结籽,为防除三裂叶豚草的最适时期。采用10%壬酸水剂,有效成分用量8 000g/667m2,喷液量80L/667m2进行喷雾防治,7d和28d的株防效分别达到94.9%和91.2%,结籽三裂叶豚草仅4.6株/m2,比对照减少了93.11%,单株种子数量为261.78粒,比对照减少了83.73%,产生的种子少,防效较好。  相似文献   
6.
拟微绿球藻粉对大菱鲆幼鱼生理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饲料中添加拟微绿球藻粉替代鱼油对大菱鲆幼鱼血清生化指标、体组成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用拟微绿球藻粉替代基础饲料中0(对照组)、8%、16%、24%和32%的鱼油,配制5种等氮等能的饲料。选取初始体质量(82.64±0.32)g的大菱鲆幼鱼375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养殖37d。试验结果显示,试验组的全鱼粗蛋白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并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全鱼粗脂肪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并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肌肉粗蛋白和粗脂肪与全鱼具有相同的趋势;肌肉和肝脏的花生四烯酸含量随着饲料中拟微绿球藻粉含量的增加而上升,而n-3/n-6高不饱和脂肪酸呈下降的趋势;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和总抗氧化能力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替代16%试验组达到最大值并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溶菌酶也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替代16%试验组和替代24%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丙二醛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在替代16%试验组达到最低值并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下降趋势,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在16%~24%替代水平上,可提高试验组的非特异性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降低其血脂水平,而大菱鲆幼鱼高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不变,保持了其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7.
球等鞭金藻作为一种优良的单细胞生物饵料具有选育价值。目前我国水产养殖上使用的大多数球等鞭金藻品系都来源于同一株藻株Isochrysis galbana OA-3011,经过多年的地理隔离形成了不同的品系,为了揭示地理隔离对球等鞭金藻表型性状的影响,从而为球等鞭金藻的选育工作提供依据,我们对5个品系的球等鞭金藻(I.galbana FACHB-861,OA3011-QD,OA3011-LK,OA3011-AY和OA3011-LZ)的种属关系、生长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比较分析。实验在相同条件下对5个品系球等鞭金藻培养6 d,提取基因组DNA并PCR扩增测定18S rDNA基因序列,每天定时记录各品系的OD_(660),绘制生长曲线,在进入稳定期后收获并进行生物量的测定及脂肪酸的气相色谱分析。18S rDNA基因序列的进化分析表明,OA3011-LK、OA3011-AY和OA3011-LZ具有一致的序列,而OA3011-QD因1个碱基的差异与其他OA3011出现了分离,FACHB-861与OA3011品系亲缘关系较远;对生长和脂肪酸进行对比分析后,结果显示,5个品系的球等鞭金藻在不同的时间达到稳定期,其中FACHB-861表现出了与其他品系明显不同的生长模式。FACHB-861和OA-3011品系的生物量具有显著差异,OA3011-LK、OA3011-AY和OA3011-LZ之间也有显著差异(P0.05),但特异生长率各品系间无显著差异(P0.05)。FACHB-861和OA3011-LZ的总脂肪酸(TFA)含量显著低于OA3011-LK、OA3011-QD和OA3011-AY(P0.05)。FACHB-861的脂肪酸各成分与OA-3011各品系明显不同。然而,在OA-3011各品系间脂肪酸组成也有明显差异,这表明球等鞭金藻存在广泛和频繁的数量性状表型差异。总之,地理隔离造成的这些差异为球等鞭金藻的选育提供了可行性。根据生长速度或DHA、EPA、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等筛选标准初步分析显示,可对OA3011-LK,OA3011-QD进行进一步的选育。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