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2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扁茎大豆是个不稳定的分离群体。与普通大豆品种相比较,节数较多,节间较短,叶数较多,叶柄较短。群体中也有与美国扁茎大豆相似的顶端花序类型,开花结荚密集,但植株中下部仍然有大量花序。中国扁茎大豆可能是吉林20号大豆品种的突变体。  相似文献   
2.
为加快解决“三农”问题的步伐.耀州区区委、区政府把发展奶牛产业作为“兴农、富民、强区”的希望之光。从2000年开始,本区奶牛产业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下迅速发展,2005年。本区又被列为省上奶牛科技示范区.并在各村建立标准化奶牛小区。派科技干部下乡入户开展奶牛技术指导。作为一名兽医工作者,本人也荣幸作为其中一员。结合对小区的奶牛产业调查。本人就耀州区养殖奶牛存在问题及对策谈谈见解。  相似文献   
3.
4.
大豆蚜虫对大豆的危害与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豆蚜虫对大豆的危害与防治王素云,孙雅杰,陈瑞鹿,翟保平,暴祥致(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136100)大豆蚜虫是大豆苗期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日趋严重,目前尚无较好的抗蚜品种,成为大豆栽培的重要问题。本试验于1989~1990年,调查了大豆田间种群...  相似文献   
5.
草地螟迁飞活动的雷达观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80年代初期,我国草地螟猖獗为害,其虫源和迁飞问题不清。1984年6月在山西省雁北地区应县应用雷达观测了草地螟蛾的迁飞活动,并辅以地面发生动态调查,查明当地越冬茧密度约达每平方公里2000万头,6月2日羽化率为2.7%,6月10日达66%。成虫在15℃以下不飞行,15—17℃受震动后,在近地面几十厘米高处做数米距离的飞行;18℃以上则能主动飞行;20℃以上大量主动飞行。迁飞的高度在400m 以下,多在80—240m之间。成虫一般白天不起飞,多数在日落前后起飞。飞行方向与气流方向一致,多数向东北方向迁飞。在当地羽化盛期,当出现西南气流、气温上升达20℃以上时成虫大量迁飞。  相似文献   
6.
利用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的《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统计分析平台》作为统计数据源,以2005年-2011年《果树学报》发表的文献量及其下载量为基数,对该期刊的网络计量学指标浏览量和下载量分学科、研究单位等进行统计分析,以期对《果树学报》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促进刊物发展、进一步提高办刊水平.  相似文献   
7.
直接影响到农业学术期刊论文的质量.分析了结构式摘要的组成要素和特点,并以《果树学报》为例,提出了农业学术期刊应用结构式摘要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公主岭昆虫雷达的装置和初步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四十年代末Orawford发现昆虫能产生雷达回波。五十年代英国昆虫学家Rainev应用气象雷达观测到蝗群的活动。六十年代以来英、美、加、澳等国先后组装专用的昆虫雷达用以观测昆虫迁飞,经20年的发展已成功地研究了非洲粘虫,蝗虫,云杉卷蛾等的迁飞规律。目前的专用昆虫雷达可以观测昆虫迁飞的高度、密度、速度和方向,並能辨识混虫种类。有的已实现电脑自动控制观测、记录和运算,用以系统监测迁飞害虫做出防治决策。 我们为研究粘虫的迁飞规律,在农牧渔业  相似文献   
9.
通过专访、收集、问卷调查等形式,分析了亳州方棋的历史渊源、生存现状,经过统计及调查结果,结合亳州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尝试探讨了现存在的问题,就亳州方棋这一地方文化与现代旅游的有机结合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棉花生产专业化地带的特点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素云 《农牧情报研究》1993,(4):12-18,F0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