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1篇
综合类   1篇
水产渔业   3篇
园艺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湖北省漳河水库水资源丰富,库容量22亿米~3,水质好、污染源小,水温常年在7~15℃之间,调控到16~18℃并不困难,符合养鳟标准。漳河水库水电站利用水库30米以下发电进水闸的冷水,于1989年4月从密云引进11000尾虹鳟稚鱼,饲养届满一年存活8861尾,成活率80.6%,总重量1532公斤。单尾增重最快的由9克增至900克,平均尾重20~50克。 1990年2月购进受精卵11万粒,3月24日开始上浮,4月2日全部上浮,孵化率70%,人工孵化顺利成功,从而结束由外地购运苗种,降低养殖成本,目前贮备亲鱼,将  相似文献   
2.
位于长江中游、江汉平原西北部的漳河水库,从1989年起,利用发电站尾水冷水资源,试养虹鳟。建地16个,面积1600m~2。1989年购进鳟苗,1990、1991年购进发育卵自行卵化,养殖商品鱼。通过三年试养,摸索出饲料的配制、放养密度、流量控制及鱼病防治等经验,单产达30kg/m~2,公斤鱼利润9.76元。  相似文献   
3.
熊进 《现代园艺》2000,(3):10-11
柰李以其适应性强、生长快、结果早、易丰产且果实营养丰富,口感好而备受人们的青睐,也因此而成为90年代以来各地争相引种的对象。我县从1992年开始有少量栽培,到1995年栽培面积达387hm2(5800多亩),并有部分果园开始挂果。按道理,以后几年柰李面积会有所增加,群众对柰李生产的积极性会更高。但事实是:从1997年下半年开始,就有部分柰李园被毁,至今年,全县只有近133hm2(2000亩)柰李树,为什么会造成如此局面呢?通过调查分析,笔者认为,主要有如下原因:1 肥料不足导致产量低下1.1 按照柰李树对肥料的需求,结果树一年至少应该施4次肥料,即基…  相似文献   
4.
<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近年来,临澧上下积极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抓好重点工程,深化林业改革,创新发展模式,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建设的和谐统一。一、聚焦举措,实施林业生态"大保护"目前,临澧县的活立木蓄积  相似文献   
5.
现有的荷载与环境多因素研究大多是通过给试块设计安装一套夹具,然后拧紧螺丝或者用千斤顶对试块施加荷载(应力),再用此带着夹具的试块进耐久性试验,此方法操作困难、繁琐,极易发生应力损失,使研究的准确性急剧降低。该文提出了一种具有操作简便、控制精准等优点的耦合作用机制,采用先加载再腐蚀冻融,且以此循环作用的方式来模拟混凝土真实工作状态,并对普通混凝土及再生混凝土在多因素耦合作用下耐久性能进行研究。该文试验加载制度分别采用0、40%、70%应力水平的重复荷载与25次腐蚀冻融交替2次,并对此耦合作用下再生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进行了宏观和微细观试验研究。试验结果显示:在宏观方面,随着应力水平的从0增加至70%,再生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损失率分别增加27.2%和100%,再生混凝土在多因素耦合作用下的耐久性能表现更佳,荷载会使普通混凝土和再生混凝土的劣化速度加快;在微观方面,在腐蚀冻融50次后,再生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的显微硬度损失率分别为8.1%和23.8%,环境扫描电镜(environmental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ESEM)结果也可以看出界面过渡区是混凝土中较薄弱的环节,且在冻融循环作用前,天然粗骨料界面过渡区处黏结强度和塑性变形能力较强,冻融循环作用后,再生粗骨料界面过渡区处抗冻融腐蚀能力更好。该结果为普通混凝土耐久性改进及再生混凝土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黑曲霉B0201制备的没食子酸,对底物添加方式、底物浓度、转化方式及转化条件等因素进行研究。最终确定较佳工艺条件为:用五倍子直接作为产酶的诱导物及转化底物,底物分4次添加,每次间隔12 h,最终总浓度达6%,转化过程中搅拌速度优化为200 r/min,温度为35℃,没食子酸浓度可达到39.78 mg/m L,转化率达最大值73.05%。在对菌丝重复转化试验过程中补加营养物质及调节p H值均能提高转化产物浓度。  相似文献   
7.
草鱼鱼鳞对刚果红的吸附性能及其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进  汪海波  张国艳 《水产学报》2012,36(2):306-313
以草鱼鱼鳞为原料制备生物吸附剂,比较了该鱼鳞吸附剂对几种不同化学染料的吸附效果,研究了其对刚果红的最佳吸附条件及相关影响因素,并通过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热力学分析以及吸附前后的红外光谱分析,初步探讨了鱼鳞吸附剂对刚果红的吸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鱼鳞吸附剂对含有磺酸根基团的染料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其对不同染料的吸附效果依次为:刚果红>胭脂红>亮蓝>日落黄>亚甲基蓝;在室温条件下,鱼鳞吸附剂吸附刚果红的最佳吸附条件为:吸附剂用量0.2 g/L、体系pH 7.0、刚果红初始浓度为14 μg/mL;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表明,鱼鳞吸附剂对刚果红的吸附是一种以不可逆方式自发进行的吸热过程,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这种动态吸附行为。红外光谱分析表明,鱼鳞吸附剂中参与吸附刚果红的功能性官能团主要包括氨基、羧基、磷酸根和碳酸根等,其分别归属于鱼鳞中的蛋白质和羟基磷灰石类成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